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592经
如是我闻:
时,给孤独③长者有小因缘至王舍城,止宿④长者舍。夜见长者告其妻子、仆使、作人⑤言:“汝等皆起,破樵然火⑥,炊饭作饼ⓒ⑦,调和众味ⓓ⑧,庄严堂舍。”
给孤独长者见已,作是念:“今此长者何所为作,为嫁女娶妇耶?为请宾客、国王、大臣耶?”念已,即问长者:“汝何所作?为嫁女娶妇?为请宾客、国王、大臣耶?”
时,彼长者答给孤独长者言:“我不嫁女娶妇,亦不请呼国王、大臣,唯欲请佛及比丘僧,设供养耳。”
时,给孤独长者闻未曾闻佛名字已,心大欢喜,身诸毛孔皆悉怡悦,问彼长者言:“何名为佛?”
长者答言:“有沙门瞿昙,是释种子⑨,于释种中剃除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为佛。”
给孤独长者言:“云何名僧?”
彼长者言:“若婆罗门种剃除须发,著袈裟衣,信家非家⑩,而随佛出家;或刹利⑪种、毘舍⑫种、首陀罗⑬种善男子等剃除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彼佛出家而随出家,是名为僧。今日请佛及现前僧,设诸供养。”
给孤独长者问彼长者言:“我今可得往见世尊不?”
彼长者答言:“汝且住此,我请世尊来至我舍,于此得见。”
给孤独长者念佛而生明相时,给孤独长者即于其夜至心念佛,因得睡眠。天犹未明,忽见明相⑭,谓天已晓⑮,欲出其舍,行向城门,至城门下,夜始二更⑯,城门未开,王家常法,待远使命来往,至初夜⑰尽,城门乃闭,中夜⑱已尽,辄复开门,欲令行人早得往来。
尔时,给孤独长者见城门开,而作是念:“定是夜过天晓门开。”乘明相出于城门,出城门已,明相即灭,辄还暗冥。给孤独长者心即恐怖,身毛为竖,得无为人及非人,或奸狡ⓔ人恐怖我耶?即便欲还。
尔时,城门侧有天神住。时,彼天神即放身光,从其城门至寒林丘塜间光明普照,告给孤独长者言:“汝且前进,可得胜利,慎勿退还。”
时,彼天神即说偈言:
“善良马百匹, 黄金满百斤,
骡车及马车, 各各有百乘,
种种诸珍奇, 重宝载其上,
宿命⑲种善根, 得如此福报,
若人宗重⑳心, 向佛行一步,
十六分之一, 过前福之上。
“是故,长者!汝当前进,慎勿退还。”即复说偈:
“雪山大龙象㉑, 纯金为庄饰,
巨身长大牙, 以此象施人,
不及向佛福, 十六分之一。
“是故,长者!当速前进,得其大利,非退还也。”复说偈言:
“金菩阇国女, 其数有百人,
种种众妙宝, 璎珞㉒具庄严,
以是ⓕ持施与, 不及行向佛,
一步之功德, 十六分之一。
“是故,长者!当速前进,得其胜利,非退还也。”
时,给孤独长者问天神言:“贤者!汝是何人?”
天神答言:“我是摩头息揵大摩那婆先,是长者善知识㉓,于尊者舍利弗㉔、大目揵连㉕所起信敬心,缘斯功德,今得生天,典㉖此城门,是故告长者:‘但当进前,慎莫ⓖ退还,前进得利,非退还也。’”
时,给孤独长者作是念:“佛兴于世,非为小事;得闻正法,亦非小事。是故天神劝我令进,往见世尊。”时,给孤独长者寻其光明,迳至寒林丘塜间。
尔时,世尊出房露地经行ⓗ,给孤独长者遥见佛已,即至其前,以俗人㉗礼法恭敬问讯:“云何,世尊!安隐卧不?”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婆罗门涅槃, 是则常安乐,
爱欲ⓙ所不染, 解脱永无余。
断一切希望, 调伏心炽燃,
心得寂止息, 止息安隐眠。”
尔时,世尊将给孤独长者往入房中,就座而坐,端身系念。尔时,世尊为其说法,示、教、照、喜㉘已,世尊说:“诸法无常,宜布施福事、持戒福事、生天福事,欲味㉙、欲患㉚、欲出㉛,远离之福。”
给孤独长者闻法、见法、得法、入法、解法㉜,度诸疑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入正法、律,心得无畏㉝,即从座起,正衣服,为佛作礼,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已度,世尊!已度,善逝!我从今日尽其寿命,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为优婆塞,证知我。”
尔时,世尊问给孤独长者:“汝名何等?”
长者白佛:“名须达多ⓚ。以常给孤贫辛苦故,时人名我为给孤独。”
世尊复问:“汝居何处?”
长者白佛言:“世尊!在拘萨罗人间,城名舍卫,唯愿世尊来舍卫国,我当尽寿供养衣被、饮食、房舍、床卧、随病汤药。”
佛问长者:“舍卫国有精舍不?”
长者白佛:“无也,世尊!”
