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820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何等为增上戒学?谓比丘重于戒,戒增上,不重于定,定不增上,不重于慧,慧不增上;于彼彼分细微戒,犯则随悔①。所以者何?我不说彼不堪能②,若彼戒随顺梵行、饶益梵行、久住梵行③,如是比丘戒坚固、戒师常住、戒常随顺生④,受持而学。如是知、如是见,断三结,谓身见、戒取、疑。断此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是名学增上戒。
“何等为增上意学?是比丘重于戒,戒增上,重于定,定增上,不重于慧,慧不增上;于彼彼分细微戒……”乃至“受持学戒。如是知、如是见,断于五下分结,谓身见、戒取、疑、贪欲、瞋恚。断此五下分结,受生般涅槃,阿那含,不还此世,是名增上意学。
“何等为增上慧学?是比丘重于戒,戒增上,重于定,定增上,重于慧,慧增上。彼如是知、如是见,欲有漏心解脱、有有漏心解脱、无明有漏心解脱⑤,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名增上慧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解]
① 重于戒,戒增上,不重于定,定不增上,不重于慧,慧不增上;于彼彼分细微戒,犯则随悔:着重在戒,戒修得好,不着重在定,定还没修好,不着重在慧,慧还没修好;有时还是会犯那些微小不重要的戒,犯了就忏悔。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在戒上是已完成者,在定上是小量行者,在慧上是小量行者,凡那些小小戒条他也犯,他也出罪”。
② 我不说彼不堪能:我不说他没有能力。
③ 戒随顺梵行、饶益梵行、久住梵行:因持戒清净而成就清静的修行、帮助清净的修行、并使得清净的修行可以持之以恒。
④ 戒坚固、戒师常住、戒常随顺生:持戒坚定不动摇、有如戒师常在身边、时常能够持戒清净。
⑤ 欲有漏心解脱、有有漏心解脱、无明有漏心解脱:解脱欲贪引起的烦恼、解脱想要生命存在而引起的烦恼、解脱无明烦恼;解脱欲界众生的烦恼、解脱色界与无色界众生的烦恼、解脱三界的无明烦恼。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原理上,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因此,要加强定,得先加强戒,然后加强定;要加强慧,得先加强戒、定,然后加强慧。
所以本经说“增上意(定)学”是“重于戒,戒增上,重于定,定增上,不重于慧,慧不增上”,要加强定自然着重在加强戒、定。而“增上慧学”是“重于戒,戒增上,重于定,定增上,重于慧,慧增上”,要加强慧自然戒、定、慧都要加强了。
由此也可知,如果有人持戒不净也不发露忏悔,却自称证得四禅甚至证果,那是不可能的事。
- 本经中说“重于戒,戒增上,不重于定,定不增上,不重于慧,慧不增上”的人修行能证初果,不等于初果没有定、慧,只是定、慧尚未圆满。依据本经及相当的南传经文,戒修好了,定、慧为辅,可证初果及二果;戒、定修好了,慧为辅,可证三果;戒、定、慧都圆满,可证阿罗汉。
- 有同学提问:“断五下分结(身见、戒取、疑、欲贪、瞋恚)即为三果圣者(阿那含),为何本经中说三果圣者的戒、定都要修得好?”
三果圣者断的五下分结中包含“欲贪”,超越了欲界,三果圣者不再生于欲界,自然最少要有初禅(色界定)以上的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