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经题解 (卷三)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Heavenchow@Lion (Heaven), 信区: Moderator 标 题: 中阿含经题解(卷三) 发信站: 狮子吼站 (Mon Sep 17 07:35:14 2001) 转信站: Lion 中阿含经卷三 〈业相应品第二〉∶说有关十善业与十不善业等法,收有十经。 (1)《盐喻经》本经叙说世尊告诸比丘:随人所作业则受其报。若作不 善业,且不修身、戒、心、慧,则受苦果地狱之报;作不善业,但修身 、戒、心、慧,则受轻微苦果现法之报。并以盐水、夺羊、负债三譬喻 之。 增支部(A. 3. 99. Lonaphal ◎盐果)。 (2)《和破经》本经叙说佛闻目□连与尼乾弟子释和破共论护身口意之 比丘是否生不善漏令至後世之事。佛为和破说:比丘有不善身口意行、 漏、烦热、忧戚者,後时不善身行灭,不更造新业,弃舍故业,即於现 世便得究竟。佛又说:如是正心解脱,比丘便得『六善住处』。六善住 处,即六根六境相对时不喜不忧,舍求无为,得正念正智。是後,和破 离弃尼乾子,归依佛法僧。 增支部(A. 4. 195. Vappa ◎和破)。 (3)《度经》本经叙说沙门梵志中,有三种主张,谓人所为一切皆因 (一)宿命造(二)尊佑造(三)无因无缘。佛斥为邪说妄见,并开示 自知自觉之缘起法:即因六界便有六处,因六处便有更乐,因更乐便有 觉,有觉者便知苦集灭道四相。当知苦、断集、证灭、修道,能以正智 而得苦际。 增支部(A. 3. 61. Tittha ◎度处)。 (4)《罗云经》本经叙说佛取水器泻出而留少水以喻道少者,将少水尽 泻以喻尽弃道者,将水器覆著地上用喻道覆者,水器由覆朝上仰放则喻 道仰(空)者,以此种种喻,教诫罗云,若知已妄言,不羞不悔,不惭 不愧,则道性渐少至空。并以王象入阵斗譬喻之。又以人用镜观其面之 净或不净,比喻人亦当如是反省,观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所作三业之 净不净、为自或为他,而後当行则行,当舍则舍。 中部(M. 61. Ambalatthika-Rahulovadasuttam 教诫罗[目*侯]罗□婆 □林经)。 (5)《思经》本经叙说佛告诸比丘:故意作业则必受其果报,非故意作 业则不一定受其果报。又业有身三、口四、意三等十种。圣弟子当舍身 、口、意之十不善业,成就十善业,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则必得阿那 含以上之果位。 增支部(A.10. 207. Cetana 思, 10.208. karaja-kaya 业所生身)。 (6)《伽蓝经》本经叙说佛游行□舍子伽蓝,伽蓝人闻佛盛名,多来见 佛。佛为之说法,言凡夫由贪、□、痴三毒,因习本有,心无厌足,故 作十恶业。圣弟子当离十恶,行十善,修四无量心,得四安隐住处。伽 蓝人等闻佛所说,尽自归依佛法僧。 增支部(A. 3. 65. kesaputtiya ◎於□舍子[村])。 (7)《伽弥尼经》本经叙说佛为伽弥尼天子说黑、白果报,行不善业者 ,黑有黑报,身坏命终,自然趣下,必至恶处;行十善业者,白有白报 ,命终之後,自然升上,必至善处。并以石、油之一沈、一浮譬喻之。 复谓八支圣道为园观、升进、善处之道。 相应部(S. 42. 6. Pacchabhumako 西地[方]人 or Matako 死殁者)。 -- 狮子吼站现有中阿含的网路读经会,欢迎一同来探讨佛法原貌! ◇ 若言下相应 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 合掌令欢喜 ◇ ◇ 此宗本无诤 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 自性入生死 ◇ ◇ 南无 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 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 欢迎光临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 http://ccbs.ntu.edultw/cbeta □ Ξ 狮子吼站 版面介绍: cbs.ntu.edu.tw ⊙ 佛教X档案 - 用科学的态度探索科学的死角 BudaXfile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