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勸請品第十九第11經

聞如是:

一時,佛遊摩竭國界,漸來至毘舍離城。爾時,在毘舍離菴婆婆利園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爾時,[*]菴婆婆利女聞世尊來在園中,與大比丘五百人俱。爾時,彼女駕乘羽寶之車,便往出毘舍離城,至俠道口,即到世尊所,自下車往至世尊所。

爾時,世尊遙見彼女來,便告諸比丘:「皆悉專精,勿起邪想。」

是時,女人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世尊說極妙之法。

說極妙[*]之法已,女白佛言:「唯然世尊!當受我請,及比丘僧。」爾時,世尊默然受女請。女見世尊默然受請已,即從[*]坐起,頭面禮足,復道而歸。

爾時,毘舍離城男女大小,聞世尊在[*]菴婆婆利園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時,城中有五百童子,乘種種[*]羽寶之車——其中或乘白車白馬,衣蓋、幢幡、侍從皆白;其中或乘赤馬赤車,衣蓋、幢幡、侍從皆赤;或乘青車青馬,衣蓋、幢幡、侍從皆青;或乘黃車黃馬,衣蓋、幢幡、侍從皆黃——威容嚴飾,如諸王法,出毘舍離城,往至世尊所,未到之頃,道逢彼女,走打車牛,馳向城內。

是時,諸童子問女曰:「汝是女人,應當羞辱,何以打牛走車,馳向城內?」

時女報曰:「諸賢當知,我明日請佛及比丘僧,是故走車耳。」

童子報曰:「我亦欲飯佛及比丘僧,今與汝千兩純金,可限明日,使我等飯。」

時女報曰:「止!止!族姓子!我不聽許。」

童子復報:「與汝二千兩、三千、四[*]千、五[*]千,乃至百千兩金,是非聽許,明日使我等飯佛及比丘僧。」

女報言:「我不聽許。所以然者,世尊恒說:『有二希望,世人不能捨離。云何為二?利望、命望。』誰能保我至明日者?我[*]以先請如來,今當辦具。」

時,諸童子各振其手:「我等爾許人不如女人也。」作是語已,各自別去。

時,諸童子往至世尊所,頭面作禮,在一面住。爾時,世尊見童子來,告諸比丘:「汝等比丘,觀諸童子威容服飾,如天帝釋出遊觀時,等無差別。」

爾時,世尊告童子曰:「世間有二事,最不可得。云何為二?有之人,作小恩常不忘,況復大者?是謂,諸童子!有此二事,最不可得。童子當知,念有返[*]復,亦識使小恩不忘,況復大者。」

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知恩識返[*]復,  恒念教授人;
 智者所敬侍,  名聞天世人。

「如是。諸童子!當知作是學。」

爾時,世尊具與諸童子說微妙法。聞已,各從坐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

是時,女人即其夜,辦種種甘饌飲食,敷諸坐具,清旦便白:「時到,今正是時,唯願世尊臨顧鄙舍。」

爾時,世尊著衣持鉢,將諸比丘前後圍遶,往至毘舍離城,到女舍。是時,女見世尊坐定,手自擎食上佛及比丘僧。飯佛及比丘僧已,行清淨水已,更取小金鏤座,在佛前坐。

爾時,女白世尊曰:「此[*]菴婆婆利園用奉上如來及比丘僧,使當來、過去、現在眾僧,得止住中,願世尊受此園。」

爾時,世尊為彼女故,便受此園。世尊便說此呪願:

「園果施清涼,  橋樑渡人民;
 近道作圊廁,  人民得休息。
 晝夜獲安隱,  其福不可計;
 諸法戒成就,  死必生天上。」

爾時,世尊說此記已,即起而去。

爾時,[*]女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斷愛及師子  無智.少於財
 家貧.須深女  迦旃.法說.女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

[校勘]

~D. 16. 2. 12-25.

  ???

北=比【元】

  「北」,元本作「比」。
  「比」,大正藏原為「北」,今依據元本改作「比」。

「菴婆婆利」,大正藏原為「闇婆婆利」,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菴婆婆利」。*

羽寶=羽葆【元】【明】*

  「羽寶」,元、明二本作「羽葆」。
  「羽葆」,大正藏原為「羽寶」,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羽葆」。

俠=挾【元】

  「俠」,元本作「挾」。
  「挾」,大正藏原為「俠」,今依據元本改作「挾」。

〔即〕-【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即」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即」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即)+自【宋】【元】【明】

  「自」,宋、元、明三本作「即自」。
  大正藏無「即」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之〕-【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之」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之」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然=願【宋】【元】【明】

  「然」,宋、元、明三本作「願」。
  「願」,大正藏原為「然」,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願」。

(是)+時【宋】【元】【明】

  「時」,宋、元、明三本作「是時」。
  大正藏無「是」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大正藏在「百」字之後有一「億」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赤馬赤車」,大正藏原為「赤車赤馬」,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赤馬赤車」。

打車=車打【宋】【元】【明】

  「打車」,宋、元、明三本作「車打」。
  「車打」,大正藏原為「打車」,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車打」。

千+(兩)【宋】*【元】*【明】*

  「千」,宋、元、明三本作「千兩」。
  大正藏無「兩」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返」,大正藏原為「反」,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返」。*

〔謂〕-【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謂」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謂」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識使=使識【宋】【元】【明】

  「識使」,宋、元、明三本作「使識」。
  「使識」,大正藏原為「識使」,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使識」。

〔知〕-【宋】【元】【明】

  宋、元、明三本無「知」字。
  大正藏在「?」字之前/後有一「知」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彼)+女【宋】*【元】*【明】*

  「女」,宋、元、明三本作「彼女」。
  大正藏無「彼」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即)+便【宋】【元】【明】

  「便」,宋、元、明三本作「即便」。
  大正藏無「即」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補上。

樑渡=梁度【宋】【元】【明】

  「樑渡」,宋、元、明三本作「梁度」。
  「梁度」,大正藏原為「樑渡」,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梁度」。

記=語【宋】【元】【明】

  「記」,宋、元、明三本作「語」。
  「語」,大正藏原為「記」,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語」。

[註解]

毘舍離:古代印度六大都市之一,位於當時的中印度,當今印度東北部,在恆河北岸,是十六大國之一的跋耆國的首都,這個城內主要的種族叫離車,是跋祇族的一部。另譯為「毘耶離」、「鞞舍離」、「廣嚴城」。

菴婆婆利女:優婆夷(在家的女性佛教徒)名,跋耆國的絕世美女,多位王子曾爭奪她,後來成為摩竭陀國頻婆娑羅王的妃子。在佛陀晚年經過鞞舍離城時,她聽佛說法而皈依佛,並將自己的園林布施給三寶,即為鞞舍離國的菴婆婆利園(菴羅園)。菴羅女的兒子包括良醫耆婆和證阿羅漢的無垢尊者,後來她聽了無垢尊者說法後也出家,證得阿羅漢。「菴婆婆利」又譯為「菴羅」,是「芒果」的音譯。

利望、命望:對於利益的期望、對於活命的期望。

誰能保我至明日者:有誰能夠保證我必定活到明天?

返復:報答;知恩圖報。

[對應經典]

  • Mahāvagga VI.30。
  • 加上: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卷三十六
  • 加上:參考 《雜阿含經》第622經

[讀經拾得]

[進階辨正]

研討:菴羅女

回到《增壹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