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第94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年少婆羅門名僧迦羅,來詣佛所,與世尊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曇!不善男子云何可知?」
佛告婆羅門:「譬猶如月。」
婆羅門復問:「善男子云何可知?」
佛告婆羅門:「譬猶如月。」
婆羅門白佛:「云何不善男子如月?」
佛告婆羅門:「如月黑分,光明亦失,色亦失,所係亦失,日夜消減ⓐ,乃至不現。如是,有人於如來所,得信寂ⓑ心,受持淨戒,善學多聞,損己布施,正見真實。於如來所淨信、持戒、惠施、多聞、正見真實ⓒ已,然後退失,於戒、聞、施、正見悉皆忘失,日夜消減[*],乃至須臾,一切忘失。
「復次,婆羅門!若善男子不習近①善知識,不數聞法②,不正思惟,身行惡行,口行惡行,意行惡行。行惡因緣故,身壞命終,墮惡趣③泥梨ⓓ④中。如是,婆羅門!不善男子其譬如月。」
婆羅門白佛:「云何善男子其譬如月?」
佛告婆羅門:「譬如明月淨分光明,色澤日夜增明,乃至月滿,一切圓淨。如是,善男子於如來法、律⑤得淨信心,乃至正見真淨增明,戒增、施增、聞增、慧增,日夜增長;復於餘時親近善知識,聞說正法,內正思惟,行身善行,行口善行,行意善行故,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化生天上。婆羅門!是故善男子譬如月。」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譬如月無垢, 周行於虛空,
一切諸ⓔ星中, 其光最盛明。
淨信亦如是, 戒聞離慳施,
於諸慳世間, 其施特明顯。」
佛說此經已,僧迦羅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從座起而去。
[校勘]
ⓐ 「減」,大正藏原為「滅」,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減」。[*]
ⓑ 「寂」,大正藏原為「家」,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寂」。
ⓒ 「實」,大正藏原為「直」,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實」。
ⓓ 「梨」,宋、元、明三本作「犁」。
ⓔ 「諸」,大正藏原為「小」,宋版則為「示」,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諸」。
[註解]
① 習近:親近。
② 不數聞法:不常聽聞佛法。
③ 惡趣:壞的往生處,即地獄、餓鬼、畜牲三惡道。
④ 泥梨:「地獄」的音譯。
⑤ 法、律:佛法、戒律。
[對應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