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卷20 第540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尊者阿那律在舍衛國松林精舍,身遭病苦。

時,有眾多比丘詣尊者阿那律所,問訊慰勞已,於一面住,語尊者阿那律言:「尊者阿那律!所患增損可安忍不?病勢漸損不轉增耶?」

尊者阿那律言:「我病不安,難可安忍,身諸苦痛,轉增無損。」即說三種譬,如上叉摩經說。

「然我身已遭此苦痛,且當安忍,正念、正知。」

諸比丘問尊者阿那律:「心住何所,而能安忍如是大苦,正念、正知?」

尊者阿那律語諸比丘言:「心放哪邊才能安忍大苦住四念處,我於所起身諸苦痛能自安忍,正念、正知。何等為四念處?謂內身身觀念處,乃至受、心、法觀念處,是名住於四念處,身諸苦痛能自安忍,正念、正知。」

時,諸正士共論議已,歡喜隨喜,各從座起而去。

[校勘]

「林」,宋、聖二本作「材」。[*]

「松林精舍」,巴利本作 Andhavana。

「忍」,聖本作「住」。

[註解]

松林精舍:祇樹給孤獨園內的一棟建築。

叉摩經:《雜阿含經》卷五第103經,當中譬喻差摩比丘得重病時,比以下三種情況還痛苦 1) 頭被繩索網住大力絞殺時的頭痛 2) 牛被屠夫剖腹割取內臟時的腹痛 3) 兩手被從兩邊捉住以將身體懸掛在火上燒烤時兩腳的焚燒痛苦。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心住四念處,而能安忍大苦,正念、正知

阿那律尊者心住四念處,而能安忍大苦,正念、正知。例如在病苦時,修「受念住」觀察「苦受」,可將「痛苦」從主觀的經驗變成客觀的觀察對象,而能不陷溺於痛苦中,保持正念、正知。

也可參考《雜阿含經》卷五第107經:「云何身苦患、心不苦患?多聞聖弟子於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如實知已,不生愛樂,見色是我、是我所,彼色若變、若異,心不隨轉惱苦生;心不隨轉惱苦生已,得不恐怖、障礙、顧念、結戀。受、想、行、識亦復如是。」(CBETA, T02, no. 99, p. 33, b14-19) 以及卷十七第470經:「譬如士夫被一毒箭,不被第二毒箭,當於爾時,唯生一受,所謂身受,不生心受。」(CBETA, T02, no. 99, p. 120, a25-27)

回到《雜阿含經》卷20

回到《雜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