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576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一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身诸光明遍照祇树给孤独园。

时,彼天子说偈白佛:

“不处难陀林,  终不得快乐,
 忉利天中,  得天帝名称。”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童蒙汝何知,  阿罗汉所说,
 一切行无常,  是则生灭法
 生者既复灭,  俱寂灭为乐。”

时,彼天子复说偈言:

“久见婆罗门,  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过,  永超世恩爱。”

时,彼天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稽首佛足,即没不现。

[校勘]

“宫”,宋、元、明三本作“居”。

“蒙”,宋本作“朦”,圣本作“曚”。

“ 一切……为乐”,巴利本作 Aniccā sabbe saṅkhārā, uppādavayadhammino, uppajjitvā nirujjhanti, tesaṃ vūpasamo sukho ti。

[注解]

后夜:夜晚的最后四分之一,约凌晨三点至六点。古印度将一天分为八时,即昼四时、夜四时。夜四时为初夜、中夜、中夜后、后夜。(案:古印度有两种计时系统,一种是一天八时,一种是一天六时,在此采用一天八时的系统)

难陀林:忉利天王天帝释的四大园林之一,提供各种娱乐及美妙的境界。又译为“难陀园”、“欢喜园”、“大喜园”、“难檀槃那园观”。

忉利天:欲界六天的第二天,位于须弥山顶上,中央为帝释天,四方各有八天,合称三十三天。另译为“三十三天”。

童蒙:幼稚无知。

一切行无常:一切的有为法(因缘而生的事物)都是无常的。

生灭法:由因缘和合而生起,由因缘离散而消灭的事物;有生就有灭。

俱寂灭为乐:没有生和灭的涅槃(灭除烦恼、生死)才是真正的快乐。

婆罗门:修行人。原为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的祭司阶级,佛陀则表示婆罗门不应以出生来界定,而要以行为来界定,因此在佛教中指修行人。

逮:达到。

[对应经典]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