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不依人? 依人的五种过患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作者  jasongo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标题  依止上师…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西藏常常说要依止上师…
可是这不就和四依法里的依法不依人冲突到了吗?


 作者  fox (净)
 标题  Re: 依止上师…

>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 西藏常常说要依止上师…
> 可是这不就和四依法里的依法不依人冲突到了吗?

其实释迦牟尼佛是说依止三宝
而不是依止上师
释迦牟尼佛还曾说过依人产生五种过患

照佛说
就没有冲突
三宝是总名
而不单依一人
若上师是冒充的
则仍要依三宝
不必盲信

依上师的说法 (甚至上师高於佛)
是西藏民俗
有当地的民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那依止三宝就好了

您说得对

> 而且有些教法,要求一定要依止上师,如果没有依止上师就不能学,为什麽呢?

当地风俗

> 还有,请问依人会产生哪五种过患啊?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信人者,生五种过患,彼人或时犯戒违律,
        为众所弃。恭敬其人者,当作是念:「此是我师,我所敬重,众僧弃薄
        ,我今何缘入彼塔寺!」不入塔寺已,不敬众僧;不敬僧已,不得闻法
        ;不闻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於正法中,是名信敬人生初过患。』
        --------------------------------------------------------------

        第一个过患, 当所追随信奉的人, 因为他的所为所行违背了戒律, 以致
        於被赶出僧团之後, 这个盲目的追随者就会这样想:「我的上师, 我敬
        重的人是不会有错误的, 有错的一定是那些僧团当中的人, 所以, 我应
        该远离那些不懂我上师伟大的僧团, 他们是鄙陋的, 不堪承受我上师伟
        大的教法的人。因为这样, 我就不需要在去僧团所在恣问法要。」

        因为不再亲近与学习正确的佛法, 也不亲近有德的僧众, 於是便再也无
        法得闻正法。因为不在学习正法, 再加上心中的疑、漏, 之前由其他清
        净僧团所学到的正法也就退转、失去, 不再受持, 只盲目的追随被摒除
        者不当或错误的教法。

        --------------------------------------------------------------
        『复次,敬信人者,所敬之人犯戒违律,众僧为作不见举。敬信彼人者
        ,当作是念:「此是我师,我所敬重,而今众僧作不见举,我今何缘复
        入塔寺!」不入塔寺已,不敬众僧;不敬众僧已,不得闻法;不闻法已
        ,退失善法,不得久住於正法中,是名敬信人故生第二过患。』
        --------------------------------------------------------------

        第二个过患, 当所追随信奉的人, 因为他的所为所行违背了戒律, 以致
        於被僧团处分自恣忏悔, 以致於在处分期间内不能够给这个盲目追随者
        开示法要, 这个盲目的追随者就会这样想:「我的上师, 我敬重的人是
        不会有错误的, 有错的一定是那些僧团当中的人, 他们尽然对我所敬重
        的人实施这样的处分, 所以, 我应该远离那些不懂我上师伟大的僧团,
        他们是鄙陋的, 不堪承受我上师伟大的教法的人。因为这样, 我就不需
        要在去僧团所在请问法要。」

        因为不再亲近与学习正确的佛法, 也不亲近有德的僧众, 於是便再也无
        法得闻正法。因为不在学习正法, 再加上心中的疑、漏, 之前由其他清
        净僧团所学到的正法也就退转、失去, 不再受持, 只盲目的追随被摒除
        者不当或错误的教法。

        --------------------------------------------------------------
        『复次,彼人若持衣钵,馀方游行。敬彼人者,而作是念:「我所敬人
        著衣持钵,人间游行,我今何缘入彼塔寺!」不入塔寺已,不得恭敬众
        僧;不敬众僧已,不得闻法;不闻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於正法中
        ,是名敬信人故生第三过患。』
        --------------------------------------------------------------

        当所追随的上师到外地去参学、教化, 有一段长时间内部在本地, 盲目
        崇拜者就这样想:「我的上师不在僧团当中, 只有他的教法才是正确无
        误的, 其他人所讲的都不是正确的, 他既然不在, 我也就没有可以学习
        效法的对象, 那我就不必再去僧团学习佛法了。」

        因为不再亲近僧团学习正法, 对於僧团也不敬重, 因为不恭敬亲近、供
        养僧众, 於是就不再听闻、学习佛法。因为懒惰、散漫不亲近佛法的缘
        故, 受到外境的迁染, 慢慢的就被世俗给转化过去, 之前所学得的正法
        也就退失。

        --------------------------------------------------------------
        『复次,彼所信敬人舍戒还俗。敬信彼人者,而作是念:「彼是我师,
        我所敬重,舍戒还俗,我今不应入彼塔寺。」不入寺已,不敬众僧;不
        敬僧已,不得闻法;不闻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於正法中,是名敬
        信人故生第四过患。』
        --------------------------------------------------------------

        当所崇拜的人舍戒还俗, 这个盲目的追随者就这样想:「那些法一定是
        有问题的、错误的、偏颇的, 我伟大的上师就是因为看到这些所以才会
        舍戒还俗, 我的上师这样, 我当然也要跟随我的上师舍弃那些错误的、
        有问题的、偏颇的教法。」

