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189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郁毘罗聚落尼连禅河侧菩提树下,成佛未久。
尔时,世尊独静思惟,作是念:“有一乘道①能净众生,度诸忧悲,灭除苦恼,得真如法②,谓四念处。何等为四?身身观念处,受、心、法法观念处。若有人不乐四念处者,则不乐如圣③法;不乐如圣法者,则不乐如圣道;不乐如圣道者,则不乐甘露法④;不乐甘露法者,则不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若乐修四念处者,则乐修如圣法;乐修如圣法者,则乐如圣道;乐如圣道者,则乐甘露法;乐甘露法者,得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尔时,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知佛心念已,譬如力士屈伸臂顷,于梵天没,住于佛前,作是叹言:“如是,世尊!如是,善逝!有一乘道能净众生,谓四念处,乃至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时,梵天王复说偈言:
“谓有一乘道, 见生诸有边,
演说于正法, 安慰苦众生。
过去诸世尊, 以乘斯道度;
当来诸世尊, 亦乘度ⓐ斯道。
现在尊正觉, 乘此度海流,
究竟生死际, 调伏心清净,
于生死轮转, 悉已永消尽;
知种种诸界, 慧眼显正道。
譬若恒水流, 悉归趣大海,
激流浚漂远, 正道亦如是。
广智善显示, 逮得甘露法,
殊胜正法轮, 本所未曾闻,
哀愍众生故, 而为众生转。
覆护天人众, 令度有彼岸,
是故诸众生, 咸皆稽首礼。”
尔ⓑ时,梵天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 “乘度”,大正藏原为“度乘”,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乘度”。
ⓑ 宋、元、明三本无“尔”字。
[注解]
① 一乘道:直通目的地的道路。
② 真如法:不变的真理。其中“真”是指真理、真谛,“如”是指如常、如本,也就是不变。又译为“如实法”。
③ 如圣:遵照、依从圣人。
④ 甘露法:用甘露(不死药)譬喻佛所教授的解脱法门;又作甘露法门、甘露门。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华严经》记载佛陀夜睹明星悟道时,惊叹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
要怎么证得?本经记载,佛陀当时深思而知这个能够令众生离苦得乐的直接方法,就是“四念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