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1165經
如是我聞:
一時,尊者賓頭盧ⓐ①住拘睒彌國瞿師羅園ⓑ。
時,有婆蹉ⓒ國王,名優陀延那ⓓ②,詣尊者賓頭盧所,共相問訊;問訊已,退坐一面。婆蹉王優陀延那白尊者賓頭盧言:「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答與ⓕ不?」
尊者賓頭盧答言:「大王!大王且問,知者當答。」
婆蹉ⓖ王優陀延那問尊者賓頭盧:「何因何緣,新學年少比丘於此法、律,出家未久,極安樂住,諸根欣悅,顏貌清淨,膚色鮮白,樂靜少動,任他而活,野獸ⓗ其心③,堪能盡壽,修持梵行,純一清淨?」
尊者賓頭盧答言:「如佛所說,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為比丘說:『汝諸比丘,若見宿人④,當作母想;見中年⑤ⓚ者,作姊妹想;見幼稚者,當作女想。以是因緣,年少比丘於此法、律,出家未久,安隱樂住,諸根敷悅,顏貌清淨,膚色鮮白,樂靜少動,任他而活,野獸其心,堪ⓛ能盡壽,修持梵行,純一清淨。』」
婆蹉[*]王優陀延那語尊者賓頭盧言:「今諸世間貪求之心,若見宿人,而作母想;見中年者,作姊妹想;見幼稚者,而作女想。當於爾時,心亦隨起,貪欲燒燃、瞋恚燒燃、愚癡燒燃,要當⑥更有勝因緣不ⓜ?」
尊者賓頭盧語婆蹉[*]王優陀延那:「更有因緣,如世尊說,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為比丘說:『此身從足至頂,骨幹肉塗,覆以薄皮⑦,種種不淨充滿其中;周遍觀察,髮、毛、爪、齒、塵垢、流涎ⓝ、皮、肉、白骨、筋、脈、心、肝、肺、脾、腎、腸、肚、生藏ⓞ、熟藏[*]⑧、胞、淚、汗、涕、沫ⓟ、肪、脂、髓、痰、癊ⓠ、膿、血、腦、汁、屎、尿ⓡ。』大王,此因此緣故,年少比丘於此法、律,出家未久,安隱樂住,乃至純一滿淨。」
婆蹉[*]王優陀延那語尊者賓頭盧:「人心飄疾,若觀不淨,隨淨想現。頗更有因緣,令年少比丘於此法、律,出家未久,安隱樂住,乃至純一滿淨不?」
尊者賓頭盧言:「大王!有因有緣,如世尊說,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告諸比丘:『汝等應當守護根門,善攝其心。若眼見色時,莫取色相,莫取隨形好,增上執持。若於眼根不攝斂住,則世間貪、愛ⓢⓣ、惡不善法則漏其心,是故汝ⓤ等當受持眼律儀。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亦復如是。乃至受持意律儀。』」
爾時,婆蹉[*]王優陀延那語尊者賓頭盧:「善哉,善說法,乃至受持諸根律儀。尊者賓頭盧!我亦如是,有時不守護身,不持諸根律儀,不一其念,入於宮中,其心極生貪欲熾燃、愚癡燒燃;正使閑房獨處,亦復三毒燒燃其心,況復宮中。又我有時善護其身,善攝諸根,專一其念,入於宮中,貪欲、恚、癡不起燒燃其心,於內宮中尚不燒身,亦不燒心,況復閑獨。以是之故,此因此緣,能令年少比丘於此法、律,出家未久,安隱樂住,乃至純一滿淨。」
時,婆蹉ⓥ王優陀延那聞尊者賓頭盧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去。
[校勘]
ⓐ 「賓頭盧」,巴利本作 Piṇḍola。
ⓑ 「拘睒彌國瞿師羅園」,巴利本作 Kosambī ghositārāma。
ⓒ 「蹉」,聖本作「磋」。
ⓓ 「優陀延那」,巴利本作 Udena。
ⓔ 「暇」,大正藏作「睱」,今依宋、元、明三本改作「暇」。
ⓕ 「與」,大正藏原為「已」,今依據宋、元、明、聖四本改作「與」。
ⓖ 「婆蹉」,宋、元、聖三本作「婆磋」。[*]
