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192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迦毘罗卫迦毘罗卫林中,与五百比丘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离诸重担,逮得己ⓑ利①,尽诸有结②,正智心善解脱。尔时,世尊为诸大众说涅槃相应③法。
时,有十方④世界大众威力诸天皆悉来会,供养世尊及比丘僧。复有诸梵天王住于梵世⑤,作是念:“今日佛住迦毘罗卫国……”如上广说,乃至“供养世尊及诸大众,我今当往各各赞叹。”
作是念已,譬如力士屈伸臂顷,从梵天没,住于佛前。第一梵天即说偈言:
“于此大林中, 大众普云集,
十方诸天众, 皆悉来恭ⓒ敬,
故我远来礼, 最胜难伏僧⑥。”
第二梵天复说偈言:
“是诸比丘僧, 真实心精进,
于此大林中, 摄诸根求度。”
第三梵天次说偈言:
“善方便⑦消融, 恩爱深利刺;
坚固不倾动, 如因陀罗幢⑧。
度深堑⑨水流, 清净不求欲,
善度之导师, 诸调伏大龙。”
第四梵天次说偈言:
“归依于佛者, 终不堕恶趣;
能断人中身, 得天身受乐。”
各说偈已,四梵天身ⓓ即没不现。
[校勘]
ⓐ 大正藏无“阿”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 “己”,大正藏原作“已”,今依据前后文改作“己”。
ⓒ “恭”,明本作“供”。
ⓓ “天身”,宋、元、明三本作“身天”。
[注解]
① 逮得己利:达到、获得佛法对自己的利益。“逮”是“达到”的意思。
② 尽诸有结:灭尽所有“生命存在”的束缚,也就是不再有来生。“有”指生命的存在。
③ 相应:契合。
④ 十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
⑤ 梵世:色界初禅天的统称,由上而下可分为:大梵天、梵辅天、梵众天。
⑥ 难伏僧:难伏是难能降服的意思。难伏僧即是指佛陀。
⑦ 善方便:善用种种权宜的方法。
⑧ 因陀罗幢:即“因陀罗柱”,城门前的柱状纪念碑,例如阿育王石柱一类。“因陀罗”即帝释天的音译,意译作天主、帝。
⑨ 堑:深坑、护城河。读音同“欠”。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本经提到的“归依于佛者,终不堕恶趣”或许可视为“ 皈依佛,不堕地狱”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