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929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迦毘罗卫国尼拘律园中。

尔时,释氏摩诃男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优婆塞?”

佛告摩诃男:“优婆塞者,在家清白,乃至尽寿,归依三宝,为优婆塞,证知我。”

摩诃男白佛:“世尊!云何为满足一切优婆塞事?”

佛告摩诃男:“若优婆塞有信无戒,是则不具,当勤方便,具足净戒。具足信、戒而不施者,是则不具;以不具故,精勤方便,修习布施,令其具足满。信、戒、施满,不能随时往诣沙门,听受正法,是则不具;以不具故,精勤方便,随时往诣塔寺,见诸沙门,不一心听受正法,是不具足。信、戒、施、闻修习满足,闻已不持,是不具足;以不具足故,精勤方便,随时往诣沙门,专心听法,闻则能持。不能观察诸法深义,是不具足;不具足故,精勤方便,信、戒、施、闻,闻则能持,持已,观察甚深妙义,而不随顺法次法向,是则不具,以不具故,精勤方便,信、戒、施、闻,受持观察,了达深义,随顺行法次法向。摩诃男!是名满足一切种优婆塞事。”

摩诃男白佛:“世尊!云何名优婆塞能自安慰,不安慰他?”

佛告摩诃男:“若优婆塞能自立戒,不能令他立于正戒;自持净戒,不能令他持戒具足;自行布施,不能以施建立于他;自诣塔寺见诸沙门,不能劝他令诣塔寺往见沙门;自专听法,不能劝人乐听正法;闻法自持,不能令他受持正法;自能观察甚深妙义,不能劝人令观深义;自知深法能随顺行法次法向,不能劝人令随顺行法次法向。摩诃男!如是八法成就者,是名优婆塞能自安慰,不安慰他。”

摩诃男白佛:“世尊!优婆塞成就几法自安安他?”

佛告摩诃男:“若优婆塞成就十六法者,是名优婆塞自安安他。何等为十六?摩诃男!若优婆塞具足正信,建立他人;自持净戒,亦以净戒建立他人;自行布施,教人行施;自诣塔寺见诸沙门,亦教人往见诸沙门;自专听法,亦教人听;自受持法,教人受持;自观察义,教人观察;自知深义,随顺修行法次法向,亦复教人解了深义,随顺修行法次法向。摩诃男!如是十六法成就者,是名优婆塞能自安慰,亦安慰他人。

“摩诃男!若优婆塞成就如是十六法者,彼诸大众悉诣其所,谓婆罗门众、刹利众、长者众、沙门众,于诸众中威德显曜。譬如日轮,初、中及后,光明显照。如是,优婆塞十六法成就者,初、中及后,威德显照。如是,摩诃男!若优婆塞十六法成就者,世间难得。”

佛说此经已,释氏摩诃男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即从坐起,作礼而去。

[校勘]

“佛”,宋、元、明三本作“佛言”。

宋、元、明、圣四本无“其”字。

“法”,宋、元、明三本作“法不”。

宋、元、明、圣四本无“即”字。

[注解]

沙门:出家的修行人。古代印度原泛指传统婆罗门教以外的出家修行者,在佛教中指修行人。

随顺:依从。举例来说,“随顺父母的教导”即“依从(随着、顺着)父母的教导”。

随顺行法次法向:依著正确的次序修行。

日轮:太阳。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八法 = 在家五法 + 四预流支

本经提到,若在家人能以这八法自安,又以同样这八法安他,则世间难得。

(1) 信
(2) 戒
(3) 施
(4) 常往诣沙门 ( 四预流支-1:亲近善男子 )
(5) 一心听法 ( 四预流支-2:听闻正法 )
(6) 闻则能持
(7) 观察法义 ( 四预流支-3:内正思惟 )
(8) 法次法向 ( 四预流支-4:法次法向 )
→ 然后入流,成就四不坏净,即初果。流向涅槃的方向。

注:四预流支的解说可参考《杂阿含经》卷三十第843经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