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928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迦毘罗卫国尼拘律园中。

尔时,释氏摩诃男与五百优婆塞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优婆塞?”

佛告摩诃男:“优婆塞者,在家净住,乃至尽寿,归依三宝,为优婆塞,证知我。”

摩诃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优婆塞须陀洹?”

佛告摩诃男:“优婆塞须陀洹者,三结已断已知,谓身见、戒取、疑。摩诃男!是名优婆塞须陀洹。”

摩诃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优婆塞斯陀含?”

佛告摩诃男:“谓优婆塞三结已断已知,贪、恚、痴薄。摩诃男!是名优婆塞斯陀含。”

摩诃男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优婆塞阿那含?”

佛告摩诃男:“优婆塞阿那含者,五下分结已断已知,谓身见、戒取、疑、贪欲、瞋恚。摩诃男!是名优婆塞阿那含。”

时,摩诃男释氏顾视五百优婆塞,而作是言:“奇哉,诸优婆塞!在家清白,乃得如是深妙功德。”

时,摩诃男优婆塞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坐起,作礼而去。

 

[注解]

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以头顶礼佛陀的脚(五体投地、最高礼法),然后退下,坐在旁边。

净住:戒行清白的安住。

须陀洹:见到真理,而断身见(执著于有“我”)、戒取(执著于无益解脱的禁戒、禁忌)、疑(对于真理的怀疑犹豫;对佛法僧戒的疑惑)的圣人,最多于天界与人间往返七次就能涅槃。是四沙门果(解脱的四阶段果位)的初果,又称为预流果。

身见、戒取、疑:生死流转的三种关键束缚,即“身见(另译作‘萨迦耶见、有身见、身见、我见、身邪结’,执著‘永恒、不变、独存、自在、能主宰’的‘真我’)、戒禁取(另译作‘戒盗结’,誓守禁戒与禁忌)、疑(疑结,对正法的疑惑)”。

斯陀含:断身见、戒取、疑,贪、瞋、痴薄的圣人,最多投生至天界再投生人间,往返一次,就能涅槃。是四沙门果(解脱的四阶段果位)的第二果,又称为一来果。

阿那含:断五下分结(身见、戒取、疑、欲贪、瞋恚)的圣人,不再生于欲界。例如下一生生于色界或无色界的天界,并在天界证得涅槃。是四沙门果(解脱的四阶段果位)的第三果,又称为不还果。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本经提到在家人证初果、二果、三果的资格,那么在家人是否可证阿罗汉?

南传的部派依据《中部尼柯耶》第71经三明与婆蹉经:“没有任何在家人未舍断家的结后,以身体的崩解而得到苦的结束”,认为阿罗汉没有对家的执著,已超越三界,自然不“在家”。

佛世时出家是很平常的事,例如当时的习俗要求婆罗门种在子女长大成人后出家。阿罗汉一定是精进的修行人,而当时精进的修行人都会出家,自然阿罗汉都是出家人。

能确定的是,不管表相上有何身份,阿罗汉必然是已“心出家”的人,必然已断除贪、瞋、痴。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