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329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娑多耆利天神、酰魔波低天神共作约誓:“若其宫中有宝物出者,必当相语;不相语者,得违约罪。”

时,酰魔波低天神宫中有未曾有宝,波昙摩华出,华有千叶,大如车轮,金色宝茎。

时,酰魔波低天神遣使告语娑多耆利:“聚落主!今我宫中忽生未曾有宝,波昙摩花,华有千叶,大如车轮,金色宝茎,可来观看!”

娑多耆利天神遣使诣酰魔波低舍,告言:“聚落主!用是波昙摩百千为?今我宫中有未曾有宝,大波昙摩出,所谓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汝便可来奉事供养!”

时,酰魔波低天神即与五百眷属往诣娑多耆利天神所,说偈问言:

十五日良时,  天夜遇欢会,
 当说受何斋,  从何罗汉受。”

时,娑多耆利说偈答言:

“今日佛世尊,  在摩竭胜国,
 住于王舍城,  迦兰陀竹园,
 演说微妙法,  灭除众生苦,
 苦苦及苦集,  苦灭尽作证,

[[八圣]]出苦道,  [[安隐]]趣涅槃,\\

 当往设供养,  我罗汉世尊。”

酰魔波低说偈问言:

“彼妙心愿乐,  慈济众生不,
 彼于受不受,  心想平等不?”

娑多耆利说偈答言:

“彼妙愿慈心,  度一切众生,
 于诸受不受,  心想常平等。”

时,酰魔波低说偈问言:

“为具足明达,  已行成就不,
 诸漏永灭尽,  不受后有耶?”

娑多耆利说偈答言:

“明达善具足,  正行已成就,
 诸漏永已尽,  不复受后有。”

酰魔波低说偈问言:

“牟尼意行满,  及身口业耶?
 明行悉具足,  以法赞叹耶?”

娑多耆利说偈答言:

“具足牟尼心,  及业身口满,
 明行悉具足,  以法而赞叹。”

酰魔[*]波低说偈问言:

“远离于害生,  不与不取不,
 为远于放荡,  不离禅思不?”

娑多耆利复说偈言:

“常不害众生,  不与不妄取,
 远离于放荡,  日夜常思禅。”

酰魔波低复说偈问言:

“为不乐五欲,  心不浊乱不,
 有清净法眼,  灭尽愚痴不?”

娑多耆利说偈答言:

“心常不乐欲,  亦无浊乱心,
 佛法眼清净,  愚痴尽无余。”

酰魔波低复说偈问言:

“至诚不妄语,  麁涩言无有,
 得无别离说,  无不诚说不?”

娑多耆利说偈答言:

“至诚不妄语,  亦无麁涩[*]言,
 不离他亲厚,  常说如法言。”

酰魔[*]波低复说偈问言:

“为持清净戒,  正念寂灭不,
 具足等解脱,  如来大智不?”

娑多耆利说偈答言:

“净戒悉具足,  正念常寂静,
 等解脱成就,  得如来大智。”

酰魔波低复说偈问言:

“明达悉具足,  正行已清净,
 所有诸漏尽,  不复受后有。”

娑多耆利说偈答言:

“明达悉具足,  正行已清净,
 一切诸漏尽,  无复后生有。”

酰魔波低复说偈言:

“牟尼善心具,  及身口业迹,
 明行悉成就,  故赞叹其法。”

娑多耆利说偈答言:

“牟尼善心具,  及身口业迹,
 明行悉成就,  赞叹于其法。”

酰魔波低复说偈言:

伊尼延鹿𨄔,  仙人之胜相,
 少食舍身贪,  牟尼处林禅,
 汝今当共行,  敬礼彼瞿昙。”

时,有百千鬼神眷属围绕,娑多耆利、酰魔波低速至佛所礼拜供养,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敬礼,而说偈言:

“伊尼延鹿𨄔,  仙人之胜相,
 少食无贪嗜,  牟尼乐林禅。
 我等今故来,  请问于瞿昙,
 师子独游步,  大龙无恐畏。
 今故来请问,  牟尼愿决疑,
 云何得出苦?  云何苦解脱?
 唯愿说解脱,  苦于何所灭?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五欲功德,  及说第六意,
 于彼欲无贪,  解脱一切苦。
 如是从苦出,  如是解脱苦,
 今答汝所问,  苦从此而灭。

