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937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毘舍離①獼猴池側重閣講堂②。時,有四十比丘住波梨耶③ⓐ聚落,一切皆修阿練若行④ⓑ、糞掃衣ⓒ⑤、乞食,學人未離欲,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
爾時,世尊作是念:「此四十比丘住波梨耶聚落,皆修阿練若行、糞掃衣、乞食,學人未離欲,我今當為說法,令其即於此生ⓓ不起諸漏,心得解脫。」
爾時,世尊告波梨耶聚落四十比丘:「眾生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繫其頸,長夜生死輪轉,不知苦之本際⑥。諸比丘!於意云何?恒水洪流趣於大海,中間恒水為多?汝等本來長夜生死輪轉,破壞身體流血為多?」
諸比丘白佛:「如我解世尊所說義,我等長夜輪轉生死,其身破壞流血甚多,多於恒水百千萬倍。」
佛告比丘:「置此恒水,乃至四大海水為多?汝等長夜輪轉生死,其身破壞血流為多?」
諸比丘白佛:「如我解世尊所說義,我等長夜輪轉生死,其身破壞流血甚多,踰⑦四大海水也。」
佛告諸比丘:「善哉,善哉,汝等長夜輪轉生死,所出身血甚多無數,過於恒水及四大海。所以者何?汝於長夜,曾生象中,或截耳、鼻、頭、尾、四足,其血無量。或受馬身,駝、驢、牛、犬諸禽獸類,斷截耳、鼻、頭、足四體,其血無量,汝等長夜或為賊盜,為人所害,斷截頭ⓔ、足、耳、鼻,分離四體,其血無量。汝等長夜身壞命終,棄於塜間⑧,膿壞流血,其數無量,或墮地獄、畜生、餓鬼,身壞命終,其流血出亦復無量。」
佛告比丘:「色為ⓕ是常,為非常耶?」
比丘白佛:「無常,世尊!」
佛告比丘:「若無常者,是苦耶?」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佛告比丘:「若無常、苦者,是變易法⑨,聖弟子寧復於中見是我、異我、相在⑩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佛告比丘:「若所有色,過去、未來、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⑪。如是如實知。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聖弟子如是觀者,於色厭離,於受、想、行、識厭離;厭ⓖ已不樂,不樂已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是法時,四十比丘波梨耶聚落住者不起諸漏,心得解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校勘]
ⓐ 「波梨耶」,巴利本作 Paveyyakā。
ⓑ 「阿練若行」,巴利本作 Araññaka。
ⓒ 「糞掃衣」,巴利本作 Paṃsukūlikā。
ⓓ 「生」,聖本作「坐」。
ⓔ 「截頭」,宋、元、聖三本作「截手」,明本作「絕手」。
ⓕ 宋、元、明三本無「為」字。
ⓖ 「厭」,宋、元、明三本作「厭離」。
[註解]
① 毘舍離:古代印度六大都市之一,位於當時的中印度,當今印度東北部,在恆河北岸,是十六大國之一的跋耆國的首都,這個城內主要的種族叫離車,是跋祇族的一部。另譯為「毘耶離」、「鞞舍離」、「廣嚴城」。
② 重閣講堂:佛陀的道場之一,在毘舍離城北邊一大片天然林中的大講堂。又譯為「高樓臺觀」、「大林精舍」。
③ 波梨耶:城名,是十六大國之一末羅國的城市,位於當時的中印度,當今印度東北部恆河北岸,鄰近拘尸那竭城。佛陀滅度前,在此城接受工匠之子周那的供養。又譯為「波婆」。
④ 阿練若行:居於離開聚落,寂靜而適合修行的地方。是十二頭陀行之一。「阿練若」指離開聚落,寂靜而適合修行的地方。
⑤ 糞掃衣:撿拾被丟棄的衣物,清洗後縫製成的衣服。又譯作「納衣」。穿糞掃衣而不穿施主布施的衣服,是十二頭陀行之一。
⑥ 本際:源頭。
⑦ 踰:越過、超過。同「逾」。
⑧ 塜間:墳場。
⑨ 變易法:具有會變化的性質,與「無常」意思類似。
⑩ 是我、異我、相在:(將色)視為我、(色)之外有我、(色)包含或被包含於我之中。
⑪ 非我、不異我、不相在:(色)不是「我」、(色)之外也沒有「我」、(色)和「我」不互相含攝。
[對應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