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须求正知正见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Shishimaru@Lion (欣厌), 信区: BudaMagazine
标  题: 净因三要--学佛须求正知正见
发信站: 狮子吼站 (Tue Sep 28 21:50:39 1999)
转信站: Lion

[ 本文转载自狮子吼站 tzuchi 版 ]
[ 本文原作者为: kftseng.bbs@buddha.nsysu.edu.tw ]

□□□□□□□□□□□□□□□□□□□□□□□□□□□□□□□□□□□□□□□
□                                                                          □
□                         净因三要 -- 学佛须求正知正见                     □
□                                                            证严法师      □
□                                                                          □
□□□□□□□□□□□□□□□□□□□□□□□□□□□□□□□□□□□□□□□


    学佛、修净土,不能离开「孝」这个最根本的条件,除了以孝为宗、以孝为戒外,还
要学习「奉事师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佛之基在重孝尊师                           □
~~~~~~~~~~~~~~~~~~~~~~~~~~~~~~~~~~~~~~~~~~~~~~~~~~~~~~~~~~~~~~~~~~~~~~~~~~~~~~

    论语中有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做人、求学,
应从重视孝道,并且遵守「弟」与「子」的礼节做起。父母生我们一生一世的身命,师长
却成就我们千生万世的慧命——《法华经》中,释迦牟尼佛说:「佛口所生子」,意思是
说父母生我们的是血肉身躯,佛陀则以「口」宣法度化众人,成就众生慧命。师长亦是如
此;师长是我们慧命的孕育者,所谓「千里之路,始於初步」——几千里的道路,必定要
从第一步开始:学习也是如此,不管多高深的学问,还是源於师长的启蒙。所以,平常待
人处事或求学,必定要时刻抱持谦让、恭敬的心。

    莲池大师曾说:「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师长」、「师长之德重於乾坤,所以弟子奉事
师长不敢轻慢。」禅宗公案中有佛陀为求法而「舍全身,求半偈」的故事:佛教《本生经
》□亦有很多类似这种舍身求法,为法忘躯的实例,如:「腰石负舂以继祖」的惠能大师
,他在学佛求道的过程中,历尽千辛万苦,他的生活几乎部是在柴房、磨坊□度过的——
桩米、砍柴………做各种粗活。普通人修行到「任劳」容易,但要做到「任怨」就比较困
难了:而惠能大师长年在柴房、磨坊□辛苦工作,不仅任劳,还能够任怨,他後来之所以
能够继承禅宗六祖之位,实实在在是由自身的德行修习而来,可谓是「重道」的模□。

    此外,也有为了求法而「投火聚以证菩提」的公案——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曾经参
访一位观火入道而觉悟者,隔火向他问法,这位善知识说:「你既然要求法、问法,却不
敢经过这个火坑,那有办法求得法呢? 」於是善财童子便纵身投火。还有为佛法而「卖心
肝学般若」……这些都是禅宗公案中亲身力行证得菩提的实例。

    现在学佛的人,有些只是自我学法修行而不能身体力行化导众生:真正尊师重道的要
法,除了自我守德外,更要锻□勇猛、坚定、精进的心,以身体力行利益群生。《法华经
》中舍利弗也说:「终身奉道,非报师恩。」这也就是说即使一生一世守在法□,并不足
以报答如来之恩,一定要「行菩萨道」,才能真正报如来之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以清净面貌建立新人生                          □
~~~~~~~~~~~~~~~~~~~~~~~~~~~~~~~~~~~~~~~~~~~~~~~~~~~~~~~~~~~~~~~~~~~~~~~~~~~~~~

    这次台北之行,很多事情让我感触良深。有一位在歌厅演唱的年轻小姐,两个月前曾
由其姊和一位委员陪同来看我,她第一次见到我,便痛哭流涕,之後我回花莲时,她也跟
著我回到精舍住了几天。

    过去的她在舞台上纸醉金迷,被许多人捧得很红,海内外到处作秀,她在五光十色的
娱乐场所□样样精通; 来到精舍後,她感悟过去的日子实在是颠倒迷茫的人生□—在精舍
□,每个人抱著虔诚的心,无所求的为人群奉献,这种毫无掩饰的人性「真」与「诚」的
真情流露,让她非常感动。