ⓗ 「任他而活,野獸」,疑似巴利本作 Samannāgatā paṭhamena vayasā anikili-tāvino……。
ⓘ 「等正」,宋、元、明三本作「正等」。
ⓙ 聖本無「所」字。
ⓚ 「年」,大正藏原為「間」,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年」。
ⓛ 宋、元、明三本無「堪」字。
ⓜ 聖本無「不」字。
ⓝ 「涎」,大正藏原為「唌」,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涎」。
ⓞ 「藏」,明本作「臟」。[*]
ⓟ 「沫」,大正藏原為「沬」,今依據宋、元二本及磧砂藏改作「沫」。
ⓠ 「痰、癊」,聖本作「淡、陰」。
ⓡ 「尿」,大正藏原為「溺」,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尿」。
ⓢ 「貪、愛」,聖本作「憂、貪」。
ⓣ 「愛」,宋、元、明三本作「憂」。
ⓤ 「汝」,大正藏原為「此」,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汝」。
ⓥ 「蹉」,宋、聖二本作「磋」。
ⓦ 「座」,大正藏原為「坐」,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座」。
[註解]
① 賓頭盧:比丘名,出身婆羅門貴族,是俱睒彌國優填王的宰相之子,少年出家,證阿羅漢且有神通。佛陀成道後第六年,王舍城的樹提長者將栴檀木製成的鉢高懸在長竿上,表示誰能以神通取得就送誰,最後由賓頭盧尊者以神通取得,折服外道六師。但由於向未受大戒的人示現神通,被佛陀處罰離開閻浮提而到別的世界度眾,佛陀後來讓他回到閻浮提,付囑他在法滅盡前不入涅槃,以讓後世眾生供養植福。
② 優陀延那:優婆塞名,憍賞彌國的國王,受王后舍彌的接引而皈依三寶,成為佛教的大護法。佛陀稱讚他「至心向佛,意不變易」第一。依《增壹阿含經》卷二十八〈聽法品 36〉第5經所載,佛陀曾至三十三天為母說法,為時甚久,優陀延那王以未能禮佛而憂苦成疾,群臣因此造一尊五尺佛像供王瞻禮,王遂痊癒,相傳此為造佛像的起源。又譯為「優填」。
③ 任他而活,野獸其心:不管其他(世俗的)人如何地玩樂、如何像動物般放縱。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不在諸欲中玩樂」。
④ 宿人:老人。
⑤ 中間:年紀相仿的。(***經校勘改為中「年」,經文後也是寫「中年」***DL 2019.4.8 2315)
⑥ 要當:要麼應當;是否應該。
⑦ 骨幹肉塗,覆以薄皮:以骨為支架,肉塗在上面,表面覆蓋著薄皮。
⑧ 生藏、熟藏:吃下的食物尚未消化為「生藏」,已消化快要成為糞便為「熟藏」。也有解為人體器官,暫存尚未消化的的食物的器官為「生藏(臟)」,暫存已消化快要成為糞便的食物的器官為「熟藏(臟)」。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對治淫欲
血氣方剛的年輕比丘如何能對治淫欲,而能輕安自在地修行?
- 見老者作母想,長者作姊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
- 不淨觀。
- 善護根門。
第一種方法是移情,第二種方法是解離對象,第三種是從起心動念下手,根本不取。這三種方法一個比一個精細。
- 不淨觀的簡化
本經在講述不淨觀當中的各個解剖的部分時,先簡單表示為「骨幹肉塗,覆以薄皮」,也就是骨、肉、皮三個大項,然後再細部一一說明各解剖的部分。不淨觀的實修上也可這麼做,先觀較大的分類,純熟後才一一觀較細的各解剖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