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道论导读(三)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sendoh@Lion (用心倾听就会听得到), 信区: BudaHelp
标  题: 清净道论导读(三)
发信站: 狮子吼站 (Sun Oct 19 01:32:25 1997)
转信站: Lion


第一章:戒学

    <导论>开始提到,走到『清净道』必须是『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戒
学教导如何『住戒』,是清净道最初步的根基。本章第一节通论戒学,第二节讨
论头陀行。

  第一节:戒学的一般教导

    <<清净道论>>以七个问题通说戒学。第一:什麽是戒?第二:什麽是戒的语
义?第三:什麽是戒的特点,功能,生起(展现),依因(近因)?第四:什麽
是戒的利益?第五:戒有几种?第六:什麽是戒的杂染?第七:什麽是戒的净化
?
第一:什麽是戒?(1)思戒是遵守身口业的戒。(2)心所戒是遵守意业的戒。
(3)律仪戒是别解脱戒(比丘比丘尼戒),保护六根的律仪,智律仪,忍耐的律
仪,智律仪,精进的律仪。(4)不犯戒是身口不犯戒。
第二:什麽是戒的语意?戒就是戒行。分就两方面来说,正持身口意业而不杂乱
,确持而建立一切善法的基础。

第三:什麽是戒的特点,功能,生起,依因?戒的特点是正持三业和确持善法。
功能是摧毁恶行。生起是身口意清净。依因(立足处)是惭愧心,有羞耻心。

第四:什麽是戒的利益?持戒会得大财富,善名远播。有尊严。临命终时意识不
昏昧,死後升到好地方。持戒的人受到大众喜爱和尊敬!

第五:戒有几种?可分成五重解释。

1:以一种解释就是自我调整。

2:以二种解释有七项。(1)作持是应该作的事,止持是不应作的事。(2)等正
行是身口业的正行,初梵行是道梵行的初步。□(3)离戒是离杀生等等行为,不
离戒是其馀等等行为。(4)有条件的戒祈求生天或清净,无条件的戒是出世间戒
。(5)暂时的戒是一段时限内持守的戒,终身的戒是一辈子奉持的戒。(6)有
限制的戒是为求利养,出名,亲戚称赞,身体健康,长寿而犯戒,无限制的戒是
即使没有利养还是持戒。(案:此条巴利文本解释不尽恰当。有限制的戒应该是
为求利养等等而持戒。)(7)世间戒是会轮回的戒,出世间戒是不再轮回的戒。

3:分成三种的有五项。(1)下中上三等。下等为求生命生命享受而持戒,中等
是为求自己解脱,上等是为求一切众生解脱。(2)三种增上。我增上是为求自重
而受持,世间增上是尊重世间,法增上是为了恭敬法。(3)执取,不执取,安息
。执取戒以爱见而执取。不执取戒与圣道相应而持戒,安息戒是与圣果相应的戒。

(4)有疑,不清净,清净。有疑是不清楚是否违犯戒的生疑,不清净是犯了罪而不
忏悔,清净戒是圆具不犯或如法忏悔所犯。(5)非学非无学,学,无学。非学非无
学是世俗人的戒,学是与阿罗汉相应的戒。

4:分成四种的有四项。(1)退,住,胜进,决择。退分是违反戒,住分是以戒自满
而不进求修定。胜进分是为求修定而持戒。决择是进求解脱。(2)比丘,比丘尼,
未具足,居士。比丘戒是比丘应受持的戒,比丘尼戒是比丘尼应受持的戒,未具族是
沙弥,沙弥尼戒,居士戒是在家男女的戒。(3)自然,种族,超俗,宿因。自然戒是
自然而不犯戒,传统戒是种族,地方,宗教等各自规定的戒,超俗戒是超越一般世俗
人的戒,宿因戒是前世的习气而持戒。(4)别解脱律仪,根律仪,活命遍净,资具依
止。别解脱律仪保护言行的戒,行为端正,不到易招染烦恼的处所,微细的罪过也见
到怖畏;换言之,它维持出家人的水准,是以信而成就的。跟律仪戒是保护六根的戒,
确保眼,耳,鼻,舌,身,意正知外境,而不被牵引随逐。换言之,他可以遮房邪念,
是以正念而成就的。活命遍戒是以正当方法获得生活必须品(食,衣,住,医药)的戒
,他是依精进而成就的。资具依止借是正当使用生活必需品的戒,它是以智慧成就的。
这项解释,<<清净道论>>有深刻的阐释。