    以前的她,完全不能体会佛陀所说的「人生之苦」,直到参与慈济的志工服务後,看
到医院许多活生生的无常、苦难示现,这些苦、空、无常,让她了解人生苦谛,也开始重
新思索生命的意义。她深感自己应该及时舍弃过去之非从未来之是,於是毅然发心喜舍一
百万元,希望做为慈济基金; 但她告诉我,目前手头不方便,因为过去虽然很容易赚到钱
,可是在抽菸、打牌当中,却也很轻易地把钱花光了。我告诉她:「只要有这分善心,可
以慢慢来。」但她回答我:「不能慢,人生无常,今天我还有能力时,就得赶快做。」结
果她回台北後,便将她位在景美的一间店面卖掉,并立刻将这笔款额送到本会。

    此次我上台北,她每天都来体会慈济精神。她努力改掉过去傲慢的态度与生活习气,
诚恳地待人处世; 她的改变,让周围的人也一起感受到她的亲切、真诚与美丽□□过去她
虽然打扮得花枝招展,□丽夺目,穿最新潮流行的服饰,却不能得到人们真正的喜爱; 而
最近两三个月来,她卸掉浓妆,换上□素的衣饰,时时刻刻带著亲切的微笑,反而带给大
家亲切的感觉和真诚的感受。後来她的同事和她一起来看我,并为她作见证:「我很感动
也很惊讶,究竟是什麽力量让她转变? 由於好奇,所以特地来见师父。」

    事隔不久,她又来看我,她伸出手说:「师父,你看看我的手! 我深深记得到精舍交
善款时,师父的眼睛会恨仔细地注视我的指甲,虽然师父没有作任何评语,但我心□了解
,这是我虚浮的一面,所以回家後我马上将指甲剪短,把指甲油抹掉。」

    这就是尊师,也是重道! 我并没有训示她任何话,可是她认为师父的眼神就是教导的
方针,所以她在言语动作中用心观察,去尊重、去信受、去奉行师训,且实践菩萨道。

    佛法并非只能从师父讲台上的说法中获得,像这位小姐即是因为透过自己的省悟,更
进一步亲身力行与修持,心、行时时刻刻不离教法,才能逐渐让人感动、敬服。所以,学
佛不只要用耳朵听,还要用心看,为人师者的一举一动无不是在教导弟子。能得一善而拳
拳服膺,时时奉守师教,就是时时行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耳闻目视莫非教育                            □
~~~~~~~~~~~~~~~~~~~~~~~~~~~~~~~~~~~~~~~~~~~~~~~~~~~~~~~~~~~~~~~~~~~~~~~~~~~~~~

    耳之所闻,目之所视,无不是教育,但仍需慎重的判别所听所见的事。莲池大师说:
「应知出世投师,须求正见。」我们一定要谨慎选择良师,求得正见。要如何选择良师呢
? 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就是说我们不能只看一个人的外在言语
动作,就断定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应该仔细观察一个人行动後面的动机、目的,长期观察
其言行,甚至看他独处时能否守规如仪,因为大部分的人在公共场所多能自我约束警惕,
但是在自我独处时便会松懈下来,然而,「君子慎其独」:只有君子在独处时会更加谨慎
小心。

    现在很多人只知道好高惊远,不知「道即在眼前」,所以千里之路重在审慎这最初、
最近的一步路,求师之道亦即在此。

    我们要身体力行,修己善群,不可固步自封; 若只是一味的求佛理,而不能在现实生
活中接受人事的历□,又如何能真正回归清净的本性呢? 现在很多人只求理不求事,懂理
而不懂事只知「道理」而不知「事理」。做人能成功是因为能顺应事埋,若违逆事理则容
易导致失败。能在人生道路通行无碍即是顺理,若是人生道路不通,人与人间无法融洽、
顺和、遵守礼节,还谈什麽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确立学习的目标方针                           □
~~~~~~~~~~~~~~~~~~~~~~~~~~~~~~~~~~~~~~~~~~~~~~~~~~~~~~~~~~~~~~~~~~~~~~~~~~~~~~

    不论学佛修行或做人修养,皆要尊师重道,若对师长欠缺尊重恭敬的心理,那也等於
经忽了自己向上学习的精神。

    学习必须有方针,先确定自己要学习的,然後慎重地选择欲达到目标的教导者。各行
各业都有专精擅长的师傅,例如对裁缝有兴趣,这就是目标、方向,那麽就要找一位手工
精细、裁剪高明的裁缝师,才能学得一手好的裁缝技术。否则若想学裁缝,却找一位木匠
师傅,那又有何用呢? 所以,择师在於己志,既然找到自己需要的师长,就要必恭必敬、
买注精神,认真学好这门功夫。

