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地品第四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
       □                                                            □
       □     十        住         □        婆        沙      论    □
       □                                                            □
       □                                   龙    树    菩    萨  造 □
       □                                   姚秦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 译 □
       □                                                            □
       □□□□□□□□□□□□□□□□□□□□□□□□□□□□□□□□

     ┌————————————————————————————————┐
     │           ◎  净      地       品      第       四  ◎         │
     └————————————————————————————————┘


       问曰:『菩萨已得初地,应云何修治?』
       答曰:『
           信力转增上        深行大悲心        慈愍众生类        修善心无倦
           喜乐诸妙法        常近善知识        惭愧及恭敬        柔软和其心
           乐观法无著        一心求多闻        不贪於利养        离奸欺谄诳
           不污诸佛家        不毁戒欺佛        深乐 萨婆若       不动如大山
           常乐修习行        转上之妙法        乐出世间法        不乐世间法
           即治欢喜地        难治而能治        是故常一心        勤行此诸法
           菩萨能成就        如是上妙法        是则为安住        菩萨初地中

       菩萨以是二十七法净治初地,信力转增上者,信名有所见闻,必受无疑,增上名
   殊胜。』

       问曰:『有二种增上:一者多,二者胜。今说何者?』
       答曰:『此中二事俱说。菩萨入初地,得诸功德味,信力转增,以是信力筹量诸
   佛功德无量深妙能信受,是故此心亦多亦胜。深行大悲者,愍念众生彻入骨髓故,名
   为深;为一切众生求佛道故,名为大。慈心者,常求利事安隐众生。慈有三种,後当
   广说。修善心无倦者,善法名可亲近,修习能与爱果,修如是法时心不懈怠。善法因
   缘,名四摄法、十善道、六波罗蜜、菩萨十地等,及诸功德。喜乐妙法者,常思惟修
   习 深得法味,久则生乐,如人在华林与爱色相娱乐。常近善知识者,菩萨有四种善知
   识,後当广说。此中善知识者,诸佛菩萨是。常以正心亲近能令欢悦、惭愧,名为喜
   羞耻。恭敬名:念其功德,尊重其人。柔软名:其心和悦,同止安乐。乐观法者,法
   名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空、无相、无作等,以正忆念常观此法。无著者,著名心
   归趣三有,是众生所归。有人言:五欲诸邪见是所归趣。何以故?众生心常系著故。
   菩萨利智心无贪著,一心名贵重佛法心无馀。求多闻者,佛说九部经,能尽推寻修学
   明了。若少不尽,不贪利养者。利名得饮食、财物等。养名恭敬、礼拜、施设床座、
   迎来送去。菩萨应以是事施於众生不自贪著。奸欺名斗秤、邪伪、衣物不真。谄名心
   不端直。诳名五邪命法:一名矫异,二名自亲,三名激动,四名抑扬,五名心利求利
   。矫异者,有人贪求利养故,若作阿练若著纳衣,若常乞食,若一坐食,若常坐,若
   中後不饮浆,受如是等头陀行,作是念:他作是行得供养、恭敬,我作是行或亦得之
   。为利养故,改易威仪,名为矫异。自亲者,有人贪利养故,诣檀越家语言,如我父
   母、兄弟、姊妹、亲戚无异,若有所须、我能相与,欲有所作、我能为作,我不近远
   近能来问讯,我住此者、正相为耳。为求供养、贪著檀越,能以口辞牵引人心,如是
   等名为自亲。激动者,有人不计贪罪,欲得财物,作得物相,如是言:是钵好、若衣
   好、若户钩好、若尼师檀好,若我得者,则能受用。又言:随意能施,此人难得。又
   至檀越家作是言:汝家羹、饭、饼、肉香美,衣服复好,常供养我,以亲旧必当见与
   。如是示现贪相,是名激动。抑扬者,有人贪利养故,语檀越言:汝极悭惜,尚不能
   与父母、兄弟、姊妹、妻子、亲戚,谁能得汝物者?檀越□耻□仰施与。又至馀家作
   是言:汝有福德受人身不空,阿罗汉常入出汝家,汝与坐起语言作是念想。檀越或生
   是心,更无馀人入出我家,必谓我是,名为抑扬。因利求利者,有人以衣若钵、若僧
   伽梨、若尼师檀等资生之物,持示人言:若王、王等及馀贵人与我是物,作是念。檀
   越或能生心,彼诸王、贵人尚能供养,况我不与是人,因以此利更求馀利,故名因利
   求利。是故应当远离如此谄伪,不污诸佛家者。何等为污诸佛家?有人言:若人发求
   无上道心已,後回向声闻、辟支佛道,不能住世继三宝种,是名污诸佛家。是义不然
   ,何以故?是人能度生死,又得诸无漏根力觉道,亦是佛子,云何言污诸佛家!如经
   说:『佛告比丘:汝是我子,从我心生、口生得法分者。』又声闻人言:谛、舍、灭
   、慧处,名诸佛家。何以故?从是四事出生诸佛故。若污此四法,名污诸佛家。是故
   若人虚妄、悭贪、狂乱、愚痴,是污佛家。若正行此四,则不污诸佛家。有人言:六
   波罗蜜是诸佛家,从此生诸佛故。若违此六事,是污佛家。有人言:般若波罗蜜是诸
   佛母、方便为父,是名诸佛家,以此二法出生诸佛。若违此法,是污佛家。复此,偈
   中自说,污不污相,所谓不毁戒、不欺佛,若受佛戒不能护持,则欺诸佛,是污佛家
   。何以故?受戒时生佛家中,破戒则欺诸佛,名污佛家。』

