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当观色无常] <杂阿含、一、一> |
精华阅读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作者: caren (caren) 标题: Re: [当观色无常] <杂阿含、一、一> 时间: 2005年 6月 1日 5:26:38 星期三 ※ 引述《yfan (我是小气鬼)》之铭言: > > <<<<<<<<<<<<<<<<<<<<<<<<<<<<<<<<<<<<<<<<<<<<<<<< > > 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 > > 。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 > 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 > > 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 > > 脱 > > 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 > > 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如观无常。 > > 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 > 注: 对於初学者, 可能要注意的是, "我生已尽", 不要 > ^^^^^^^^^^^^ > 但不知,我生已尽的意思是啥呢? > 我自己的解释是,我这辈子该做的都做完了 > 可是刚才想一想,如果真的该做的都做完了 > 那不就也是大成就吗??? > > 误解为已有大成就.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指心解脱者能自证自知 已解脱生死轮回,的确是十足地不简单 ^^ 以下撷取佛光辞典对「生」、「梵行」、「所作」与「後有」解释给大家参考。 ====================================================================== 「生」 (辞典中有许多依经义而异的相关解释,大家可自行再查询,相对於本经文的 「不受後有」,建议也可查询「生死」、「生报」的意思。 ====================================================================== 「梵行」 意译净行。即道俗二众所修之清净行为。以梵天断淫欲、离淫欲者,故称梵行; 反之,行淫欲之法,即称非梵行。…於佛教以不淫,受持诸戒,称为梵行。 ====================================================================== 「所作」 为「能作」之对称。指身、口、意三业之发动造作。 身、口、意三业为能作之主体,为彼等所造作者即称所作。 ====================================================================== 「後有」 未来之果报、後世之身心。即未证涅盘之有情众生,於未来世所受之果报。 「有」之一词,含有果报存在之义。 俱舍论卷二十六(大二九.一三六下):「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 受後有。」意谓阿罗汉已得尽智、无生智,以身心俱灭,故於未来不再受果报。 ====================================================================== PS:以此所作已作的第二个作,亦为「办」。 也可以参考注释的说法: ====================================================================== 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 生已尽--即烦恼业缚已尽,可证阿罗汉果。从过去的烦恼、生死的束缚中解脱出 来,成为真正自在的人。 梵行已立--即脱离爱欲而过著清净的生活,只有正行、正精进而没有邪行。 所作已作--即已完成一切义务职守。 不受後有--即现在已得解脱,将来再不受束缚,不再於生死轮回中流转,不堕 『死界』得到『正生』。 ====================================================================== 但注释中「所作」的解释与佛光辞典的相较下,我是比较倾向辞典的说法。因为 所谓的义务职守说的还是世间事,但依此经文而说,心解脱者,已立梵行,并已 不受後报,因此所作应指不再受业报而言。 不过话说回来,业报也是一种不可逃避的"义务"没错 :Q -- ~ 但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 -- ※ Origin: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
精华阅读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