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830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崩伽阇崩伽耆林中。

尔时,世尊为诸比丘说戒相应法,赞叹制戒法。

尔时,尊者迦叶氏于崩伽聚落住,闻世尊说戒相应法,赞叹是戒,极心不忍不喜,言:“此沙门极赞叹是戒,极制是戒。”

尔时,世尊于崩伽聚落随所乐住已,向舍卫国去,次第游行,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尊者迦叶氏,世尊去后不久,心即生悔:“我今失利,得大不利,于世尊所说戒相应法,赞叹制戒时,于世尊所,心不忍不喜,心不欢喜,而作是言:‘沙门极制是戒,极赞叹是戒。’”

时,尊者迦叶氏夜过晨朝,着衣持钵,入崩伽聚落乞食。食已,还精舍,付嘱卧具,自持衣钵,向舍卫城次第游行,至舍卫国,衣钵,洗足已,诣世尊,稽首礼足,白佛言:“悔过,世尊!悔过,善逝!我愚我痴,不善不辨。我闻世尊为诸比丘说戒相应法,赞叹制戒时,于世尊所,不忍不喜,心不欣乐,而作是言:‘是沙门极制是戒,赞叹是戒。’”

佛告迦叶氏:“汝何时于我所,心不忍不喜,不生欣乐,而作是言:‘此沙门极制是戒,赞叹是戒’?”

迦叶氏白佛言:“时,世尊于崩伽阇聚落崩伽耆林中,为诸比丘说戒相应法,赞叹是戒。我尔时于世尊所,心得不忍、不欢喜,心不欣乐,而作是言:‘是沙门极制是戒,赞叹是戒。’世尊!我今日自知罪悔,自见罪悔,唯愿世尊受我悔过,哀愍故。”

忏悔而后能守净戒佛告迦叶氏:“汝自知悔、愚痴、不善不辨[*],闻我为诸比丘说戒相应法,赞叹制戒,而于我所,不忍不喜,心不欣乐,而作是言:‘是沙门极制是戒,极叹是戒。’汝今迦叶自知悔、自见悔已,于未来世,律仪戒生,我今授汝,哀愍故。迦叶氏!如是悔者,善法增长,终不退减。所以者何?若有自知罪、自见罪而悔过者,于未来世,律仪戒生,善法增长,不退减故。

使迦叶为上座者,不欲学戒、不重于戒、不叹制戒,如是比丘我不赞叹。所以者何?若大师所赞叹者,余人则复与相习近,恭敬亲重;若余人与相习近亲重者,则与同见,同彼所作;同彼所作者,长夜当得不饶益苦。是故我于彼长老初不赞叹,以其初始不乐学戒故。如长老,中年、少年亦如是。

“若是上座长老初始重于戒学,赞叹制戒,如是长老我所赞叹,以其初始乐戒学故。大师所赞叹者,余人亦当与相习近亲重,同其所见;同其所见故,于未来世,彼当长夜以义饶益。是故于彼长老比丘常当赞叹,以初始乐学戒故。中年、少年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崩伽阇”,巴利本作 Paṅkadhā。

“戒相应法”,巴利本作 Sikkhāpadapaṭisaṃyuttāya dhammiyā。

“迦叶氏”,巴利本作 Kassapagotta。

“辨”,宋、圣二本作“辩”。[*]

“我”,大正藏原为“戒”,今依据元、明二本改作“我”。

“正”,宋、元、明、圣四本作“政”。

“戒学”,元、明二本作“学戒”。

[注解]

崩伽阇:拘萨罗国的村名。

戒相应法:与戒相关的法。

极心不忍不喜:心中非常不能接受、不喜欢。“忍”是接受的意思,“极心”是“心极”的倒装,指“心中极为……”。

极制是戒:制定这些戒律过于严格。

付嘱卧具:将目前自己睡觉的地方与用品交付给他人。

正使:纵使。

不饶益苦:没有利益、带来苦恼。

初不:从来不。“初”指从来、始终,这种用法用于否定句。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赞许重视戒律的人,不赞许不重视戒律的人

佛陀表示纵使是资深的上座比丘,只要不重视戒律,佛陀就不会称赞他,否则新进比丘就会有样学样,招致戒律的破败、团体的堕落。

在世俗上,企业团体当中愈是资深的干部,愈可能认为自己不必如新手受规矩束缚。然而,愈资深的干部不守规矩,就愈容易上梁不正下梁歪,群起仿效,造成整个团体的败坏。本经中佛陀所开示的原则也适用于企业管理,若有资深干部不守规矩,则不宜赞许。相反地,该赞许守规矩的人,制度才能建立、团体才能运作顺畅。

  • 忏悔而后能守净戒

本经中迦叶氏比丘向佛陀忏悔他先前轻视、不接受戒律的过失后,佛陀则肯定他能忏悔改过,表示忏悔而后能守净戒。真正了解错误及错误带来的后果,并加以忏悔,自然就比较不容易再犯了。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