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71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有身、有身集、有身灭、有身灭道迹。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云何有身?谓五受阴。云何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是名有身。云何有身集?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染著,是名有身集。云何有身灭?当来有爱,贪、喜俱,彼彼乐着无余断、吐、尽、离欲、灭,是名有身灭。
“云何有身灭道迹?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有身灭道迹。是名当说有身、有身集、有身灭、有身灭道迹。”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余如是说。差别者:“当知有身,当知断有身集,当知证有身灭,当知修断有身道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当说,有及当知,亦如是说。又复差别者:“比丘知有身,断有身集,证有身灭,修断有身道,是名比丘断爱欲缚诸结等法,修无间等①,究竟苦边。”
又复差别者:“是名比丘究竟边际②,究竟离垢,究竟梵行③,纯净上士④。”
又复差别者:“是名比丘阿罗汉尽诸有漏⑤,所作已作,已舍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解脱。”
又复差别者:“是名比丘断关、度堑,超越境界,脱诸防逻,建圣法幢⑥。”
又复差别者:“云何断关?谓断五下分结。云何度堑?谓度无明深堑。云何超越境界?谓究竟无始生死。云何脱诸防逻?谓有爱⑦尽。云何建圣法幢?谓我慢尽。”
又复差别者:“是名比丘断五枝ⓐ⑧,成六枝⑨[*],守护一⑩,依四种⑪,弃舍诸谛⑫,离诸求⑬,净诸觉⑭,身行息⑮,心善解脱,慧善解脱,纯一⑯立梵行,无上士。”
其道有三种 实觉亦三种
有身四种说 罗汉有六种
[校勘]
ⓐ “枝”,元、明二本作“支”。[*]
[注解]
① 无间等:洞察。没有任何间隔、差距地以智慧观察。又译作“现观”。
② 边际:尽头。
③ 梵行:清净的修行。
④ 纯净上士:完全清净的上等人。
⑤ 尽诸有漏:断尽所有的烦恼。
⑥ 断关、度堑,超越境界,脱诸防逻,建圣法幢:突破关口,渡过壕沟,超越疆界,脱离各巡逻者(的巡察范围),建立圣法的旗帜。按:这是以战士打胜仗比喻修行人超脱轮回。
⑦ 有爱:对存在的渴爱。这里的“有”即是十二因缘中的“有”支,指“生命的存在”。
⑧ 断五枝:断除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
⑨ 成六枝:成就对六根的守护;当六根对六境时,不喜不忧而安住于舍,有正念、正知。
⑩ 守护一:以正念守护心。
⑪ 依四种:依于四种事;《成实论》表示可解读四种事为着粪扫衣、常行乞食、依树下坐、服陈弃药,也可解读为熟思而远离(恶象、恶马等)、熟思而习近(衣服、饮食等)、熟思而除遣(散乱、疲劳等)、熟思而忍受(寒热等)。相当的南传经文解释为后者。相当的《增壹阿含经》经文解释作四如意足。
⑫ 弃舍诸谛:舍弃外道以为真实的各种邪见。
⑬ 离诸求:远离种种的希求、执著。
⑭ 净诸觉:没有不善的意向;舍断欲的意向(欲觉)、恶意的意向(恚觉)、加害的意向(害觉)。
⑮ 身行息:身体的各种造作都止息,例如第四禅呼吸止息。也有解为身体轻安(平静、轻松)。
⑯ 纯一:没有杂质;没有任何缺失。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本文中约略提到的比喻:“断关、度堑,超越境界,脱诸防逻,建圣法幢”,以及“断五枝,成六枝,守护一,依四种,弃舍诸谛,离诸求,净诸觉,身行息,心善解脱,慧善解脱,纯一立梵行,无上士。”在卷十五第387经、第388经的“读经拾得”有较为详细的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