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第984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爱为网、为胶、为泉、为藕根①。此等能为众生障ⓐ、为盖、为胶、为守卫、为覆、为闭、为塞、为暗冥、为狗肠、为乱草、为絮②,从此世至他世,从他世至此世,往来流转,无不转时③。诸比丘!何等爱为网、为胶,乃至往来流转ⓑ,无不转时ⓒ?
“谓有我故有:我欲④、我尔⑤、我ⓓ有⑥、我无⑦、我异⑧,我当、我不当、我当ⓔ欲、我当尔、我ⓕ当异⑨,或ⓖ我、或欲我、或尔我、或异我ⓗ⑩,或然、或欲然、或尔然、或异然ⓘ⑪ⓙ,如是十八爱行⑫从内起。
“比丘!言有我于诸所有,言我欲、我尔……⑬,乃至十八爱行从外起,如是总说十八爱行。
“如是三十六爱行⑭,或于过去起,或于未来起,或于现在起,如是总说百八爱行⑮。
“是名为爱、为网、为胶、为泉、为藕根,能为众生障、为盖、为胶、为守卫、为覆、为闭、为塞、为暗冥、为狗肠、为乱草、为絮,从此世至他世,从他世至此世,往来流转[*],无不转时。”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 “障”,宋、元、明三本作“碍”。
ⓑ “转”,大正藏原为“驰”,今依据明本改作“转”。[*]
ⓒ 大正藏无“时”字,今依据元、明二本补上。
ⓓ “我”,宋、元、明三本作“时”。
ⓔ 大正藏无“当”字,今依据杨郁文老师《由人间佛法透视缘起、我、无我、空》补上。
ⓕ “我”,大正藏原为“当”,今依据杨郁文老师《由人间佛法透视缘起、我、无我、空》改作“我”。
ⓖ “或”,大正藏原为“异”,今依据杨郁文老师《由人间佛法透视缘起、我、无我、空》改作“或”。
ⓗ 大正藏无“我”字,今依据杨郁文老师《由人间佛法透视缘起、我、无我、空》补上。
ⓘ 大正藏无“然”字,今依据杨郁文老师《由人间佛法透视缘起、我、无我、空》补上。
ⓙ “有我故有:我欲、我尔……或异然”五十字,巴利本作 Asmīti sati, itthasmīti hoti, evasmīti hoti, aññathasmīti hoti, asasmīti hoti, satasmīti hoti, santi hoti, itthṃ santi hoti, evaṃ santi hoti, aññathā santi hoti, api ha santi hoti, api itthaṃ santi hoti, api evaṃ santi hoti, api aññathā santi hoti, bhavissanti hoti, itthaṃ bhavissanti hoti, evam bhavissanti hoti, aññathā bhavissanti hoti,。
[注解]
① 爱为网、为胶、为泉、为藕根:贪爱有如网子能补捉众生,如黏胶能黏着众生,如泉水涌出不绝,如莲藕的根盘根错节。
② 能为众生障、为盖、为胶、为守卫、为覆、为闭、为塞、为暗冥、为狗肠、为乱草、为絮:能障碍众生、覆盖众生、黏着众生、像狱卒般不让众生脱离、隐藏众生、遮闭众生、阻隔众生、陷众生于黑暗、如狗肚中的肠子般纠缠、如一团混乱纠缠的野草、如棉絮的纤维纠缠在一起。
③ 无不转时:没有不轮回的时候;轮回没有停止的时候。
④ 我欲:我是常存的。“我欲”在这里特指“我爱”,于自我深为贪爱,而认为有永恒、不变、独存、自在、能主宰的我。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我是长存的”。
⑤ 我尔:我是如此的;我是这样的。即认为我同于某类人事物,例如我同于过去的自己,我是某国人,我是某职业的人。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我正如同”。
⑥ 我有:我(现在)是存在的。即现在有我,但没特别探讨过去、未来的我。例如现在这个健康的身体是我。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我是这样的”。
⑦ 我无:我是不存在的。即断灭论,例如我现在根本不存在,我现在没有健康的身体因此我不存在,我今生死亡即一了百了而不存在。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我是断灭的”。
