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493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尊者舍利弗告诸比丘:“若阿练若比丘①或于空地、林中、树下,当作是学,内自观察思惟:‘心中自觉有欲想不?’若不觉者②,当于境界,或于净相③,若爱欲起,违于远离。譬如士夫用力乘船,逆流而上,身小疲怠,船则倒还,顺流而下。如是,比丘!思惟净想,还生爱欲,违于远离;是比丘学时,修下方便④,行不ⓐ淳净,是故还为爱欲所漂,不得法力⑤,心不寂静,不一其心,于彼净相ⓑ随生爱欲,流注浚输⑥,违于远离。当知是比丘不敢自记⑦于五欲功德⑧离欲解脱。
“若比丘或于空地、林中、树下,作是思惟:‘我内心中为离欲不?’是比丘当于境界,或取净相,若觉其心于彼远离,顺趣浚注⑨。譬如鸟翮,入火则卷,不可舒展⑩。如是,比丘或取净相,即顺远离,流注浚输。比丘!当如是知,于方便行⑪,心不懈怠,得法寂静,寂止、息、乐,淳净一心,谓我思惟已,于净相顺于远离,随顺修道,则能堪任自记于五欲功德离欲解脱。”
尊者舍利弗说是经已,诸比丘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 “行不”,大正藏原为“不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行不”。
ⓑ “相”,宋、元、明三本作“想”。
[注解]
① 阿练若比丘:离开聚落,寂静而修行的出家人。其中“阿练若”指离开聚落,寂静而适合修行的地方。
② 若不觉者:如果没有觉察到贪念。相当的《本事经》经文作:“若不觉有内贪欲缠,汝等复应审谛观察:‘我今为有内贪欲缠,而不觉耶?我今为无内贪欲缠,而不觉耶?’”
③ 净相:在这里特指令人喜爱的影像,也就是“不净观”所对治的相。
④ 修下方便:修行的方法不纯熟、不适合、或不正确。
⑤ 法力:佛法的力量。
⑥ 浚输:导向。
⑦ 自记:自己记说。
⑧ 五欲功德: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这五种欲的功能。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五种欲”。
⑨ 顺趣浚注:(向解脱)倾注、汇流。
⑩ 譬如鸟翮,入火则卷,不可舒展:犹如鸟类的羽毛投入火中则会收缩卷起来,不再能舒展开。(以此譬喻证得离欲解脱是不可逆的,不会再沉迷五欲。)“翮”是羽毛中的硬梗,或指翅膀,读音同“何”。
⑪ 方便行:方法的实行。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在本经的比喻中,修行功夫浅的人就好像在爱欲的河流中,划著船想要逆流而上,当然会深感费力;修行功夫深的人,则像是在解脱的河流中(入流了)顺水行舟,相对地就很自然了。
已证得离欲解脱的修行人,不会被五欲所吸引,反过来说,如果对于境界或是合意的影像生起爱欲,代表功夫还不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