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334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当为汝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谛听,善思,谓有因、有缘、有缚法经。

“云何有因、有缘、有缚法经?谓眼有因、有缘、有缚。何等为眼因、眼缘、眼缚?谓眼业因、业缘、业缚,业有因、有缘、有缚。何等为业因、业缘、业缚?谓业爱因、爱缘、爱缚,爱有因、有缘、有缚。何等为爱因、爱缘、爱缚?谓爱无明因、无明缘、无明缚,无明有因、有缘、有缚。何等无明因、无明缘、无明缚?谓无明不正思惟因、不正思惟缘、不正思惟缚,不正思惟有因、有缘、有缚。何等不正思惟因、不正思惟缘、不正思惟缚,谓缘眼、色,生不正思惟,生于痴。

缘眼、色,生不正思惟,生于痴,彼痴者是无明,痴求欲名为爱,爱所作名为业。如是,比丘!不正思惟因无明,无明因爱,爱因为业,业因为眼。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是名有因、有缘、有缚法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缚”字之后大正藏有一“业”字,今依据前后文删去。

宋本无“为”字。

“明”之下大正藏有“为爱”二字,今依据前后文删去。

大正藏无“有”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注解]

不正思惟:不正确的思惟;不如理的思惟。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什么是无明的原因?

有同学问:“无明缘行等等十二因缘。但什么缘无明?”

要了解无明为什么是十二因缘的第一位,可从佛陀悟道时的情境来看。佛陀是先看到有老病死,于是思惟什么造成老病死?生。什么造成出生?生命的存在(有)。什么造成有?执取。什么造成取?贪爱。……往前一直追,最后发现这些通通都是无明造成的,破了无明就断了十二因缘的锁链。因此对于凡夫,十二因缘每支都带无明,而不是说无明是第一因。

而本经也指出,无明也是有因有缘的,即“不正思惟”。

  • 眼因缘缚的次第

本经提到眼因缘缚的次第为:

  1. 缘眼、色时,不正思惟、痴、无明;
  2. 爱;
  3. 业;
  4. 眼根因缘缚。

经文中“谓眼有因、有缘、有缚……”这段是逆观因缘,从结果倒推回原因,而“缘眼、色,生不正思惟,生于痴……”这段是顺观因缘,从原因推导到结果。

也可对应其他经中常见的根境识和合的因缘过程:

  1. 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有“痴”则“无明”)触,触俱生受、想、思(含“不正思惟”);
  2. 缘受“爱”;
  3. 缘爱取(造“业”);
  4. 缘取有,缘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眼因缘缚”)。

关于“无明触”,可参见卷二第45经,整个根境识和合的过程,则可参见卷八第213经卷八第218经卷十一第273经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