        因为这个缘故, 他再也不亲近清静的僧团, 因为不亲近僧团, 对於佛法
        也就一无所知, 再加上之前上师舍戒还俗的印像, 便否定之前所学得的
        正法。於是恶业流转, 善法退失殆尽。

        --------------------------------------------------------------
        『复次,彼所信敬人身坏命终。敬信彼人者,而作是念:「彼是我师,
        我所敬重,今已命终,我今何缘入彼塔寺!不入寺故,不得敬僧;不敬
        僧已,不得闻法;不闻法故,退失善法,不得久住於正法中,是名敬信
        人故生第五过患。』
        --------------------------------------------------------------

        所崇拜的人命终, 盲目的追随者就想:「我的上师已经死了, 在僧团当
        中, 我再也没有可以信赖的对象可以追随, 我就不必再去僧团那里参学
        了。」

        因为有这个想法的缘故, 所以再也不亲近圣贤僧、出世清净福田僧, 因
        为不再亲近学习的缘故, 所以就学不到应该学习的正法. 久而久之就懈
        怠懒惰, 不再奉行正法, 於是善法退失, 恶业流转.

        --------------------------------------------------------------
        『是故,诸比丘!当如是学:我当成就於佛不坏净,於法、僧不坏净,
        圣戒成就。』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因为有以上五个重大过失在, 所以啊! 各位比丘要学习对佛、法、僧的
        敬重, 对於佛、法、僧要能够真正的奉行, 能够如理学习、亲证佛法,
        才能够在学佛的路上有所成就.


 作者  dato (闭关的大头)
 标题  Re: 依止上师…

信心与师道是一切解脱道的根本....因为你我都是从老师处学习得解脱法
....若无老师的教导....你我光凭臆度是难以了解甚深的奥秘…乃至实修
的....

再说....各派法脉的历代传承....谁人不是从上师处受学,而一代一代传
承下来的?没有老师的教导,你我能光凭臆度而了解甚深的奥秘吗?

....你我现今所能听闻经论的法义与解说,还不是一代一代由老师处传承
下来的....上师之恩难以报答....你我所习一切解脱法....都是来自老师
处....


 作者  pepsilin (知识天的图书馆员)
 标题  Re: 依止上师…

> 下来的....上师之恩难以报答....你我所习一切解脱法....都是来自老师
> 处....

在此世界,
有哪一位老师比释迦摩尼佛还要更伟大?

我们今天所能见闻的法,
哪一个不是传自释加摩尼佛?

依法不依人乃释尊亲说,
更何况,释尊向来鼓励佛弟子礼敬十方善知识;

因此,对於所谓的「上师」,
礼之、敬之可矣!不必奉若神明。


 作者  images (台湾加油乐利安康)
 标题  Re: 依止上师…

我们并不否认老师的重要性,因此,三宝中有「僧」,就是说明老师
的重要性。

僧的定义很广,从佛菩萨、阿罗汉乃至有德之僧都是。

可是在藏教中除皈依三宝外,还多了一个皈依上师,将上师位阶和
三宝并重,如果说,我们皈依僧就是皈依老师,那麽,就没有必要
再强调一次皈依上师,不是吗?

所以强调皈依上师,是有目的,并不是没有目的,如果没有目的,
那麽就不必多所强调,僧,这一项就可以包括,何必再独立出来呢?

因此,强调皈依上师,就是强调依人不依法,这和佛所说的依法不
依人是相违背的。

所以,才有fox网友提出世尊所言的依人不依法的五种过患。

你说,我们根据什麽判断「上师」并非善知识,那麽,你们又根据
什麽标准来判断这个「上师」是善知识?我们依靠的不就是佛经所定
义的善知识吗?不然靠什麽呢?

所以,绕了一圈回来,还是得回到佛经,还是得依法不依人,不是吗?

请您仔细思考上师和僧有什麽不同,如果无有不同为何要特别叙说?
另,就南传而言,虽然强调传承和师道,但也没有强调要皈依上师,不是吗?

以上。


 作者  jovian (阿蜜利多)
 标题  错误的逻辑: 皈依上师


> 如果没有上师就不会听到佛法, 因此要皈依上师

真是奇怪的逻辑也.

照这个逻辑:
如果没有爸妈就没有我, 我就不可能听到佛法, 所以要皈依我爸妈?
爸妈恩德很大, 不过佛没有说要皈依爸妈, 那是两回事.
我爸妈如果不要我学佛, 我就不能学佛?

照这个逻辑:
没有耳朵我就听不到佛法, 所以要皈依耳朵?
没有贪嗔痴有可能我一开始没法接触佛法, 所以要皈依三毒?

尊师重道和皈依上师是两回事,
孔子也讲尊师重道, 世尊也讲尊师重道,
但诸贤圣皆开示: 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
依法不依人, 为世尊亲口所说, 後世佛子避免入歧途之明灯.