       问曰:『必定菩萨有破戒也?』
       答曰:『不断烦恼,是事可畏,未久,入必定菩萨。或有破戒,如大胜佛法中谤
   难陀故破戒,我说此事犹以为畏。但以经有此说,信佛语故,心则信受。若受戒不破
   、不欺诸佛,名为不污佛家。复次,戒名三学,戒学、心学、慧学,破此学名污佛家
   。如法受戒而後毁戒,名为欺佛。如是二句,各有义趣。欺佛者,空自发愿不如说行
   ,欺诳众生,是名欺佛。复次,一切法中不如说行,名为欺佛。坚住萨婆若不动如太
   山者,是菩萨一切发愿,求萨婆若种种因缘,乃至大地狱苦心不移动,如须弥山王,
   吹不可动。常修转上法者,从初发心常求索胜法,入初地中更修上法,如是展转心无
   厌足,乐出世间法、不乐世间法者。世间法,名随顺世事增长生死,六趣、三有、五
   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诸烦恼有漏业等;出世间法,名随所用法,能出三
   界。所谓五根、五力、七觉、八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空、无相、无作解
   脱门,戒、律、仪、多闻,无贪、□、痴根,善厌离心不放逸等。是菩萨利根故,不
   乐世间虚妄法,但乐出世间真实法,即治欢喜地,难治而能治者。治名通达无碍,如
   人破竹,初节为难,馀者皆易。初地难治,治已,馀皆自易。何以故?菩萨在初地,
   势力未足,善根未厚,修习善法未久故,眼等诸根犹随诸尘心未调伏,是故诸烦恼犹
   能为患。如人势力未足,逆水则难。又此地中,魔及魔民多为障碍故,以方便力勤行
   精进,是故此地名为难治。如是信力转增上为首,不乐世间法为後,修此二十七法,
   治菩萨初欢喜地,是故说菩萨应常修行此法。修行名一心不放逸,常行、常观除诸过
   恶,故名为治。如人所行道路治令清净,是诸法不但修治初地,一切诸地皆以此法。
   』

       问曰:『汝已说初地方便及净治法,菩萨云何安住而不退失?』
       答曰:『常行成就,如是信力转增上等法,名为安住初地。菩提名上道,萨□名
   深心,深乐菩提故名为菩提萨□。复次,众生名萨□,为众生修集菩提故,名菩提萨
   □。上法者,信等法能令人成佛故,名为上法。』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