佛告长者:“汝可于彼建立精舍,令诸比丘往来宿止。”
长者白佛:“但使世尊来舍卫国,我当造作精舍僧房,令诸比丘往来止住。”尔时,世尊默然受请。
时,长者知佛世尊默然受请已,从座起,稽首佛足而去。
[校勘]
ⓐ “寒林”,巴利本作 Sītavana。
ⓑ “中”,元、明二本作“比”。
ⓒ “饼”,大正藏原为“䴵”,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饼”。
ⓓ “味”,元本作“法”。
ⓔ “狡”,大正藏原为“姣”,宋、元、明三本为“妖”,今依据圣本及中华大藏经改作“狡”。
ⓕ “是”,宋、元、明三本作“此”。
ⓖ “莫”,宋、元、明三本作“勿”。
ⓗ “露地经行”,巴利本作 Ajjhokāse caṅkamati。
ⓘ “言”, 宋、元二本无“言”字。
ⓙ “爱欲”,巴利本作 Kāma。
ⓚ “须达多”,巴利本作 Sudatta。
[注解]
① 王舍城:中印度摩羯陀国的首都。
② 寒林:佛陀及弟子的修行场所之一,位于王舍城北方。称作寒林是因为林木多而较凉,也是弃尸的树林,而让一般人恐惧而发凉。
③ 给孤独:优婆塞名,是舍卫城的长者,波斯匿王的主藏吏。为城中富豪,秉性仁慈,因常帮助孤苦无依的人,人誉为“给孤独”(音译“阿那邠邸”),又译为“须达多”。曾和波斯匿王长子祇陀太子共同捐献园林给僧团,即祇树给孤独园。
④ 止宿:住宿。
⑤ 仆使、作人:仆人、工人。
⑥ 破樵然火:砍柴升火。
⑦ 炊饭作饼:煮饭、做饼。
⑧ 调和众味:烹调各种菜肴。
⑨ 释种子:释迦族血统的人。
⑩ 信家非家:相信世俗的家并非最终的归宿。
⑪ 刹利: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的王族及武士阶级,掌管政治及军事。又译为“刹帝利”。
⑫ 毘舍: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的中产阶级,从事农牧工商。又译为“鞞舍”、“居士种”。
⑬ 首陀罗: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的奴隶阶级,为工人、农奴。又译为“工师种”。
⑭ 明相:因定力而在心中出现的光明,相关原理可参见《中阿含经》卷十七〈长寿王品 2〉第72经长寿王本起经。
⑮ 谓天已晓:以为天已经亮了。
⑯ 二更:晚上九点至十一点。
⑰ 初夜:夜晚的前四分之一,约晚间六点至九点。
⑱ 中夜:夜晚四分的第二分,约九点至十二点。
⑲ 宿命:过去世。
⑳ 宗重:尊崇敬重。
㉑ 龙象:梵文及巴利文Nāga为龙及象的合称,在这里指大象。
㉒ 璎珞:以玉编缀的饰品,通常挂在脖子上。
㉓ 善知识:好的朋友,这里是说天神生前是给孤独长者的好朋友。
㉔ 舍利弗:比丘名,以“智慧第一”闻名。又译为“舍利子”,因为他的母亲名叫“舍利”。
㉕ 大目揵连:比丘名,以“神通第一”闻名。又译为“大目犍连”。
㉖ 典:掌管。
㉗ 俗人:在家人。
㉘ 示、教、照、喜:佛陀教化众生的四种方式,又称为“示、教、利、喜”,即开示(示)、教导(教)、鼓励(利)、使欢喜(喜)。与“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同义。
㉙ 欲味:对欲贪爱染著。心理的回味与爱着。
㉚ 欲患:对欲的贪爱所引起的祸患。
㉛ 欲出:不再对欲有所贪爱。
㉜ 见法、得法、入法、解法:看见(理解)了正法、证得了正法、悟入了正法、了解了正法。形容证初果者对正法体悟的情境。
㉝ 度诸疑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入正法、律,心得无畏:超越了疑惑,自证自知而不会人云亦云,悟入正法、戒律而没有任何畏惧。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给孤独长者
给孤独长者是佛世时著名的在家居士及布施者,也是位证果的圣者,在经典中留下许多记载。例如长者以黄金铺地,买地修建“祇树给孤独园”供养佛陀,就是众所周知的事迹之一。
本经则记载了长者最初皈依佛的因缘。他第一次听说佛陀,就非常欢喜,并且至心希望拜访佛陀。他至心地念佛入睡,因此起了明相,以为天亮了。一位城门神提供照明,让给孤独长者在半夜极暗时能见路找到佛所,帮助了他的皈依佛。
长者初次见佛即证得初果,由于对佛、法、僧、戒的信心充满,给孤独长者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实践佛法、推广三皈五戒,常行布施回向,让全家族的人都因而得益,详见《杂阿含经》卷四十七第1241经。
日后给孤独长者曾生重病,在病中长者对阿难尊者、舍利弗尊者这两位长年的好友兼善知识,仍经常津津乐道于自己当初皈依佛的情景。佛陀及尊者们探病的相关记载可参见《杂阿含经》卷三十七第1030~1032经、《增壹阿含经》卷四十九〈非常品51〉第8经、《中阿含经》卷六〈舍梨子相应品3〉第28经教化病经。
后来给孤独长者疾病命终,往生天界,往生后第一件事仍是回来谒见佛陀,详见下一经。
- 佛陀对刚接触佛法的人说法次第
佛陀对于刚接触佛法的人,说法是有次第性的,如同本经所说:“诸法无常,宜布施福事、持戒福事、生天福事,欲味、欲患、欲出,远离之福。”
在《增壹阿含经》及《长阿含经》所载的次第也一样,佛陀通常先说“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再说“欲为不净,断漏为上,出家为要”,等到听法的人心开意解后,才说“诸佛所可常说法者,苦、集、灭、道”等解脱法。
先谈如何做个好人,才谈如何做个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