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564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祇树给孤独园,尊者阿难亦在彼住。

时,有异比丘尼于尊者阿难所,起染著心,遣使白尊者阿难:“我身遇病苦,唯愿尊者哀愍见看。”

尊者阿难晨朝着衣持钵,往彼比丘尼所。

彼比丘尼遥见尊者阿难来,露身体卧床上。尊者阿难遥见彼比丘尼身,即自摄𣫍诸根,回身背住。彼比丘尼见尊者阿难摄𣫍[*]诸根,回身背住,即自惭愧,起着衣服,敷坐具,出迎尊者阿难,请令就座,稽首礼足,退住一面。

时,尊者阿难为说法言:“姊妹!如此身者,秽食长养、憍慢长养、爱所长养、淫欲长养。姊妹!依秽食者,当断秽食,依于慢者,当断憍慢,依于爱者,当断爱欲。

姊妹!依食断食云何名依于秽食,当断秽食?谓圣弟子于食计数思惟而食,无著乐想、无憍慢想、无摩拭想、无庄严想,为故、为养活故、治饥渴病故、摄受梵行故,宿诸受令灭,新诸受不生崇习长养若力、若乐、若触,当如是住。譬如商客以酥油膏以膏其车,无染着想、无憍慢想、无摩拭想、无庄严想,为运载故。如病疮者涂以酥[*]油,无染著想、无憍慢想、无摩拭想、无庄严想,为疮愈故。如是,圣弟子计数而食,无染着想、无憍慢想、无摩拭想、无庄严想,为养活故、治饥渴故、摄受梵行故,宿诸受离,新诸受不起,若力、若乐、若无罪触安隐住。姊妹!是名依食断食。

“依慢断慢者。依慢断慢云何依慢断慢?谓圣弟子闻某尊者、某尊者弟子尽诸有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闻已,作是念:‘彼圣弟子尽诸有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我今何故不尽诸有漏,何故不自知不受后有。’当于尔时则能断诸有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姊妹!是名依慢断慢。

“姊妹!依爱断爱云何依爱断爱?谓圣弟子闻某尊者、某尊者弟子尽诸有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我等何不尽诸有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彼于尔时能断诸有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姊妹!是名依爱断爱。姊妹!无所行者,断截淫欲、和合桥梁。”

尊者阿难说是法时,彼比丘尼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彼比丘尼见法、得法、觉法、入法度狐疑,不由于他,于正法、律,心得无畏。礼尊者阿难足,白尊者阿难:

“我今发露悔过:愚痴不善,脱作如是不流类事;今于尊者阿难所,自见过、自知过,发露忏悔,哀愍故!”

尊者阿难语比丘尼:“汝今真实自见罪、自知罪,愚痴不善,汝自知作不类之罪,汝今自知、自见而悔过,于未来世得具足戒。我今受汝悔过,哀愍故,令汝善法增长,终不退减。所以者何?知过能改若有自见罪、自知罪,能悔过者,于未来世得具足戒,善法增长,终不退减[*]。

尊者阿难为彼比丘尼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从[*]座起去。

[校勘]

“尼”,宋、元、明三本作“尼见”。

“𣫍”,明本作“敛”。[*]

“住”,宋、元、明三本作“坐”。

“持”,宋、元、明、圣四本作“知”。

“酥”,宋、元、圣三本作“苏”。[*]

“染著”,大正藏原为“著乐”,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染著”。

大正藏无“圣”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有”,大正藏原为“者”,今依据前后文改作“有”。

“减”,大正藏原为“灭”,今依据宋、元、明、圣四本改作“减”。[*]

[注解]

舍卫:古代中印度拘萨罗国的首都,该国的南方有另外一个国家也叫做拘萨罗国,为方便区分,后来就将首都名作为国号,称作舍卫国。在当今印度北部近尼泊尔处。

祇树给孤独园:佛陀的道场之一,由给孤独长者向祇陀太子买下土地,并由祇陀太子布施树林。“给孤独长者”是须达多长者的绰号,因为他乐善好施,常常救济孤独无依的人,因此被称为给孤独长者。

异比丘尼:某位大家较不熟悉的比丘尼。

染著:贪染、执著。

哀愍:悲悯。

晨朝:约早上六点到九点。

摄𣫍诸根:收摄、约束眼耳等感官。“𣫍”通“敛”。

坐具:坐时或卧时垫在身下,以保持衣服干净的长方形布。又译为尼师坛、敷具。

秽食:粗秽的食物,例如食物吃下去后会成为大小便拉出来。

憍慢:傲慢。

于食计数思惟而食:吃饭时如理省察而吃。

无摩拭想:不是为了让身体白白嫩嫩。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不为了好身材”。

持身:支持身体;维持生命。

摄受梵行:收取和护持清净的修行。“梵行”指清净的修行。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资助梵行”。

宿诸受令灭,新诸受不生:过去的(例如饥饿而造成的苦)受让它消灭,还没生起的(例如吃太饱而造成的苦)受让它不生起。

崇习长养:滋养崇高的修行。

若力、若乐、若触:疑为“气力安乐、无罪触住故”的略称,为了保持体力安稳喜乐、没有过失。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健康、无过失,住于安乐”。

尽诸有漏:断尽所有的烦恼。

无漏:断尽烦恼。

心解脱:心自由了,解脱于贪爱等束缚。

慧解脱:以智慧断除烦恼而解脱。

现法:这一生。“法”在这边是广义的用法,代表任何有形、无形、真实、虚妄的事物或道理,所以“现法”即现在的事物,表示这一生。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我不会再次出生,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应当完成的都已完成,自己知道不会再受轮回。

无所行者,断截淫欲、和合桥梁:已经达到无为(不造业)程度的人,断绝了淫欲这个导致性行为的桥梁。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这个身体经由性交生成,但关于性交,桥的破坏为世尊所说”。

远尘离垢:远离尘垢。尘垢在此特指“见惑”(见道所断的惑),基于四圣谛的正见断了见惑,称作“得法眼净”,证得初果。

法眼净:清楚明白地见到真理(四圣谛)。初果圣者即有法眼净。

见法、得法、觉法、入法:看见(理解)了正法、证得了正法、觉知了正法、悟入了正法。形容证初果者对正法体悟的情境。

度狐疑,不由于他,于正法、律,心得无畏:超越了疑惑,自证自知而不会人云亦云,对于佛教正法、戒律没有任何畏惧。

发露:表白自己所犯的过失。

不流类:不入流的;没水准的。

哀愍故:(请尊者)因为悲悯的缘故(原谅我的罪过)。

不类:不像样。

示、教、照、喜:开示、教导、鼓励、使欢喜。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本经中说的“断食”并不是不吃饭,而是不贪著食物,在卷十一第275经也有同样的说明。中国的寺院在进食前也有所谓“食存五观”:“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本经中说的“依慢断慢”、“依爱断爱”即“有为者亦若是”。后世一些宗派有“观想自己如佛”的修法,本义是如佛而应离贪瞋痴、具足慈悲与智慧,若能因此而勤修戒定慧,也算是种“依慢断慢”的应用。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