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927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迦毘罗卫尼拘律园中。

时,有释种摩诃男,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优婆塞?”

佛告摩诃男:“优婆塞在家清白修习净住,男相成就,作是说言:‘我今尽寿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为优婆塞,证知我。’是名优婆塞。”

摩诃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优婆塞信具足?”

佛告摩诃男:“优婆塞者,于如来所正信为本,坚固难动,诸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及余世间所不能坏。摩诃男!是名优婆塞信具足。”

摩诃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优婆塞戒具足?”

佛告摩诃男:“优婆塞离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饮酒,不乐作。摩诃男,是名优婆塞戒具足。”

摩诃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优婆塞闻具足?”

佛告摩诃男:“优婆塞闻具足者,闻则能持,闻则积集,若佛所说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悉能受持。摩诃男!是名优婆塞闻具足。”

摩诃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优婆塞舍具足?”

佛告摩诃男:“优婆塞舍具足者,为悭垢所缠者,心离悭垢,住于非家,修解脱施、勤施、常施,乐舍财物,平等布施。摩诃男!是名优婆塞舍具足。”

摩诃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优婆塞智慧具足?”

佛告摩诃男:“优婆塞智慧具足者,谓此苦如实知,此苦集如实知,此苦灭如实知,此苦灭道迹如实知。摩诃男!是名优婆塞智慧具足。”

尔时,释氏摩诃男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坐起,作礼而去。

[校勘]

“迦毘罗卫国尼拘律园”,巴利本作 Kapilavatthusmiṃ Nigrodhārāme.

“摩诃男”,巴利本作 Mahānāma。

“男”,宋、元、明、圣四本作“男谓”。

大正藏无“智”字,今依据宋、元、明三本补上。

[注解]

迦毘罗卫:古代中印度国名、城名,位于当今尼泊尔境内,是佛陀出生的地方。又译为“迦毘罗越”、“迦维罗卫”。

尼拘律园:佛陀的道场之一,是佛陀成道后回故国为父亲说法的地方。又译为“尼拘律树园”、“尼拘留园”。

释种:释迦族(的人)。

摩诃男:优婆塞名,常布施汤药、衣食等予僧众,佛陀称赞他“心恒悲念一切之类”第一。又译为“释氏摩诃男”、“释摩诃男”、“释摩男”、“摩呵男释”、“摩诃纳释种”。按:经中有几位同名为“摩诃男”的不同人,例如最初随佛出家的五位比丘之一为摩诃男尊者,或《杂阿含经》卷四十六所提到舍卫国极富有但对自己及他人都极吝啬而堕地狱的摩诃男长者,因此对于这位释迦族的摩诃男,通常加上“释种”或“释氏”的描述。

在家清白修习净住,男相成就:居家而持(五)戒的男性。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经文作“在家白衣”,相当的南传经文没有这几个字。

证知我:为我作见证。

闻则能持,闻则积集:听闻佛法后能记得并实践,听闻佛法后能累积所学。

悭垢:“悭”是吝啬,“垢”是污秽。吝啬是一种心中的污秽,因此称作悭垢。

住于非家:身在家而心不为家所系缚。

解脱施:没有执著的施舍。

释氏:释迦族,主要聚居于印度北部。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在家五法

依本经所述,优秀的在家佛教徒在受三皈依(信)、持五戒(戒)的基础上,应该要具足信、戒、闻、施(舍)、慧,即俗称的“在家五法”,如本经、本卷第929经、及卷三十一第888、889经所载:

  1. 信具足:坚固信佛。
  2. 戒具足:持守五戒。
  3. 闻具足:听闻受持佛法。
  4. 施(舍)具足:离悭、清净施舍。
  5. 慧具足:如实知四圣谛。


这五法在不同的经中有一些变形,例如卷四第91经记载能令后世安乐的在家四法为:“信、戒、施、慧”,卷三十一第887经记载的六法为:“信、戒、施、闻、舍、慧”,本卷第933经记载的六法为:“信、戒、施、闻、空、慧”。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