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282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迦征伽罗牟真邻陀林中。

时,有年少名郁多罗,是波罗奢那弟子,来诣佛所,恭敬问讯已,退坐一面。

六根清净不是作盲人聋人尔时,世尊告郁多罗:“汝师波罗奢那为汝等说修诸根不?”

郁多罗言:“说已,瞿昙!”

佛告郁多罗:“汝师波罗奢那云何说修诸根?”

郁多罗白佛言:“我师波罗奢那说,眼不见色,耳不听声,是名修根。”

佛告郁多罗:“若如汝波罗奢那说,盲者是修根不?所以者何?如唯盲者眼不见色。”

尔时,尊者阿难在世尊后,执扇扇佛,尊者阿难语郁多罗言:“如波罗奢那所说,聋者是修根不?所以者何?如唯聋者耳不闻声。”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异于贤圣法、律无上修诸根。”

阿难白佛言:“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贤圣法、律无上修根,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阿难:“谛听,善思,当为汝说。缘眼、色,生眼识,见可意色,欲修如来厌离,正念、正智。眼、色缘生眼识,不可意故,修如来不厌离,正念、正智。眼、色缘生眼识,可意不可意,欲修如来厌离、不厌离,正念、正智。眼、色缘生眼识,不可意可意,欲修如来不厌离、厌离,正念、正智。眼、色缘生眼识,可意、不可意、可不可意,欲修如来厌、不厌俱离舍心,住正念、正智。

“如是,阿难!若有于此五句,心善调伏、善关闭、善守护、善摄持、善修习,是则于眼、色无上修根。耳、鼻、舌、身……意、法亦如是说。阿难!是名贤圣法,律无上修根。”

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贤圣法、律为贤圣修根?”

佛告阿难:“眼、色缘生眼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圣弟子如是如实知:‘我眼、色缘生眼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此则寂灭,此则胜妙,所谓俱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譬如力士弹指。如是眼、色缘生眼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俄尔尽灭,得离厌、不厌,舍。’

“如是耳、声缘生耳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圣弟子如是如实知:‘我耳识闻声,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此则寂灭、胜妙,所谓为舍;得舍已,离厌、不厌。譬如大力士夫弹指,发声即灭。如是耳、声缘生耳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尽灭,是则为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

“鼻、香缘生鼻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圣弟子如是如实知:‘鼻、香缘生鼻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此则寂灭,此则胜妙,所谓为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譬如莲华,水所不染。如是鼻、香缘生鼻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尽灭,所谓为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

“舌、味缘生舌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圣弟子如是如实知:‘舌、味缘生舌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尽灭、寂灭、胜妙,所谓为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譬如力士舌端唾沫,尽唾令灭。如是舌、味缘生舌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尽灭,所谓为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

“身、触缘生身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尽灭。圣弟子如是如实知:‘身、触缘生身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尽灭、寂灭、胜妙,所谓为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譬如铁丸烧令极热,小滴水洒,寻即消灭。如是身、触缘生身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尽灭,所谓为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

“意、法缘生意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速灭。圣弟子如是如实知:‘意、法缘生意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尽灭,是则寂灭,是则胜妙,所谓为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譬如力士断多罗树头。如是意、法缘生意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尽灭,所谓为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阿难!是为贤圣法、律,为圣弟子修诸根。”

“云何为圣法、律觉见迹?”

佛告阿难:“眼、色缘生眼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圣弟子惭耻厌恶。耳、鼻、舌、身……意、法缘生意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圣弟子惭耻厌恶。阿难!是名贤圣法、律觉见迹。阿难!是名贤圣法、律无上修诸根。已说贤圣修诸根,已说觉见迹。阿难!我为诸声闻所作,所作已作,汝等当作所作……”广说如箧毒蛇经。

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征”,大正藏原为“微”,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征”。

“迦征伽罗牟真邻陀”,巴利本作 Kajaṅgala Mukhelu。

“郁多罗”,巴利本作 Uttara。

“波罗奢那”,巴利本作 Pārāsariya。

“告”,宋、元、明三本作“言”。

“名”,宋、元、明三本作“为”。

宋、元、明三本无“如”字。[*]

