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101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遊行,有從迦帝聚落、墮鳩羅聚落二村中間,一樹下坐,入晝正受

時,有豆磨種姓婆羅門隨彼道行,尋佛後來,見佛脚跡千輻輪相印文顯現,齊輻圓輞,眾好滿足。見已,作是念:「我未曾見人間有如是足跡,今當隨跡以求其人。」即尋脚跡至於佛所,見世尊坐一樹下,入晝[*]正受,嚴容絕世,諸根澄靜,其心寂定,第一調伏成就,光相巍巍,猶若金山。見已,白言:「為是天耶?」

佛告婆羅門:「我非天也。」

「為、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

佛告婆羅門:「我非龍乃至人、非人也。」 

婆羅門白佛:「若言非天、非龍,乃至非人、非非人,為是何等?」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天龍乾闥婆,  緊那羅夜叉,
 無善阿修羅,  諸摩睺羅伽,
 人與非人等,  悉由煩惱生,
 如是煩惱漏,  一切我已捨,
 已破已磨滅,  如陀利生,
 雖生於水中,  而未曾著水,
 我雖生世間,  不為世間著,
 歷劫常選擇,  純苦無暫樂,
 一切有為行,  悉皆生滅故,
 離垢不傾動,  已拔諸劍刺,
 究竟生死際,  故名為佛陀。」

佛說此經已,豆摩種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從路而去。

[校勘]

「從」,永樂北藏作「徙」。

「有從迦帝」,巴利本作 Ukkaṭṭha。

「墮鳩羅」,永樂北藏作「隨鳩羅」,大正藏校勘有「墮鳩羅=隨鳩羅」,但未註明版本。

「墮鳩羅」,巴利本作 Setavya。

「晝」,大正藏原為「盡」,今依據宋、元二本改作「晝」。[*]

「豆磨」,巴利本作 Doṇa。

大正藏在「見」字之前有一「來」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止」,大正藏原為「正」,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止」。

「芬」,宋、元、明三本作「分」。

「際」,大正藏原為「除」,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際」。

[註解]

入晝正受:在白天入定。「正受」字面的意思是「正確地獲得」,指正確地到達定境。

豆磨種姓婆羅門:族姓是「豆磨」的一位婆羅門。

千輻輪相:腳掌有許多分明的紋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輻」是車輪中連接軸心和圓外框的直木。

印文:印紋,指千輻輪相的腳紋。

齊輻圓輞:腳掌紋路整齊而圓整。「輞」是車輪的圓外框。

第一調伏:具備最好的身口意的訓練。

止:心專注於一處(或一境)而不散亂。音譯為「奢摩他」、「三昧」、「三摩地」。

觀:洞察。音譯為「毘婆舍那」。

龍:形狀似蛇、能呼風喚雨的眾生,有福報但由於瞋或癡而墮龍身。

乾闥婆:義譯香神,很會彈琴,是音樂神。不食酒肉,以香氣為食,其身也有香氣。又譯為「乾沓和」、「揵沓和」。

阿修羅:喜愛戰鬥的眾生,有福報但因為瞋、慢、疑而生為阿修羅。又譯為「阿須倫」。

迦樓羅:義譯金翅鳥,以吃地龍(鱷魚之類)維生。體型很大,展翅有三百多萬里。又譯為「迦留羅」。

緊那羅:義譯歌神,是頭上長角的人形天眾。又譯為「甄陀羅」。

摩睺羅伽:義譯大蟒神,蛇頭人身。瞋心重、善諂媚。又譯為「摩休勒」。

無善阿修羅:即阿修羅,「無善」是因偈子的字數須要而擺入的形容詞。阿修羅偶爾也譯為「無善神」。

芬陀利:白蓮花。

[對應經典]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