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的四句偈在哪□ 3/3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金刚经四句偈在哪里(3/3)》 要找寻世尊平时对弟子们常说的偈,除了找到长眉尊者 打听一下之外,像咱们白天作梦之辈只好KK《阿含经》, 看看能不能从中获得一些线索。 问题是世尊到底会不会对弟子们有这样的作法,给弟子 们一个指示,然後大家努力的去思考或实行?我们看看阿含 经中所记载的当年世尊和众弟子们的生活点滴,可以发现有 一件事是世尊要所有的修行者都要努力去作的,那就是禅坐, 也就是实修。 我们回头再看禅宗的宗旨,不立文字的目的是要不著於 相,也就是要心无染著、空无高下。但是入门者不能马上悟 到这一点,因此世尊必然会有一个实修的方法,告诉我们如 何一步步的达到这个境界,古来大德必然也知道这个道理, 对弟子们也一定会给这麽一个入门的方法。 仔细分析一下禅宗的参话头,我们会了解原来这就是世 尊的教学理念的实际方法。我们看看世尊给的圣法印,弟子 们禅坐时不是什麽都不想,一开始仍是观四谛,无我所见之 後入三摩钵地..等等确实有一步步的修习次第方法。 但是日常生活中呢? 弟子入市乞食和居士、外道、王公 贵族、平民百姓谈话时要如何作呢? 我们相信也会有一个方 法是世尊要弟子们遵守的,金刚经一再说为人宣说四句偈有 如此这般功德,很明白的,译经者加入这段就是要我们「大 力宣扬金刚经的精神,劝人努力修习『世尊要人人都实行』 的『日常教诫』」。 但是我们也知道,当时外道六师也提倡苦空无我论,世 尊的日常教诫必然要有一些四谛之外更深一层意义的东东, 才能是佛法(觉者之法)。因此,素牛肉在哪? 有一段记载值得我们玩味,这里我们找到一个可能是世 尊常说的偈,我加以白话简译, 提出来供朋友们瞧瞧。这一 段记载是在《别译杂阿含》14卷#269(大正藏)。经上记载著: ----------------------------------------------------- 如是我闻,有一段时期世尊住在 {舍卫国}的{祗树给孤 独园}之中,那时轮到阿难讲课,阿难对来上课的比丘说:「 我今天要讲解『四句之法』, 各位都当好好的接受,并用心 听讲,记住不可忘了。什麽是『四句之法』: 『口意宜修善,不应作诸恶。 身不以小恶,加害於世间。 观欲空无实,修於念觉意。 若自不乐苦,莫作损减业。』 当时有一个婆罗门(居士)离阿难不远(所以听得很清楚?), 听到这个偈, 便想, 这个偈义义味深远, 不是人作的。於是 便跑去问世尊, 世尊回答『是的, 是的, 这个偈事实上是我 有一次在王舍城耆尼山中的时期, 求迦尼娑天女来说的。」 ----------------------------------------------------- 这里, 我们可以得知, 若非世尊平时就常把这个偈对弟 子们说的话, 阿难上课时也不会把它拿来对新生强调。而这 偈正是所有入门弟子第一堂课要学的东东, 也是弟子终生修 持不能忘记的东东。就连後来世尊涅盘前一再嘱付的修行原 则,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正是和这个偈的 意义相同。 这句话当今的佛弟子都能朗朗上口,前两句简单明白, 然而最重要的第三句「自净其意」是啥? 许多解经者大谈妄 心之际, 可曾指出清净菩提心的金刚经本意?因此佛子的入 世原则很简单, 世尊就是要求弟子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并且要以如虚空一般不染著的心平等看待世间,「自净其意」 正是金刚经中菩萨无四相的日常行法。 这个自净其意也是佛法和外道诸法不同之处。可是也是 众生最难作到之处,是故《金刚经》中一开始,须菩提问道: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 降伏其心?」,世尊回答「善哉善哉..」重覆一下须菩提的问 题,须菩提说「唯然世尊,愿乐欲闻」准备好好听世尊如何要 众生(善男子善女人)「住、降伏」这菩提心的。 然而世尊的回答却是(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 应如是降伏其心..如此如此这般..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 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兄一听当场「涕泪悲泣」,他老兄 知道这根本不是愚痴众生所能了解的义理, 这是给「菩萨摩 诃萨」听的。他的嚎淘大哭正是为我等这些未来的学弟学妹 而流的, 千年後日读此经, 须菩提的慈悲心怀仍跃然纸上, 让人感动不已。 但是他仍不死心,於是後来再问一次(第十七分): 「世尊,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 云何降伏其心?」,世尊这一次才针对「善男子善女人」回答 这个问题, 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当『生』如是心..」可是说著说著「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心」, 接著又转入「菩萨应如何如何」的主题。 这菩萨无四相就是世尊在日常对弟子们的要求,菩萨道 者,以渡化众生为目的,众生要如何度到彼岸?还不是要实 修四句偈。因此世尊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菩提心不是用「发」 的,因为有相的境界不得见如来。哪里才有? 无相之处。 无相之处何在? 修习多修习, 当得无上菩提,这是《阿 含经》中一再说到的。因此金刚的四句,正如菩萨的四相一 样,存在於不存在的地方。故金刚赞言: 「断疑生信,绝相超宗, 顿忘人法解真空, 般若味重重, 四句融通, 福德叹无穷。」 解了真正的四句, 才是福德无穷。诸位师兄宜共勉哉。 阿弥陀佛、南无地藏。 Ξ Origin: 狮子吼站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