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密多理趣品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abstsai@Lion (老小子), 信区: BudaHelp 标 题: Re: 请问这段经文何义? 发信站: 由 狮子吼站 收信 (Thu Jun 8 02:00:54 2000) >发信人: alubi@Lion (alubi), 信区: BudaHelp >般若波罗密多理趣品 >与如是等大菩萨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初中後善文义巧妙纯一圆满清净洁白 >说一切法清净句门 所谓 >妙适 清净句 是菩萨位 >欲箭 清净句 是菩萨位 >触 清净句 是菩萨位 >爱缚 清净句 是菩萨位 >一切自在主 清净句 是菩萨位 >见 清净句 是菩萨位 >适悦 清净句 是菩萨位 >爱 清净句 是菩萨位 >慢 清净句 是菩萨位 >庄严 清净句 是菩萨位 >意滋泽 清净句 是菩萨位 >光明 清净句 是菩萨位 >身乐 清净句 是菩萨位 >色 清净句 是菩萨位 >声 清净句 是菩萨位 >香 清净句 是菩萨位 >味 清净句 是菩萨位 >何以故 一切法自性清净故 >般若波罗密多清净 >金刚手若有闻此清净出生句般若理趣 >乃至菩提道场 >一切盖障及烦恼障法障业障 >设广积习必不堕於地狱等趣 >设作重罪消灭不难 >若能受持日日读诵作意思惟 >即於现生 证一切法平等金刚三摩地 >於一切法皆得自在 >受於无量适悦欢喜 ><<<<<<<<<<<<<<<<<<<<<<<<<<<<<<<< >请问以上的经文真正何义? 真的有表面上那般明显?可有深义在内? 本经是世尊在他化自在天宫说的法,对象是给他化自在天宫界 内的行者或者那些能自由进出他化自在天的行者所用的。 理趣,趣字不作“好玩”讲,是“趋向、前进”的意思,般若 理趣字释即“般若的原理和趋向”白话就是“如何明白并趋於般若”, 由於说法的对象是在他化自在天,因此真正的意义和境界人类无法 明白。 不过既然是白纸黑字有人写了,当然也就可以看,看了也就可 以“自由心解”,於是就把上面的“ >妙适 清净句 是菩萨位 >... >味 清净句 是菩萨位 一共十七个句子解释成为“十七个菩萨的位阶”,也就是初级 到十七级菩萨的定位。 如果照这样分,那“味清净句後应该是「触清净句」..「法清 净句」..结果由於文字词句可以无限的增加,菩萨位阶也就无限增 加了,最後必然会有一个“无上菩萨”位阶的出现,同理,佛的位 阶也是如此,结果就有人成了“通天我最大佛”了。但是学过基本 数学的就知道,无上之上还有无数个无上。 人类真的无法看明白此经吗?不一定,如果有能力自由来去“ 他化自在天”观光者,自然是没问题。而他化自在天的能力如何、 思想如何、其和人类的差如何?一般人无从想像。 我们以人类为轴好了,想想人类和四天王天有何差别?四天王 天就不是我们所能了解的,何况第三层的三十三天,更何况到第六 级的他化自在天。 因此世尊为三界说法,於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一体得度是有他的 说法的不同,为欲天有说欲天法,为色天说色天法,为无色天说无 色法,当然我们能“拿”到的经典只是欲界的法,这是给人类乃至 他化自在天的各种法,看是可以看,看不看得真义是另外一回事。 因此,当年玄奘大师译《大般若经》时就特为理趣章写了一文 为序,当中说到: <<<<<<<<<<<<<<<<<<<<<<<<<<<<<<<<<<<<<<<<<<<<<<<<<<<<<<<<< 以寂灭心。住平等性。涤除戏论。说无所说。□弃妄想。思不可思。 足使愉忿共情。亲怨等观。 名字斯假。同法界之甚深。障漏未销。均菩提之远离。 信乎。心凝旨□。义皎词明。言理则理邃环中。谈趣则趣冲 垓表。虽一轴单译。而具该诸分。若不留连此旨。咀咏斯文。 何能指晤遥津。搜奇密藏矣。 >>>>>>>>>>>>>>>>>>>>>>>>>>>>>>>>>>>>>>>>>>>>>>>>>>>>>>>>> 行者要“留连此旨”指的便是“以寂灭心。住平等性。涤除戏 论。说无所说。□弃妄想。思不可思。” 要不然就是“菩提之远离”。 就经文揣测,清净句是真言,他化自在天的人要啥麽有啥麽, 这些什麽是如何而来?想通了这点,大概就明白为何会有那些清净 句了。 因此世尊对秘密主说“金刚手若有闻此清净出生句般若理趣 乃至菩提道场,一切盖障及烦恼障、法障、业障设广积习必不堕 於地狱等趣,设作重罪消灭不难。” 他化自在天的人若能由这些清净句“产生出般若理趣”甚至 於产生了“菩提道场”那就很有功德了。咦?世尊为何如此说? 因为他化自在天众一切皆由“他化自在”,能力太强了,非常、 非常、非常难以有趣向般若的想法,更别说会有菩提道场的出现 了。 试想,一个全然无任何苦恼而能诸欲皆能满足的人,他会有 任何产生趣向般若、发菩提心的动机吗? 如果有的话,这比人类能在苦中求菩提更可贵,功德力自当 不小,但世尊也只能说“设作重罪消灭不难”,消灭不难可不是 清洁溜溜,这是世尊不妄语的地方。 这些蛛丝马迹就是让我们找出世尊的智慧及其慈悲的地方。 因此本经的主旨於“诸性不染”的主题。修法的过程无非是体认 此点罢了。 ------Ab Tsai ------------------------------------- abstsai@ms1.hinet.net ----------------------------------------------------- Ξ Origin: 狮子吼站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