    学佛也是一样,佛陀的智慧超越人间,佛陀教化众生是应众生之需而施教法。为了教
导众生了解佛陀悟得的教理,因而古德将佛法分科别门,区分成各宗派教别,修行者确立
自己的目标方针,然後选择自己依止的宗门,一门深入。

    假如希望师傅将毕生所学的功夫倾囊相授,一定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用心,并且尊
重师傅,如此师傅才会不遗馀力地将所有的技艺传授出来。如果弟子对师傅的态度经慢,
对所学的功天不认真,即使多有涵养的师傅也会失望,最後弟子当然无法学得精湛的技艺
。

    修行要收立竿见影之效,就要依从佛陀所说的教法身体力行,不能另在口头论诵:虽
然起而行总是比坐而言困难,但不付诸行动就好比只是进入药店看药材,而未将良药放进
口中服用,如此,身心的痛根本无法治愈。尽管「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但众生的
痛一定要施以对症之药。修行也是如此,知道道理不难,然而要真正身体力行,则不容易
了。

    在社会上有许多进修研习的机会,出家修行与在社会中学习毕竟不同。出家修行没有
文凭,且不光是听讲、学习而已,而是为了收摄本性,将潜藏在内心的良知启发出来,并
且将良能展现; 不管身心经历多大的磨□和考验,都能有始有终坚持到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出世投师,须求工见                           □
~~~~~~~~~~~~~~~~~~~~~~~~~~~~~~~~~~~~~~~~~~~~~~~~~~~~~~~~~~~~~~~~~~~~~~~~~~~~~~

    莲池大师曾说:「应知出世投师,须求正见,参访请益,莫附邪宗。」起步需有人引
导,因此不能没有师长; 但我们请教法师或有修持、有学德的人,一定要非常注意他是否
具有正见? 听经时也要仔细选择真正能引导我们走向正确方向的人,绝对不可人云亦云,
否则将容易附和邪宗——影直则以直为实,影曲则以曲为实; 如此根本无法分辨本体形态
究竟是曲是直,甚至误以为二者皆对。

    身为佛教徒,要懂得运用智慧,因应时代力行佛法。有一则日本的心故事说:德川时
代,日本天皇的大权完全被德川幕府的将军所执掌,有位江古将军可以说是当时日本的执
政者,天皇只不过是傀儡而已。这位将军的母亲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但是却无正见。

    古时候的人重男轻女,一个人可拥有很多妻室,因大房所生的孩子不见得会是男孩,
故以第一位出生的男孩为父位继承人。江吉的母亲是第二房妻子,一心想生个男孩,所以
她不断拜佛,一位真高密宗的师父引导她祈求生男儿的方法,她果真如愿生了一子,从此
她便由偏房高升正位; 而她的儿子江吉长大後,也成了将军的继承人。

    江吉的母亲不断灌输他一个观念:「妈妈就是因供奉。真言密,才有今日的福报,你
也应该虔信这个宗门。」江吉是个孝顺的儿子,他深受母亲的影响,所以非常信奉真言密
宗。他长大成人後,继承将军的权位,为了事业以致晚婚生子; 他的儿子在大家欢喜庆贺
下诞生後,却不幸夭折了,为人父母者当然心痛欲碎,而老来得孙的祖母更是哀恸不已。

    江吉将军想尽办法安慰母亲都无法减轻母亲的悲伤,最後,他只好请真高密宗两位大
师入宫劝慰母亲。其中一位良光法师告诉她:「你儿子过去生中多造杀业,因此招致你孙
子的短命,你们要多放生。还有□的儿子肖狗,若地想要官运亨通、掌握大权,唯有多护
狗。总之,除了放生、护生之外,还要对狗特别礼遇。」

    江吉将军听了母亲和法师的话,便下令江户[德川幕府所在地]所有的百姓——不准
吃鱼肉,不准杀生,对狗要礼遇,不仅不能杀狗,甚至要尊称狗先生、狗阁下,而且要让
狗住华贵的狗屋,穿绸缎制的狗服。那个时代的人民很多家徒四壁,衣不蔽体,生活非常
困苦,到处有饿殍,但是他对贫黎苍生却没有一点体恤、关怀的心念,反之,有人杀生,
便施以严刑酷罚。

    据说当时有个脸颊被蚊□叮咬的人,因忍不住□而用手挥赶,结果不小心将蚊子拍死
,脸颊上的血迹仍在,旁人见了赶紧为其擦拭。有人看到此事後,居然上告公堂,官厅便
将拍死蚊子的人重打三百六十大板,而连那拿纸擦血的人也因「知杀不告」的袒护罪,而
被判同样的刑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爱护、尊重一切生命                           □
~~~~~~~~~~~~~~~~~~~~~~~~~~~~~~~~~~~~~~~~~~~~~~~~~~~~~~~~~~~~~~~~~~~~~~~~~~~~~~

