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86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犹如有人火烧头衣,当云何救?”

比丘白佛言:“世尊!当起增上欲,殷勤方便时救令灭。”

佛告比丘:“头衣烧然尚可暂忘,无常盛火当尽断。为断无常火[*]故,当修止。断何等法无常故,当修?谓断色无常故,当修止;断受、想、行、识无常故,当修止……”如是广说,乃至……。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无常,如是过去无常、未来无常、现在无常、过去未来无常、过去现在无常、未来现在无常、过去未来现在无常,亦如上说。

如修止八经,如是修八经,亦如上说。

如当断十六经,如是当知、当吐、当尽、当止、当舍、当灭、当没一一十六经,亦如上说。

“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如实知;受、想、行、识亦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正观者,于色生,受、想、行、识生厌;厌已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无常,如是动摇、旋转、尫瘵、破坏、飘疾、朽败、危顿、不恒、不安、变易、恼苦、灾患、魔邪、魔势、魔器,如沫、如泡、如芭蕉、如幻,微劣、贪嗜、杀摽、刀剑、疾、相残、损减、衰耗、系缚、搥打、恶疮、痈疽、利刺、烦恼、谪罚、阴盖、过患、处愁、戚、恶知识,苦、空、非我、非我所,怨家、连、非义、非安慰,热恼、无荫、无洲、无覆、无依、无护,生法、老法、病法、死法、忧悲法、恼苦法、无力法、羸劣法、不可欲法、诱引法、将养法、有苦法、有杀法、有恼法、有热法、有相法、有吹法、有取法、深崄法、难涩法、不正法、凶暴法、有贪法、有恚法、有痴法、不住法、烧然法、罣阂法、灾法、集法、灭法、骨聚法、肉段法、执炬法、火坑法,如毒蛇、如梦借、如树果、如屠牛者、如杀人者、如触露、如淹水、如驶流、如织缕、如轮涉水、如跳杖、如毒瓶、如毒身、如毒华、如毒果[*]、烦恼动。如是,比丘!乃至断过去、未来、现在无常,乃至灭没,当修止观。

“断何等法过去、未来、现在无常,乃至灭没,修止观?谓断色过去、未来、现在无常,乃至灭没,故修止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是故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如实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于色生厌,于受、想、行、识生厌,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阂”,宋、元、明三本作“碍”。

“梦”,宋、元、明三本作“梦如”。

“假”,大正藏原为“价”,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假”。

“果”,宋、元二本作“菓”。[*]

“涉”,大正藏原为“沙”,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涉”。

“杖”,宋、元、明三本作“状”。

宋、元、明三本无“丘”字。

宋、元、明三本无“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十八字。

[注解]

尫瘵:又弱又病。“尫”是“弱”,“瘵”是“病”。

妒:“妒”的异体字。

谪罚:责罚。

驶流:迅速的水流。

跳杖:跳起的杖子。参见《杂阿含经》卷十六第430、431经及卷三十四第954经所说,掷杖空中不是杖头、就是杖尾、杖腹落地,比喻轮回当中一定曾堕地狱道、畜生道、或饿鬼道。

[读经拾得]

观五阴无常、苦、空、非我,不只是概念,更是需要实证的。实证的修法,最常见的就是“止观”:“止”是心专注于一处(或一境)而不散乱,例如专注在呼吸上,止息想念与思虑,可以培养“定”;“观”是洞察,例如观无常,可以培养“慧”。止、观配合,则可以实证真理。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