“时”,明本作“等”。

大正藏无“罗”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大正藏无“弹指”二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大正藏无“灭”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华”,大正藏原为“荷”,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华”。

“沫”,元、明二本作“味”。

“如”,明本作“令”。

“滴”,大正藏原为“渧”,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滴”。

[注解]

郁多罗:婆罗门名。又译为“乌答”。

波罗奢那:婆罗门名。

诸根: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贤圣法、律无上修诸根:佛教经、律中至高无上的修行六根的方法。

见可意色,欲修如来厌离,正念、正智:见到合于己意的色,要修如来所教的厌离(以不生贪念),而清澈觉知(现前的对象)、清晰理解(解脱的智慧)。

不可意故,修如来不厌离,正念、正智:见到不合于己意的色,要修如来所教的不厌离(以不生瞋念),而清澈觉知(现前的对象)、清晰理解(解脱的智慧)。

可意不可意,欲修如来厌离、不厌离,正念、正智:先合于己意、然后不合己意的境界,要修如来所教的厌离(以对合于己意的境界不生贪念)、不厌离(以对不合于己意的境界不生瞋念),而清澈觉知(现前的对象)、清晰理解(解脱的智慧)。

不可意可意:先不合于己意、然后合于己意的境界。例如先听说要被调职了(而不合于己意),然后得知要被调到更好的职位上(而合于己意)。相当的南传经文没有“眼、色缘生眼识,不可意可意,欲修如来不厌离、厌离,正念、正智”这句。

可意、不可意、可不可意,欲修如来厌、不厌俱离舍心:不管是对合于己意的、不合于己意的、合意及不合意交错的,都要修离于厌恶、也离于不厌恶的平等心,没有执著。

多罗树照片,取自 Wikipedia 上 Borassus flabelliformis 照片

如实知:如其原貌地了知;契合真理地了知。

力士:大力士;有力的人。

弹指顷:手指强力摩擦、弹出声音那么短暂的时间。

俄尔:一会儿。

寻即:立刻。

多罗树:扇椰子,为棕榈科乔木,此树的树干截断后即无法再发芽生长。在纸发明前,东南亚国家的人民将佛经刻写于此树的叶子保存,称为贝叶经。又译为“贝多罗树”。

觉见迹:即第276经的“学见迹”,已见圣道足迹的有学人(初果至三果的圣者,有时也泛指未证阿罗汉的修行人)。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行道的有学人”。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六根清净不是作盲人聋人

佛教的“善摄根门”并不是鸵鸟心态,求看不到、听不到,否则盲人、聋人的修为就高了。佛教的“善摄根门”是为了“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从慧得解脱”,凭借着六根而修行解脱,无入而不自得。

  • 清净六根的次第

对照相当的南传经文《增支部尼柯耶》集8〈慈品1〉第9经,本经所说的修习六根,以眼根为例,有以下的阶段:

圣法、律觉见迹(学人的行为)
眼、色缘生眼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圣弟子惭耻厌恶(有惭有愧)

贤圣法、律无上修根(学人进修六根的方法)
缘眼、色,生眼识,见可意色,欲修如来厌离,正念、正智。
眼、色缘生眼识,不可意故,修如来不厌离,正念、正智。
眼、色缘生眼识,可意不可意,欲修如来厌离、不厌离,正念、正智。
眼、色缘生眼识,不可意可意,欲修如来不厌离、厌离,正念、正智。
眼、色缘生眼识,可意、不可意、可不可意,欲修如来厌、不厌俱离舍心,住正念、正智。
(前四句为对治的阶段,最后一句为离于厌恶、也离于不厌恶的平等心的阶段。)

贤圣法、律为贤圣修根(圣贤已修习六根的成就)
眼、色缘生眼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俄尔尽灭,得离厌、不厌,舍。
(随时立刻达到离于厌恶、也离于不厌恶的平等心的阶段。)

  • 修如来厌离是为了对治贪,修如来不厌离是为了对治瞋,修如来厌不厌俱离舍心则可对治痴,也可参考南传《增支部尼柯耶》集5第144经底甘陀经的解说。

[进阶辨正]

杂阿含经卷第十一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