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218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四法句。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何等为四?

贤圣善说法,  是则为最上。
 爱[*]说非不爱  是则为第二。
 谛说非虚妄  是则第三说。
 法说不异言  是则为第四。

“诸比丘!是名说四法句。”

尔时,尊者婆耆舍于众会中,作是念:“世尊于四众中说四法句,我当以四种赞叹称誉随喜。”即从座起,整衣服,为佛作礼,合掌白佛言:“世尊!欲有所说。善逝!欲有所说。”

佛告婆耆舍:“随所乐说。”

时,尊者婆耆舍即说偈言:

“若善说法者,  于己不恼迫,
 亦不恐怖他,  是则为善说。
 所说爱[*]说者,  说令彼欢喜,
 不令彼为恶,  是则为爱[*]说。
 谛说知甘露,  谛说知无上,
 谛义说法说,  正士建立处。
 如佛所说法,  安隐涅槃道,
 灭除一切苦,  是名善说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贤圣”,明本作“圣贤”。

[注解]

四法句:具备四法的文句。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经文作“四句偈法”,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四支具足之语”。

善说:适当的话,而非恼迫自己或恐怖他人的话。

爱说非不爱:让人欢喜的话,而非让人厌恶的话。

谛说非虚妄:真实语,而非虚妄之言。

法说不异言:合于佛法的话,而非外道之言。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佛陀表示说法应具备的四个条件中,以善说(适当的话)为第一,而不是以谛说(真理)为第一。

也可说要优先以对方(听法者)的立场来看,听的人能接受的说法,才有实际的效果。否则若在不当的时机、对不适当的人宣说真理,对方不只无法接受,甚至可能因此而谤法,说法就失去了正面的意义。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