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198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观无我能令我、我所、我慢使系着不生尔时,尊者罗睺罗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我内识身及外一切相,令我、我所我慢使系着不生?

尔时,世尊告罗睺罗:“善哉,罗睺罗!能问如来甚深之义。”

佛告罗睺罗:“眼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如实知。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罗睺罗!作如是知、如是见我此识身及外一切相,令我、我所、我慢使系着不生。罗睺罗!如是我、我所、我慢使系着不生者。罗睺罗!是名断爱浊见,正无间等究竟苦边。”

佛说此经已,尊者罗睺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内入处,如是外入处,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鼻、舌、身、意识,眼触,耳、鼻、舌、身、意触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眼触生爱,耳、鼻、舌、身、意触生爱,亦如上说。

[注解]

眼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过去或未来或现在的眼根。

内入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感官犹如外境进入身心的管道,因此称为六内入处。也称为六入处、六根。

外入处:色、声、香、味、触、法。因为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内入处)相对,而称为六外入处。又称为六境、六尘。

眼触,耳、鼻、舌、身、意触:即六触。参见卷二第41经。

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即六受。

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即六想。

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即六思。

眼触生爱,耳、鼻、舌、身、意触生爱:即六爱。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本经可与卷五第103经的意涵(知无我后,要观五阴生灭,除我慢、我欲、我使)互相参照。
  • 此经最后一段列举六根可有各自相关或缘生的五阴,举例而言:
    • 眼的色:眼根(可能包括视网膜、视神经)。
    • 眼接收的色:光线反映出影像(眼睛见到的通常是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
    • 眼识:产生视觉,识别到光线。
    • 眼触生受:感受光线。
    • 眼触生想:对光线进行取相(只取人看得到的光线,不会取红外线、紫外线、或是声波等人眼不认得的境)。
    • 眼触生行:意愿要看得更加清楚(由意根接着缘起)。

此时即有视觉。视觉(眼识)只是单纯的“看到”影像,还没有搀杂人的主观意识;主观意识是在此讯息(成为法境)传到意根时,由意识加以识别、意触生想加以取相、意触生行而有意志造作,人脑才识别出画面的意义。

眼根通俗的讲法是眼睛,而根据佛学及生理学,精确的来看可能包括视网膜、视神经等组织;眼接收的色,通俗的来讲是影像,而根据物理学精确的说法是光线。同学们只要了解在修行上身心运作的原理即可,不必拘泥于生理学或物理学的用词,本书中也不特别加以区分。

感官接收的讯号传到最后,由意根作最后的反应,而会起心动念。当意触时如理作意而不生爱,断了十二因缘的锁链,就不会导致后续无常的苦了。生活上如此,禅定也是一样。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