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
世尊新剃鬚髮,後夜打坐以衣覆頭一時,佛住釋氏優羅提那塔所。
爾時,世尊新剃鬚髮,於後夜時結跏ⓐ趺坐①,直身正意②,繫念在前③,以衣覆頭。
時,優羅提那塔邊有天神住,放身光明,遍照精舍,白佛言:「沙門憂耶?」佛告天神:「何所忘失④?」
天神復問:「沙門為歡喜耶?」
佛告天神:「為何所得?」
天神復問:「沙門不憂不喜耶?」
佛告天神:「如是,如是。」
爾時,天神即說偈言:
「為離諸煩惱? 為無有歡喜?
云何獨一住, 非不樂所壞⑤?」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我無惱解脫, 亦無有歡喜,
不樂不能壞, 故獨一而住。」
時,彼天神復說偈言:
「云何得無惱? 云何無歡喜?
云何獨一住, 非不樂所壞?」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煩惱生歡喜, 喜亦生煩惱,
無惱亦無喜, 天神當護持。」
時,彼天神復說偈言:
「善哉無煩惱, 善哉無歡喜,
善哉獨一住, 不為不喜壞。
久見婆羅門,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 永超世恩愛。」
時,彼天神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校勘]
ⓐ 「跏」,大正藏原為「加」,今依據明、聖二本改作「跏」。
ⓑ 「已」,大正藏原為「己」,今依據前後文改作「已」。
[註解]
① 結跏趺坐:禪坐時,將兩腳盤於大腿上的坐法。
② 直身正意:挺直身體,端正心念。
③ 繫念在前:專注於當下。
④ 何所忘失:有忘掉或失去什麼嗎?(意指沒有忘掉或失去東西,不必憂心。)
⑤ 云何獨一住,非不樂所壞:你是如何獨自而坐,不被不樂所影響?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現代的出家人有時是晚上打坐太冷所以以衣覆頭,看來佛世時就如此了。
- 釋迦牟尼佛像的髮型
由本經說「世尊新剃鬚髮」,可知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是以比丘形象行走人間,也就是剃除鬚髮理光頭。其他經律中也有這樣的記載,例如:
《雜阿含經》卷四十四第1184經:「爾時,世尊剃髮未久,於後夜時,結跏趺坐,正身思惟,繫念在前,以衣覆頭。」(CBETA, T02, no. 99, p. 320, b22-24)
因為婆羅門教的修行人蓄髮的較多,有的外道會以「禿頭沙門」、「剃頭沙門」來罵佛陀,例如:
《雜阿含經》卷四十二第1157經:「火與婆羅門遙見佛來,作是念:『禿頭沙門何故數來,貪美食耶?』」(CBETA, T02, no. 99, p. 308, a7-9)
《雜阿含經》卷四十二第1158經:「為鬼著耶?無有此義,捨諸三明大德婆羅門,而稱歎彼禿頭沙門。」(CBETA, T02, no. 99, p. 308, c3-4)
《雜阿含經》卷四十四第1180經:「時,婆羅門長者悉集堂上,遙見世尊,共相謂言:『彼剃頭沙門竟知何法?』」(CBETA, T02, no. 99, p. 319, a24-26)
《增壹阿含經》卷二十八〈聽法品36〉第5經:「此二龍王便生此念:『禿頭沙門恒在我上飛,我等當共制之,令不陵虛。』」(CBETA, T02, no. 125, p. 703, b28-c1)
佛陀強調他也是僧眾的一分子,經中也有記載許多人遇到佛陀卻不知道他是釋迦牟尼佛,只知道他是僧團的一分子。僧眾的穿著都很樸素,佛陀平日穿著也如此,因此外人才分不出來。
那麼為何北傳、南傳、藏傳,包含全世界的博物館,都少見比丘形象的釋迦牟尼佛像呢?
因為佛世時不流行造佛像,當時的弟子通常以菩提樹代表佛陀成道,法輪代表佛陀說法,足印代表佛陀遊化,佛塔代表佛陀涅槃,禮佛通常就禮佛陀本人,或是禮這些象徵物,自然很少真正的佛陀造像。(至於網路謠言號稱諸如大英博物館所收錄佛陀在世時的繪像,其實都是假的。)
佛像是在像法時期才開始盛行的,佛像旨在讓人有憶念佛陀的目標,但是塑像並不等同佛陀。此時距離佛陀的時代已過了約五百年,塑造佛像的藝術家只能從經典中提到佛陀的「三十二相」找尋靈感,其中的「頂上肉髻」相就具相化成為「螺絲髮型」,搭配犍陀羅、秣菟羅等地的造像藝術,而有了典雅莊嚴的佛像。因此釋迦牟尼佛像上的「螺絲髮型」其實不是頭髮,更不是髮型,而是「頂上肉髻」相的視覺化。
佛陀剛出生還沒頭髮時,就被看出有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是古印度的命相用語,為凸顯特定表徵的講法,不是寫實的敘述。就如同中國古代命相所說的「斷掌」並不是說手掌斷掉了。根據命相用語所作的視覺化,自然不會是精確的佛陀形象。
無論如何,所謂「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髮型如何都不影響佛陀的慈悲與智慧,佛像只要能讓人憶念佛陀,就能發揮其功效,而在念佛時我們心中去除貪瞋癡、生起慈悲與智慧,就是佛像最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