娑多耆利、酰魔波低复说偈问佛:

“泉从何转还,  恶道何不转,
 世间诸苦乐,  于何而灭尽?”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眼耳鼻舌身,  及以意入处,
 于彼名及色,  永灭尽无余。
 于彼泉转还,  于彼道不转,
 于后苦及乐,  得无余灭尽。”

娑多耆利、酰魔波低复说偈问佛:

“世间几法起?  几法世和合?
 几法取受世?  几法令世灭?”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六法起世间,  六法世和合,
 六法取受世,  六法世损减。”

娑多耆利、酰魔波低复说偈问佛

“云何度诸流,  日夜勤方便,
 无攀无住处,  而不溺深渊?”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一切戒具足,  智慧善正受,
 如思惟系念,  是能度深渊。
 不乐诸欲想,  亦超色诸结,
 无攀无住处,  不溺于深渊。”

娑多耆利、酰魔波低复说偈问佛:

“何法度诸流?  以何度大海?
 云何舍离苦?  云何得清净?”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正住度河流,  不放逸度海,
 精进能断苦,  智慧得清净。”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汝可更问余,  沙门梵志法,
 真实施调伏,  除此更无法。”

酰魔波低复说偈言:

“更余何所问,  沙门梵志法,
 大精进今日,  已具善开导。
 我今当报彼,  娑多耆利恩,
 能以导御师,  告语于我等。
 我当诣村村,  家家而随佛,
 承事礼供养,  从佛闻正法。
 此百千鬼神,  悉合掌恭敬,
 一切归依佛,  牟尼之大师。
 得无上之名,  必见真实义,
 成就大智慧,  于欲不染著。
 慧者当观察,  救护世间者,
 得贤圣道迹,  是则大仙人。”

佛说是经已,娑多耆利、酰魔波低及诸眷属五百鬼神闻佛所说,皆大欢喜,随喜礼佛而去。

[校勘]

“娑多耆利”,巴利本作 Sātāgira。

“酰魔波低”,巴利本作 Hemavata。

“摩”,大正藏原为“魔”,今依据前后文改作“摩”。

“何”,大正藏原为“阿”,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何”。

“妙”,大正藏原为“有”,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妙”。

“魔”,大正藏原为“摩”,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魔”。[*]

“涩”,圣本作“惚”。[*]

“厚”,圣本作“友”。

宋、元、明三本无“娑多耆利说偈答言:“牟尼善心具,及身口业迹,明行悉成就,赞叹于其法。””二十八字。

“𨄔”,大正藏原为“[跳-兆+尃]”,今依据经文改作“𨄔”。

“所”,大正藏原为“前”,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所”。

“𨄔”,大正藏原为“[跳-兆+尃]”,今依据经文改作“𨄔”。

“大”,宋、明二本作“天”。

“后”,大正藏原为“彼”,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后”。

“受世”,宋本作“世后”。

“减”,大正藏原为“灭”,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减”。

大正藏无“佛”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住”,大正藏原为“信”,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住”。

“河”,圣本作“诸”。

“属”,大正藏原为“族”,今依据高丽藏改作“属”。

[注解]

波昙摩:paduma的音译,义译为“莲、莲花、红莲花、赤莲”。

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些是古印度对觉者十种常见的称号, 简称“如来十号”,是对佛陀的尊称。

十五日良时:古印度宗教习俗,十五日为斋戒布萨日。

八圣:即八圣道,迈向解脱的八个正确途径;圣者的道路。又译为“八正道”。

安隐:安稳。

明达:三明及三达。在阿罗汉叫做三明,在佛则叫做三达。明是明了的意思,达是通达的意思。

伊尼延鹿𨄔:为佛三十二相之一。伊尼延,为鹿王之名,一般作,股肉之意,此作大腿解。此句喻佛陀大腿渐次纤圆,如彼鹿王之腿,纤好第一。

[对应经典]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