杂阿含经》第1174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阿毘阇恒水边。时,有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于上增修梵行,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观察恒水,见恒水中有一大树,随流而下,语彼比丘:“汝见此恒水中大树流不?”

答言:“已见,世尊!”

佛告比丘:“此大树不着此岸,不着彼岸,不沈水底,不洲渚,不入洄澓,人亦不取,非人不取,又不腐败,当随水流,顺趣、流注、浚输[*]至大海不?”

比丘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言:“比丘亦复如是。亦不着此岸,不着彼岸,不沈水底,不阂洲渚,不入洄澓[*],人亦不取,非人不取,又不腐败,当随水流,临趣、流注、浚输[*]涅槃。”

比丘白佛:“云何此岸?云何彼岸?云何沉没?云何洲渚?云何洄澓[*]?云何人取?云何非人取?云何腐败?善哉,世尊!为我广说,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比丘:“此岸者,谓内六入处。彼岸者,谓六外入处。人取者,犹如有一习近俗人及出家者,若喜、若忧、若苦、若乐,彼彼所作,悉与共同,始终相随,是名人取。非人取者,犹如有人愿修梵行,我今持戒、苦行、修诸梵行,当生在处,在处天上,是非人取。洄澓[*]者,犹如有一还戒退转。腐败者,犯戒行恶不善法,腐败寡闻,犹莠吹贝之声,非沙门为沙门像,非梵行为梵行像。如是,比丘!是名不着此彼岸,乃至浚输[*]涅槃。”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时,彼比丘独一静处,思惟佛所说水流大树经教,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得阿罗汉。

时,有牧牛人,名难屠,去佛不远,执杖牧牛。比丘去已,诣世尊所,稽首礼足,于一面住,白佛言:“世尊!我今堪能不着此岸,不着彼岸,不沉没,不阂洲渚,非人所取,不非人取,不入洄澓[*],亦不腐败,我得于世尊正法、律中出家修梵行不?”

佛告牧牛者:“汝送牛还主不?”

牧牛者言:“诸牛中悉有犊牛,自能还归,不须送也,但当听我出家学道。”

佛告牧牛者:“牛虽能还家,汝今已受人衣食,要当还报其家主。”

时,牧牛者闻佛教已,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时,尊者舍利弗在此舍中,牧牛者去不久,白佛言:“世尊!难屠牧牛者求欲出家,世尊何故遣还归家?”

佛告舍利弗:“难屠牧牛者若还住家受五欲者,无有是处。牛付主人已,辄自当还,于此法,律出家学道,净修梵行,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得阿罗汉。”

时,难屠牧牛者以牛付主人已,还至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牛已付主,听我于正法、律出家学道。”

佛告难屠牧牛者:“汝得于此法、律出家、受具足,得比丘分。”

出家已思惟;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增修梵行,乃至自知不受后有,成阿罗汉。

[校勘]

“住”,明本作“坐”。

大正藏无“恒”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流”,圣本作“与”。

“洄澓”,圣本作“回复”。[*]

大正藏无“至”字,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补上。

大正藏无“言”字,今依据圣本补上。

大正藏无“当随水流”四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圣本无“临”字。

大正藏无“内”字,今依据元、明二本补上。

“腐”,宋、圣二本作“内”。

“难屠”,巴利本作 Nanda。

宋、元、明、圣四本无“今”字。

大正藏在“受”字之下有一“食”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删去。

宋、元、明、圣四本无“随喜”二字。

“舍”,大正藏原为“会”,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舍”。

[注解]

洲渚:水中可以居住的地,大的称洲,小的称渚。

洄澓:漩涡。

稗:长的像水稻的杂草,常与水稻生长在一起,而影响水稻的生长。

吹贝:“贝”即“法螺”。吹贝是为了通报法事时期,以招集大众。

[对应经典]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