5:分成五种解释的有两项。(1)有限制遍净,无限制遍净,圆满遍净,无执取遍净,
安息遍净。有限制遍净是指未受具足戒者受持有限制的戒,无限制遍净解是受持一切戒
,圆满遍净戒是指未悟道的善良人尽全力持戒,无执取遍净戒是有学人的戒,安息戒是
指阿罗汉的戒。(2)断,离,思,律仪,不犯。

第六:什麽是戒的杂染?毁犯破损戒就是杂染。

第七:什麽是戒的净化?善持不犯就是清净。常思维破戒的过患与具戒的功德,有助成
就净戒。

结语:持戒之後,就跑在涅盘的高速公路上。过程如下:持戒->律仪行->不後悔->愉悦
->欢喜->轻安->快乐->定->如实知见->舍离->离欲->解脱->解脱知见->涅盘。


  第二节:头陀行

1:头陀(Dhuta)行。头陀的字意是抖落,头陀行也就是抖落烦恼的方法。有助於简单
地生活,少欲知足,但不是佛陀制定的戒。

2:佛陀对头陀行的态度。佛陀为制定头陀行作为修道应遵守的戒,但他的态度是开放的
,准许修行者适宜地自由选用。头陀行者不可强迫他人也持用头陀行,更不应该自我标
榜。佛陀开导的修行是中道。不是头陀苦行,也不是纵欲的乐行。他甚至指出头陀苦行
会障碍修行的提升。

3:头陀行进入教团的原因。因为佛陀时代,苦行的风气很盛,有些苦行者来佛陀的座下
出家,仍习惯於苦行的修法,所以佛陀随重自由持守苦行。因此,虽准许大家自由受持
,但绝不准许强迫别人接受。例如提婆达多要求佛陀制定五种苦行的戒,(1)住森林
(2)住树下,(3)只准托钵,(4)只穿捡回来的破衣服,(5)吃全素。佛陀拒绝他
的要求,但所许自由选用。

4:头陀行的内容。完整的头陀行有十三项,修行者可以随适宜而选择部份。(1)粪扫衣
,只穿路边,坟墓,垃圾堆捡回来的衣服。(2)三衣:只穿出家人的三衣(重复衣,上
衣,下衣)。(3)常乞食,一定要托钵。(4)次第乞食,挨家挨户乞食。(5)一座食
,在同一座位上食用。(6)一钵食,用同一钵。(7)食後不食,食後不再食用其他食
物。(8)阿兰若住,住在森林。(9)树下住,住在树下。(10)露地住,住在没有遮
盖的地方。(11)冢间住,住在坟墓。(12)随处住,随别人所给的处所而住。(13)
常坐不卧。不躺下去,俗称不倒单。



                                图            略

--
      也 纵 缺 完 存 求 获 得 有 有 既 既 散 聚 缘 随 人      【
      是 使 陷 善 有 心 得 与 爱 恩 是 是 时 时 尽 缘 与      随
      永 一 也 固 随 之 与 失 便 便 相 相 尽 尽 而 而 人      缘
      □ 刹 是 可 缘 所 付    无 无 识 逢 其 其 散 聚 之   │ 】
         那 美 喜 之 安 出    恨 怨       在 在       间   佚
                  心                      人 我            名
Ξ Origin: 狮子吼站  [FROM: 140.116.102.169]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