师恩故要感激, 但不可与皈依三宝混淆,
若上师所言违於佛法, 更当依法不依人,
切莫违佛教诫.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purify (净心)
 标题  佛法真理的特质

    有一次,佛在一个陶工的棚屋里度过一夜。在这棚屋里,
见到了一位年轻的出家比丘。他和佛陀彼此并不相识。佛陀将
这比丘端详一遍,就这样想:这年轻人的仪态举止都很可喜,
我不妨盘问他一番。於是佛就问他:「比丘啊,你是在谁的
名下出家的?谁是你的导师?你服膺谁的教诫?」

    「同修啊,」那年轻人回答说:「有一位名叫乔答摩的
释迦种後裔,离开了释迦族做了出家人。他的声名远扬,是
一位觉行圆满的尊者。我是那位世尊名下出家的。他是我的
师傅,我服膺他的教诫。」

    「那位觉行圆满的尊者,现在住在那里呢?」

    「在北方的国土中。有一个城市叫做舍卫。世尊现在就
住在那里。」

    「你见过他吗?那位世尊,如果你见到他,会认识他吗?」
    佛知道这不相识的青年是在他名下出家的。他先不透露
自己的身份,说道:「比丘啊,我来将法传授与你吧。你仔细
听著,我要讲啦!」

    「好的,同修。」年轻人答应道。

    於是,佛为这年轻人讲了一部解释真理的经典。

    一直到这部经讲完之後,这名叫弗加沙的年轻比丘才恍然
大悟,原来那讲话的人正是佛陀。虽然稍後弗加沙比丘遇到意
外而身亡,佛陀则说弗加沙比丘已澈见真理,证得圣位。

    这佛经中典型的记载,很清楚地说明弗加沙听佛说法,就
了解佛所说义,他并不知道说法的是谁,所说的是谁的法却见
到了真理。只要药好,就可治病。用不著知道方子是谁配的,
药是那里来的。

   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毋宁说是盲信——
上的。但是在佛教里,重点却在「见」、知与了解上。佛典梵
文的sraddha,一般都译作「信」或「相信」。但是sraddha
不是单纯的「信」,而是由确知而生之坚心。在经典中的一般
用法方面来说,sraddha 确含有若干「信」的成份,特别指对
佛、法、僧的虔敬。

南无佛


 作者  akira (管窥天)
 标题  Re: 依止上师…

> 可是这不就和四依法里的依法不依人冲突到了吗?

先来看看「金刚上师」的由来:
「…□密之教彼土以大持金刚为始祖。累传至师益显
(十二 戊申) 故有金刚上师之号焉…」[CBETA: 2036 佛祖历代通载 0727a]
由此可知,称人师为「金刚上师」,其实来自於
「教授『大持金刚』所传法门的『师长』」的简称。

再来看看「归依上师」的记载:
「夫欲遍供普济者。虞恳至诚严饰道场。
随力备办香花。供养饮食净水等已。依位敷坐竟。
归依上师三宝发菩提心云
归依上师 归依佛 归依法 归依僧」[CBETA: 1320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 0473c]

乍看之下,好像真的有「四皈依」这麽一回事…
实际上呢?且往下看:

「南无十方三世尽虚空界。常住佛法僧宝『上师本尊(临时应入佛名)』
猛母明王世出世间护法善神。慈悲广大誓愿弘深。威力难量尽知尽见。
愿作证明哀愍护念」[CBETA: 1320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 0483b]

这就很清楚了,这里的「上师」指的并不是「人师」,而是「本尊」。
就好像「南无」开头的真言一样,都是由「祈请本尊」开始。

然而,不知道什麽时候开始,
同样被尊称为「上师」的「人师」和「本尊」二者被弄混了。
就如同「活佛」一词的由来,很可能又是弟子为彰显师德,努力传播的结果。

当然,这只是小弟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p

祝  顺心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作者  banpi.bbs@bbs.ntu.edu.tw (Edward)
 标题  Re: 依止上师…

我学习太极拳的过程就愈到不少类似的经验
每个练拳的人都知道要松柔.都知道要照著拳经拳论的指导
可是.光同门师兄弟练个3~5年後.对於太极拳的见解领悟都已经有天南地北的差距
谈论起来往往是脸红脖子粗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功力最深
常非得下场较量一番.来印证自己说法不可
同门师兄弟就已经如此了
各何况是不同门派?
杨.赵.孙.郑........各自都认为自己是最得太极精要
其间的差异更是天壤之别

依人又依法是一个理想中的境界
只要是对的人.对的法都是ok
问题是.我们遇上的真的是最正宗的吗?
很抱歉.实际情况就是如此
太极拳还能下场竞技来一分高下.
修行呢? 不会知道谁对谁错

我们就那麽幸运.第一次就遇上了明师吗?
有部分国内知名的太极拳教练.练了一辈子
却不能将太极拳运用到防身的作用上
那学这拳术何用?只为健身吗??
应该不是一套武术创造出来的真正目的吧

好笑的是若你问那位将太极拳糟蹋至此的教练.他练的是不是最正宗最精纯
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依人依法.我没有答案
我只有这一些真实现况感想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