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482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夏安居时。

尔时,给孤独长者来诣佛所,稽首礼足,却坐一面,佛为说法,示、教、照、喜;说种种法,示、教、照、喜已,从座起,整衣服,为佛作礼,合掌白佛言:“唯愿世尊与诸大众受我三月请衣被、饮食、应病汤药。”

尔时,世尊默然而许。

时,给孤独长者知佛默然受请已,从座起去,还归自家,过三月已,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不执布施之乐、不执欲所长养喜乐佛告给孤独长者:“善哉,长者!三月供养衣被、饮食、应病汤药。汝以庄严净治上道于未来世当获安乐果报,然汝今莫得默然乐受此法,汝当精勤时时学远离,喜乐具足身作证

时,给孤独长者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尔时,尊者舍利弗于众中坐,知给孤独长者去已,白佛言:“奇哉!世尊!善为给孤独长者说法,善劝励给孤独长者,言:‘汝已三月具足供养如来大众,净治上道,于未来世,当受乐报;汝莫默然乐着此福,汝当时时学远离,喜乐具足身作证。’世尊!若使圣弟子学远离,喜乐具足身作证,得远离五法,修满五法。云何远离五法?谓断欲所长养喜、断欲所长养忧、断欲所长养舍、断不善所长养喜、断不善所长养忧,是名五法远离。云何修满五法?谓随喜、欢喜、猗息、乐、一心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若圣弟子修学远离,喜乐具足身作证,远离五法,修满五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勤”,宋、元、明三本作“进”。

大正藏在“众”字之后有一“中”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删去。

[注解]

给孤独:优婆塞名,是舍卫城的长者,波斯匿王的主藏吏。为城中富豪,秉性仁慈,因常帮助孤苦无依的人,人誉为“给孤独”(音译“阿那邠邸”),又译为“须达多”。曾和波斯匿王长子祇陀太子共同捐献园林给僧团,即祇树给孤独园。

汝以庄严净治上道:你已庄严、清净、整治了修行的道路。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服侍比丘僧团”。

时时学远离,喜乐具足身作证:时常学着远离世间而具备满足、亲身体证禅定的喜乐。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你们应该因而这么学:‘我们是否时常能进入后住于独居的喜中。’”

断欲所长养喜、断欲所长养忧、断欲所长养舍、断不善所长养喜、断不善所长养忧:断离因为五欲而增长滋养的喜受(乐受)、忧受(苦受)、舍受(不苦不乐受),断离因为不善法而增长滋养的喜受(乐受)、忧受(苦受)。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欲所引起的一切苦、忧在那时不存在,欲所引起的一切乐、喜在那时不存在,不善所引起的一切苦、忧在那时不存在,不善所引起的一切乐、喜在那时不存在,善所引起的一切苦、忧在那时不存在”。

随喜:通常指见到他人行善而随之心生欢喜,这里特指因为自己清净的行为而心生欢喜,例如因为离欲、恶不善法而心生欢喜。

猗息:轻松安稳,又译为“轻安”。“猗”是轻松美好的意思,读音同“依”;“息”是休息、停止的意思。

一心:专注、纯一的心。是“定”的别名之一,又译为“心一境性”。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学佛不只是作善事

佛陀勉励给孤独长者虽然因为供养僧众三月的关系会有极大的善报,但不要只是快乐地受报,而是要努力修行,时常学着远离世间而亲身体证禅定的喜乐。

  • “远离五法”的五法有什么生活上的例子?

远离世间而体证禅悦时,所远离的五法:“欲所长养喜、欲所长养忧、欲所长养舍、不善所长养喜、不善所长养忧”有什么生活上的例子?

因为游玩、娱乐而快乐,是“欲所长养喜”;娱乐总会结束,而会忧心没有娱乐的时候怎么办?娱乐结束时也会有失落感,都是“欲所长养忧”;玩到不想多玩了,或是吃美食吃饱了而不想多吃了,是“欲所长养舍”。

偷别人的钱而可以买奢侈品,感到高兴,是“不善所长养喜”;偷了钱因此怕被抓,是“不善所长养忧”。

要证入初禅必须离欲、恶不善法,因此离于五欲及不善法造成的诸受,而且有禅定而生的各种轻安快乐。

  • “修满五法”与禅定和七觉支的关系

佛陀提到远离世间而体证禅悦时,修满“随喜、欢喜、猗息、乐、一心”这五法。

在卷十八第495经中,佛陀也说明以持戒为基础,渐次满足这五法,再进修以得到涅槃的次第:“持戒比丘根本具足,所依具足,心得信乐;得信乐已,心得欢喜寂静三昧、如实知见、厌离、离欲、解脱;得解脱已,悉能疾得无余涅槃。”(CBETA, T02, no. 99, p. 129, a18-21)

卷二十四第615经记载修习四念处能满足这五法:“起净信心,忆念净相已,其心则,悦已生;其心喜已,身则猗息;身猗息已,则受身;受身乐已,其心则。”(CBETA, T02, no. 99, p. 172b16-18)

卷三十三第931经记载修习六念也可以渐次满足这五法:“圣弟子如是念时,不起贪欲缠,不起瞋恚、愚痴心,其心正直,得如来义,得如来正法;于如来正法、于如来所得随喜心;随喜心已,欢悦;欢悦已,身猗息;身猗息已,觉受;受乐已,其心;心定已,彼圣弟子于凶崄众生中,无诸罣碍,入法流水,乃至涅槃。”(CBETA, T02, no. 99, p. 237, c23-29)

念戒是六念之一,因此第495经所说的持戒自然也包含于第931经所说的六念之一,“因戒生定”而能修满这五法,正确地成就禅定。

对照七觉支(觉悟的七个要素),本经中佛陀教导给孤独长者“莫得默然乐受此法”是择法觉支,“汝当精勤,时时学远离”是精进觉支,“修满五法”的内容含括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给孤独长者依此修行,即可达成正定,能好好地修习七觉支的最后一支——舍觉支了。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