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508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尊者大目犍连与尊者勒叉那ⓐ比丘共在耆阇崛山中。
尊者勒叉那晨朝诣尊者大目犍连所,语尊者大目犍连:“共出耆阇崛山,入王舍城乞食。”时,尊者大目犍连默然而许,即共出耆阇崛山,入王舍城乞食。行至一处,尊者大目犍连心有所念,欣然微笑。
尊者勒叉那见微笑已,即问尊者大目犍连言:“若佛及佛弟子欣然微笑,非无因缘,尊者今日何因何缘而发微笑?”
尊者大目犍连言:“所问非时①,且入王舍城乞食,还于世尊前,当问是事,是应时②问,当为汝说。”
时,尊者大目揵连与尊者勒叉那入王舍城乞食而还,洗足,举衣钵,俱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尊者勒叉那问尊者大目揵连:“我今晨朝与汝共出耆阇崛山乞食,汝于一处欣然微笑,我即问汝微笑因缘,汝答我言所问非时,今复问汝何因何缘欣然微笑?”
屠牛的恶报尊者大目犍连语尊者勒叉那:“我路中见一众生,身如楼阁,啼哭号呼,忧悲苦痛,乘虚而行③。我见是已,作是思惟:‘如是众生受ⓑ如此身,而有如是忧悲大苦。’故发微笑。”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善哉,善哉,我声闻中,住ⓒ实眼、实智ⓓ、实义、实法,决定通达,见是众生,我亦见此众生,而不说者,恐人不信。所以者何?如来所说,有不信者,是愚痴人长夜受苦。”
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彼大身众生在此王舍城,为屠牛儿,以屠牛因缘故,于百千岁堕地狱中,从地狱出,有屠牛余罪,得如是身,常受如是忧悲恼苦ⓔ。如是,诸比丘!如尊者大目犍连所见不异,汝等受持。”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 “勒叉那”,巴利本作 Lakkhaṇa。
ⓑ “受”,宋、元、明三本作“得”。
ⓒ 宋、元、明三本无“住”字。
ⓓ “智”,宋、元、明三本作“知”。
ⓔ “恼苦”,宋、元、明三本作“苦恼”。
[注解]
① 非时:不是适当的时机。
② 应时:适当的时机。
③ 乘虚而行:飘在空中行走。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本经中目犍连尊者因为了知所见恶道众生的业报因缘本末所以微笑,并不是因为幸灾乐祸而笑。
- 对于各种恶业所导致的恐怖恶果,目犍连尊者没有在到王舍城的路上,就直接回答勒叉那尊者,而是等到返回僧团,在佛陀的印证下才回答;佛陀也没有主动提出,而是等到弟子提问才说明。佛陀与目犍连尊者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顾及听法者的善根,避免听的人觉得难以置信而疑谤、不信佛,由此愚痴导致长久的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