    护生当然是善意,放生也没有错,但是过於偏爱牲畜而无爱护生民之心,就是执著了
。

    几天前我听到一个类似的情形。有一位慈济委员的先生往生,我知道她家境清苦,再
三交代她:人既已往生,除了节哀顺变,最重要的是虔诚念佛以慰亡灵,仪式尽量隆重俭
省,不要□张浪费,要多为生者著想。她依照我的话去做,不断的念佛,而丧葬费一共只
花了三万元。

    但是,後来她却又听信某位人士之言,花费一万元为亡夫「放生」! 她的经济困苦,
这些钱对她的家计和孩子的学费应该帮助很大,甚至社会有许多贫病众生亟需援助,可是
她欲花钱购买鱼鸟放生,这种作法实在是颠倒啊!

    放生并非坏事,但必须选择正确的方式,而非去购买商人刻意捕捉来供人「放生」的
动物,因为这样等於间接鼓励商人去捕捉,反而是残害了那些动物。佛陀教我们「护生」
,并不是无谓的放生:放生是「见之而不忍杀之」,所以「放其一条生路」; 能同情贫苦
的众生,付出爱心帮助他们,同时启发、阐扬人性良善的一面,这样即是正确的护生与放
生。

    学佛要不偏不倚,循正道而行,如此才不曾盲从、偏差,以致走入旁门左道。生而为
人,必须做的事何其多:利济众生、爱护生灵、尊重一切生命………,并不需要刻意向商
人刻意捕捉来供人「放生」的动物,因为这样等於间接鼓励商人去捕捉,反而是残害了那
些动物。佛陀教我们「护生」,并不是无谓的放生:放生是「见之而不忍杀之」,所以「
放其一条生路」; 能同情贫苦的众生,付出爱心帮助他们,同时启发、阐扬人性良善的一
面,这样即是正确的护生与放生。

  学佛要不偏不倚,循正道而行,如此才不曾盲从、偏差,以致走入旁门左道。生而为人
,必须做的事何其多:利济众生、爱护生灵、尊重一切生命………,并不需要刻意向商人
买动物来放生。要能分辨清楚真正护生、放生的意义,这才是我们要学习的正确佛法。

----------------------------------------------------------------<<待续>>------

        如果我一天处理一份的话, 理论上两个星期就可以整理完这些讲稿, 想
        看全文的人可以直接翻阅 83 及 84 年间的慈济月刊. 我想若处理的太
        快的话, 可能有些人也不会想看, 直接就塞到信箱某个角落去了, 所以
        我维持每天一讲的速度张贴, 一个星期以五到六讲为主.

        我是觉得有必要让新进的慈青乃至於一些骨灰集的老人体认证严法师的
        理念, 所以我会把一些比较早期有涉及理念的部分的文章渐次整理出来.
        希望藉由这样的分享过程, 可以让大家理解到证严法师所体认到的「为
        佛教、为众生」究竟是怎麽一回事.

        若我在多写一堆文字来解释上人为何要这样作、那样作, 难保不会下次
        还有人问我怎麽知道证严法师是怎样想的. 归本究源, 回到初期, 我们
        把时间往回拉, 看看过去是如何, 或许未来该怎麽走, 路就很清楚了.

        这些文章在 83 年的时候, 我曾经像证严法师请示过可以在网路上流传.
        证严法师当场指示文化中心要无限量供应我所需要的资料, 虽然我一直
        没和文化中心直接拿任何资料, 不过就所及的要转上网路分享也需要很
        长的时间了. 要注意的是, 我只请示这个部分而已, 所以请不要拿去出
        版贩卖.

        版权所有为:慈济文化中心、静思出版社等慈济文化志业部门.

------------------------------------------------------------------------------
--
慈济捐款帐户:0688779-1 请注明 921 震灾捐款
为号召更多的人响应救灾行动, 重建我们的家园。请将以下的 HTML 指令加入您的首页

Ξ Origin: [鹿苑]五明学馆  [FROM: 140.117.100.125]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