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956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毘富罗山侧。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一切行无常,一切行不恒、不安、变易之法。诸比丘!于一切行当生厌离、不乐、解脱。 “诸比丘!过去世时,此毘富罗山名长竹山,有诸人民围遶山居,名低弥罗邑。低弥罗邑人寿四万岁,低弥罗邑人上此山顶,四日乃得往反。时,世有佛,名迦罗迦孙提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于世,说法教化,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开发显示。彼长竹山于今名字亦灭,低弥罗聚落人民亦没,彼佛如来已般涅槃。比丘!当知一切诸行皆悉无常、不恒、不安、变易之法,于一切行,当修厌离、离欲、解脱。

“诸比丘!过去世时,此毘富罗山名曰朋迦。时,有人民遶山而居,名阿毘迦邑,彼时人民寿三万岁,阿毘迦人上此山顶,经三日中乃得往反。时,世有佛,名拘那含牟尼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于世,演说经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开发显示。诸比丘!彼朋迦山名字久灭,阿毘迦邑人亦久亡没,彼佛世尊亦般涅槃。如是,比丘!一切诸行皆悉无常、不恒、不安、变易之法,汝等比丘当修厌离、不[*]乐、解脱。

“诸比丘!过去世时,此毘富罗山名宿波罗首,有诸人民遶山居止,名赤马邑,人寿二万岁,彼诸人民上此山顶,经二日中乃得往反。尔时,有佛名曰迦叶如来、应供,乃至出兴于世,演说经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开示显现。比丘!当知宿波罗首山名字久灭,赤马邑人亦久亡没,彼佛世尊亦般涅槃。如是,比丘!一切诸行皆悉无常、不恒、不安、变易之法。是故,比丘!当修厌离、离欲、解脱。

“诸比丘!今日此山名毘富罗,有诸人民遶山而居,名摩竭提国,此诸人民寿命百岁,善自消息,得满百岁,摩竭提人上此山顶,须臾往反。我今于此得成如来、应、等正觉……乃至佛、世尊、演说正法,教化令得寂灭涅槃、正道、善逝、觉知。比丘!当知此毘富罗山名亦当磨灭,摩竭提人亦当亡没,如来不久当般涅槃。如是,比丘!一切诸行悉皆无常、不恒、不安、变易之法。是故,比丘!当修厌离、离欲、解脱。”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古昔长竹山,  低弥罗村邑,
 次名朋迦山,  阿毘迦聚落,
 宿波罗首山,  聚落名赤马,
 今毘富罗山,  国名摩竭陀
 名山悉磨灭,  其人悉没亡,
 诸佛般涅槃,  有者无不尽。
 一切行无常,  悉皆生灭法
 有生无不尽,  唯寂灭为乐。”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不”,大正藏原为“求”,今依据圣本改作“不”。[*]

“毘富罗”,巴利本作 Vepulla。

“长竹山”,巴利本作 Pācīnavaṃsa。

“低弥罗”,巴利本作 Tivarā。

“迦罗迦孙提”,巴利本作 Kakusandha。

“朋迦”,巴利本作 Vaṅkaka。

“拘那含牟尼”,巴利本作 Koṇāgamana。

“宿波罗首”,巴利本作 Supassa。

“赤马”,巴利本作 Rohitassā。

“中”,圣本作“半”。

“迦叶”,巴利本作 Kassapa。

“摩竭提”,巴利本作 Māgadhakā。

“磨”,圣本作“摩”。

“村”,圣本作“林”。

“名”,圣本作“人”。

“没”,宋、元、明三本作“殁”。

[注解]

毘富罗山:摩竭陀国首都王舍城周围的五座山中最高的一座山,位于王舍城的西部。又译为“广普山”。

一切行无常:一切的有为法(因缘而生的事物)都是无常的。

迦罗迦孙提:过去七佛中,第四位的佛名。又译为“拘留孙”、“拘屡孙”。“过去七佛”是指释迦牟尼佛及其之前的六位觉者。

开发显示:解说以让义理明白。

般涅槃:“般”为完全,“涅槃”为灭除烦恼、生死。此处特指解脱者的去世。

拘那含牟尼:过去七佛中,第五位的佛名。又译为“拘那含”、“迦那迦牟尼”。

迦叶:过去七佛中,第六位的佛名。第七位即是释迦牟尼佛。

消息:照顾。

摩竭陀:古代印度十六大国之一,位于当时的中印度,恒河中游南岸地区。另译为“摩竭提”。

磨灭:消散。

生灭法:由因缘和合而生起,由因缘离散而消灭的事物;有生就有灭。

寂灭为乐:涅槃(灭除烦恼、生死)才是真正的快乐。

[对应经典]

[读经拾得]

  • 为什么只有过去四佛遗迹,而非过去七佛遗迹?

本经提到的四佛为“过去七佛”的第四至七佛,也就“贤劫”的这四佛。“贤劫”之所以称为“贤劫”,是因为这一大劫中佛出世的频率相较于其他大劫来得高。因此这四佛之间的时间间距相对较短,也才可能有过去四佛的遗迹。

至于过去七佛的前三佛诞生于上一个大劫“庄严劫”,当时的物理世界经历过成、住、坏、空已完全灭去了,自然现今不会留有遗迹。

  • “厌离、离欲、解脱”怎么说?

本经提到应对一切因缘而生的事物修“厌离、离欲、解脱”,直接对应卷一第1经:“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 重点整理

以上第951至956经的重点条列如下:

  • 951:无始生死中没有一处没生死过的地方。
  • 952:无始生死中没有一处没亲友过的地方。
  • 953:众生有如大雨溅起的水泡,频繁生死。
  • 954:四方都有无数国土成败中,无数众生生死中,如同棒子落地,迟早落三恶道。
  • 955:众生轮回五道不停,有如车轮常转不停。
  • 956:一切行无常,高山、人民、佛都会灭去。

因此要修厌离、离欲、解脱,断除生死轮回。

[进阶辨正]

回到《杂阿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