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801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益于修安那般那念的五法有五法,多所饶益安那般那念。何等为五?住于净戒、波罗提木叉律仪威仪行处具足,于微细罪能生怖畏,受持学戒 ,是名第一多所饶益修习安那般那念。复次,比丘!少欲、少事、少务,是名二法多所饶益修习安那般那念。复次,比丘!饮食知量,多少得中,不为饮食起求欲想,精勤思惟,是名三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复次,比丘!初夜后夜不着睡眠,精勤思惟,是名四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复次,比丘!空闲林中,离诸愦闹,是名五法多种饶益修习安那般那念。”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解]

多所饶益:很有帮助。

波罗提木叉律仪:佛陀所制戒条中规定的仪轨法则。“波罗提木叉”为音译,指佛陀制定的戒条,持守之可逐渐解脱烦恼,义译为“从解脱”、“别解脱”。

威仪行处具足:行为举止合宜,并且不出入不适当的场所。“行处”可指行为举止,也可指出入的场所。又译为“往返出入,具诸威仪”。

受持学戒:学习领受并努力持守戒律。

多少得中:量的多少要适中。“得中”是适宜、适当的意思。

初夜:夜晚的前四分之一,约晚间六点至九点。古印度将一天分为八时,即昼四时、夜四时。夜四时为初夜、中夜、中夜后、后夜。(案:古印度有两种计时系统,一种是一天八时,一种是一天六时,在此采用一天八时的系统。)

后夜:夜晚的最后四分之一,约凌晨三点至六点。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佛陀解说有益于修入出息念的五法,表列如下:

方法 原理
持戒 心易安定、没有悔恨
少欲、少事、少务 心习惯于不向外攀缘
饮食知量 较不易昏沉、减少贪欲
初夜、后夜不着睡眠 较多时间修行
离诸愦闹 减少外缘干扰


其中“初夜、后夜不着睡眠”并不是不睡觉,而是早睡早起、不赖床;中夜、中后夜(约晚间九点至凌晨三点)仍应该要睡眠,让身体休息。

各道场常见依《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又称“小止观”)教导修习止观的“具缘”: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也和本经内容有部分相近。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