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与"识"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ecsok@Lion (不识我), 信区: BudaHelp 标 题: Re: 根识?! 发信站: 狮子吼站 (Tue Mar 10 17:25:30 1998) 转信站: Lion ==> 於 睡亮 (sleepi@Lion) 文中述及: : 根和识有什麽差别? : 比如说眼根和眼识,是说能见物者叫眼根,能分别物者叫眼识吗? : 我有时都会"雾煞煞",如果能举例来说就更好了! 假使有这样的情境: 你我同桌吃饭,并且两人都用碗装了一碗汤。 这时假使您吃饭吃得正起劲,虽然看见了碗,也知道有个东西在哪里, 但是不会去分别他是一个碗,这时所肯定的『碗』,其实只是色尘, 还不会以『碗』称呼他。 假使这时候您要喝汤,意念所起与眼根所对的色尘就会发起作用, 也就肯定於碗具备了法的成份,而在肯定於其作用之前(碗还有其他 的种种作用,不仅是容器之用),即具备了法尘的现象,而牵涉到 自己要拿这只碗要作什麽,也就肯定於色法的完成,也就是所谓的 心色相应,在这时候,心法色法同时形成,色尘成为法尘,同时色蕴 发动,受想行识接著一气呵成,也就是五蕴的现象。 这样说可能会有点模糊。 再举一例来说,假使我现在不拿我自己的碗喝汤,反而拿您的碗喝汤, 这时您可能会觉得很奇怪,在这奇怪的同时,也可以发现一个现象: 假使我拿自己的碗喝汤,您就不觉的奇怪, 而我拿您的碗喝汤,您就觉得奇怪。 问题在哪里?也就肯定於这个『我』的参与其中,当这个『我』参与 时,色蕴方能形成,否则只不过停留在色尘、法尘的阶段。 因为肯定於碗於自我的关系,也就能发起种种感受,如顺、逆、舍受等等, 而这种种的感受会引发吾人种种不同的想,这些想的内容,则牵涉到自己 知识经验的不同,以及修养的差别而会有种种的差异。 想之後於意念就会有所发起,也就是所谓的『行』, 行的结果便是『识』。 约略说起来,五蕴有这样的流程。 而整个佛法上谈修养就在於『想』、『行』之间拉大间隔, 在这个间隔中去调理自己的想,从想到非想(不同於原有的想,减少伤害的想), 到非非想(提升而几乎没有伤害的想),在想行之间能够调理得越完善, 在行的时候,自然不会去伤害到他人及自己,得到的结果自然也就是 一个好的结果。 -- ◎◎◎◎◎◎◎◎◎◎◎◎◎◎◎◎◎◎◎◎◎◎◎◎◎◎◎◎◎◎◎◎◎◎◎◎ ◎ 学佛方程式 : 当分别心生起时 , 不要一味地计较或执著 , ◎ ◎ 应该深入的认识或□解 ; 尤其要於其中有所发现 , ◎ ◎ 久而久之 , 必能自我突破 。 ◎ ◎ ~节录自 老禅师的话~ ◎ ◎◎◎◎◎◎◎◎◎◎◎◎◎◎◎◎◎◎◎◎◎◎◎◎◎◎◎◎◎◎◎◎◎◎◎◎ Ξ Origin: 狮子吼站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