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224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尔时,王舍城人普设大会,悉为请种种异道。

有事遮罗迦外道者作是念:“我今请遮罗迦外道天,先作福田。”或有事外道出家者,有事尼干子道者,有事老弟子者,有事火弟子者,有事佛弟子僧者,咸作是念:“今当令佛面前僧,先作福田。”

时,天帝释作是念:“莫令王舍城诸人舍佛面前僧,而奉事余道,求索福田。我当疾往,为王舍城人建立福田。”即化作大婆罗门,仪容严整,乘白马车,诸年少婆罗门众前后导从,持金斗伞盖,至王舍城,诣诸处处大众会中。

王舍城一切士女作是念:“但当观望此大婆罗门所奉事处,我当从彼而先供养,为良福田。”

时,天帝释知王舍城一切士女心之所念,驾乘导从,迳诣耆阇崛山,至于门外,除去五饰,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而说偈言:

“善分别显示,  一切法彼岸,
 悉度诸恐怖,  故稽首瞿昙。
 诸人普设会,  欲求大功德,
 各各设大施,  常愿有余果。
 愿为说福田,  令斯施果成。”

“帝释大自在,  天王之所问。
 于耆阇崛山,  大师为记说,
 诸人普设会,  欲求大功德。
 各各设大施,  常愿有余果,
 今当说福田,  施得大果处。
 正向者有四,  四圣住于果,
 是名僧福田,  明行定具足。
 僧福田增广,  无量逾大海,
 调人师弟子,  照明显正法。
 斯等善供养,  施僧良福田,
 于僧良福田,  佛说得大果。
 以僧离五盖,  清净应赞叹,
 施彼最上田,  少施收大利。
 是故诸人者,  当施僧福田,
 增得胜妙法,  明行定相应。
 供此珍宝僧,  施主心欢喜,
 起于三种心,  施衣服饮食。
 离尘垢剑刺,  超度诸恶趣,
 躬自行启请,  自手平等与。
 自利亦利他,  是施获大利,
 慧者如是施,  净信心解脱。
 无罪安乐施,  乘智往生彼。”

时,天帝释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为佛作礼,即没不现。

尔时,王舍城诸人民即从座起,整衣服,为佛作礼,合掌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与诸大众受我供养。”尔时,世尊默然受请。

是王舍城人民知世尊默然受其请已,作礼而归,到诸大会处,具饮食,布置床座,晨朝遣使,白佛:“时到,唯愿知时。”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着衣持钵,至大会所,于大众前敷座而坐。

王舍城人知佛坐定,自行种种丰美饮食。食讫,洗钵澡漱毕,还复本座,听佛说法。

尔时,世尊为王舍城人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从座起而去。

[校勘]

“王舍城耆阇崛山”,巴利本作 Rājagaha Gijjhakūṭa pabbata。

“请”,圣本作“得”。

大正藏无“外”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火”,大正藏原为“大”,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火”。

“斗”,圣本作“升”。

“诸”,宋、元、明、圣四本作“语”。

“咸”,圣本作“皆”。

“说”,宋、元、明三本作“设”。

“令斯”,宋、元、明三本作“今期”,圣本作“今斯”。

“人”,明本作“天”。

“慧”,大正藏原为“慈”,今依据圣本及高丽藏二本改作“慧”。

“养”,宋、元、明三本作“食”。

“大”,大正藏原为“人”,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大”。

“讫”,宋、元、明、圣四本作“已”。

“漱”,圣本作“嗽”。

[注解]

耆阇崛山:为音译,义译为“灵鹫山”,因山顶似鹫头、且山中多鹫而得名。位于摩竭提国王舍城东北角。

士女:??

澡漱:洗手、漱口。

示、教、照、喜:佛陀教化众生的四种方式,又称为“示、教、利、喜”,即开示(示)、教导(教)、鼓励(利)、使欢喜(喜)。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在供养大会的节庆中,天帝释化身作大婆罗门,让见到外道就拜的婆婆妈妈,看到他的排场而跟着他去供养佛陀。

依据本经记载,天帝释能化身为实体的人,许多经中也有高级的天众化身为一般人的记载,可见民间附身乩童才能和人沟通的,通常不是高级的天众或菩萨。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