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769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难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
时,有生闻ⓑⓒ婆罗门乘白马车,众多年少翼从①,白马、白车、白鞚ⓓ②、白鞭,头着白帽、白伞盖③,手执白拂,着白衣服、白璎珞,白香涂身,翼从皆白,出舍卫城,欲至林中教授读诵。众人见之咸言:“善乘,善乘,谓婆罗门乘ⓔ④。”
时,尊者阿难见婆罗门眷属、众具一切皆白,见已,入城乞食。还精舍,举衣钵,洗足已,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今日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见生闻[*]婆罗门乘白马车,眷属、众具一切皆白,众人唱言:‘善乘,善乘,谓婆罗门乘。’云何?世尊!于正法、律ⓕ,为是世人乘⑤?为是婆罗门乘?”
佛告阿难:“是世人乘,非我法、律婆罗门乘也。阿难!我正法、律乘、天乘、婆罗门乘、大乘⑥,能调伏烦恼军⑦者,谛听,善思,当为汝说。阿难!何等为正法、律乘、天乘、婆罗门乘、大乘,能调伏烦恼军者?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阿难!是名正法、律乘、天乘、梵乘、大乘,能调伏烦恼军者。”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信戒为法轭, 惭愧为长縻ⓖ⑧,
正念善护持, 以为善御者,
舍三昧为辕⑨, 智慧精进轮,
无著忍辱铠, 安隐如法行,
直进不退还, 示ⓗ之无忧处,
智士乘战车, 摧伏无智怨。”
[校勘]
ⓐ “住”,宋、元、明三本作“在”。
ⓑ “生闻”,巴利本作 Jānusoṇi。
ⓒ “生闻”,圣本作“生问”。*
ⓓ “鞚”,大正藏原为“控”,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鞚”。
ⓔ “婆罗门乘”,巴利本作 Brahmayāna。
ⓕ “正法律”,巴利本作 Dhammavinaya。
ⓖ “縻”,圣本作“养”。
ⓗ “示”,大正藏原为“永”,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示”。
[注解]
① 翼从:随从。
② 鞚:拴在马脖子上,用以控制马的皮带或绳索。“鞚”读作“控”。
③ 伞盖:伞状的陈设,可遮阳、挡雨、挡灰尘、或作装饰。
④ 婆罗门乘:最高级的运输工具。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梵乘”。
⑤ 世人乘:一般人的运输工具。
⑥ 正法、律乘、天乘、婆罗门乘、大乘:正法和戒律的运输工具、天上的运输工具、最高级的运输工具、豪华的运输工具。
⑦ 烦恼军:如大军压境般的烦恼。
⑧ 縻:牵引牛的绳子。读音同“迷”。
⑨ 辕:车前用来套驾牲畜的两根直木,左右各一。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八正道是迈向解脱的八个正确途径,能让人到彼岸,因此本经说八正道是“正法、律乘、天乘、婆罗门乘、大乘”,是最棒的运输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