⑧ 我异:我是相异的。指我异于某人事物,例如我异于过去的自己,我异于某国人,我异于其他人。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我是相异的”。
⑨ 我当、我不当、我当欲、我当尔、我当异:我应当要是存在的、我应当要是不存在的、我应当要是常存的、我应当要是如此的、我应当要是相异的。“当”即基于贪爱而认为自己“应当成为”什么、“想要成为”什么。其中“我当”即坚定地想要成为前面提到的“我有”,认为应当要“我有”,例如认为我应当要有健康的身体作为我。“我不当”即坚定地想要成为前面提到的“我无”,认为应当要“我无”,例如认为我应当要入深定以从世间消失。“我当欲”即坚定地想要成为前面提到的“我欲”,即执著自我而认为应当要成为恒常不变的自我,例如认为自己正服用长生不老药所以应当要长生不老。“我当尔”即坚定地想要成为前面提到的“我尔”,例如认为我应当成为美国人。“我当异”即坚定地想要成为前面提到的“我异”,例如认为我应当要变瘦,我应当要异于某族群。
⑩ 或我、或欲我、或尔我、或异我:我可以是存在的、我可以是常存的、我可以是如此的、我可以是相异的。“或”指基于贪爱而觉得可以尝试,比“当”来得弱,比较不坚定。其中没有“或我无”,可能是因为断灭论只是假想而完全无法付诸实行,例如“我不存在”是违背事实的,而无法实践,“我今生死亡即一了百了而不存在”也无法在死前作任何尝试,因此不特别区分“我不当”的程度。
⑪ 或然、或欲然、或尔然、或异然:我可能是存在的样子、我可能是常存的样子、我可能是如此的样子、我可能是相异的样子。“或……然”指基于贪爱而觉得可能可以尝试看看,比“或”来得弱,更不坚定。其中没有“或我无然”,可能是因为断灭论只是假想而完全无法付诸实行,例如“我不存在”是违背事实的,而无法实践,“我今生死亡即一了百了而不存在”也无法在死前作任何尝试,因此不特别区分“我不当”的程度。
⑫ 十八爱行:十八种基于贪爱而有的(自我概念)造作。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十八种渴爱之流”。
⑬ 言有我于诸所有,言我欲、我尔……:由于拥有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而认为有“我”,因此说我是常存的、我是如此的……。例如因为拥有很多钱,所以认为“我是有钱人”(“我尔”的一种)。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在有‘我以这个存在’[的观念]时,有‘我以这个是这样的’、有‘我以这个正如同’……”。
⑭ 三十六爱行:由于自身内而起的十八爱行,加上由于外境而起的十八爱行,总共有三十六种爱行。
⑮ 百八爱行:由于过去、未来、现在的(自身内或外境而起的)三十六爱行,总共一百零八种爱行。
[对应经典]
- 南传《增支部尼柯耶》集4〈大品20〉第199经。
- 参考《瑜伽师地论》卷九十五〈5 摄事分.1 契经事〉。
- 参考《舍利弗阿毘昙论》卷四〈问分四圣谛品4〉。
- 参考《阿毘达磨俱舍论》卷二十六〈分别智品7-1〉。
- 参考南传《分别论》第十七品小事分别。
- 《杂阿含经》梵文残卷 SF 14。
[读经拾得]
本经中提到的十八爱行,列表如下所示:
程度 \ 形容 | 欲 (常存的) | 尔 (如此的) | 异 (相异的) | 有 (现存的) | 无 (不存在的) |
---|---|---|---|---|---|
我 (我是) | 我欲 | 我尔 | 我异 | 我有 | 我无 |
我当 (我应当要是) | 我当欲 | 我当尔 | 我当异 | 我当有 | 我当无 |
或……我(我可以是) | 或欲我 | 或尔我 | 或异我 | 或我 | |
或……然(我可能是的样子) | 或欲然 | 或尔然 | 或异然 | 或然 |
由十八爱行的例子也可知众生对“我”的执著,不仅限于婆罗门教说的“恒常、不变、独存、自在、能主宰”的“真我”,更是日常生活自以为的那个“我”,例如将身心视为自在的那个“我”、盲从于族群认同的那个“我”、不安于现状的那个“我”、自我保护的那个“我”,不想面对现实的那个“我”……众生都基于贪爱而执著“我”,因此起了种种烦恼乃至轮回生死。
十八爱行是列举凡夫基于贪爱而产生的各种自我概念,并不是真理,戏论要多少有多少,并没有唯一标准可言,因此古来各论对于十八爱行的定义和举例也大相径庭,本书的注解及举例也仅为一种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