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之孝与出世之孝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发信人: Shishimaru@Lion (欣厌), 信区: BudaMagazine
标  题: 净因三要--世间之孝与出世之孝
发信站: 狮子吼站 (Thu Sep 30 15:22:51 1999)
转信站: Lion

[ 本文转载自狮子吼站 tzuchi 版 ]
[ 本文原作者为: kftseng.bbs@buddha.nsysu.edu.tw ]

□□□□□□□□□□□□□□□□□□□□□□□□□□□□□□□□□□□□□□□
□                                                                          □
□                       净因三要 -- 世间之孝与出世之孝                     □
□                                                            证严法师      □
□                                                                          □
□□□□□□□□□□□□□□□□□□□□□□□□□□□□□□□□□□□□□□□

    世间人此生的生命,是承接著过去生所造的业缘,而成为这一世的「报体」。这一生
□若家庭很幸福,天妻、子女都能和睦,是因为过去生结了好缘,此生再来相互报恩,所
以能「亲慈子孝」——为人父母者,尽到扶养子女的责任:为人子女者,能够懂得「反哺
之恩」,回报父母为子女付出的爱,善尽物质奉养之孝。这都是过去生所结下的好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千古衣冠共一丘                               □
~~~~~~~~~~~~~~~~~~~~~~~~~~~~~~~~~~~~~~~~~~~~~~~~~~~~~~~~~~~~~~~~~~~~~~~~~~~~~~

    佛教中称凡夫是「分段生死」,——一生只有短短数十年而已,而其中离不开生、老
、病、死:凡夫不知道人除了身躯以外,还有永生不亡的「慧命」。

    世俗人孝顺父母,终究是短短数十年的时间,只是略尽物质生活上的孝养而已,然而
这些物质,父母最终什麽也带不走。

    真正要孝养父母,应该增长父母的慧命,不让父母因为这个家而造业,否则到了临命
终了,他们带走的,只是这一生中争斗所造下的业,所有生命中曾经拥有的物质,一样也
带不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出家乃世间的大孝                             □
~~~~~~~~~~~~~~~~~~~~~~~~~~~~~~~~~~~~~~~~~~~~~~~~~~~~~~~~~~~~~~~~~~~~~~~~~~~~~~

    出家之孝不是注重物质上的奉养,而是为了增长父母的「慧命」。

    我们现在得人身,是因为与父母有一分缘,藉由父母生下此身。在我们幼小时,父母
用心地扶养、教育,让我们得以有今天健康的身体、培育正当的思想,能够判断、选择正
确的道理,这都是父母的恩德所赐。在家人只尽物质之孝,出家人则必须尽一分真性、超
凡的慧命之孝。

    古德云:「出家乃是大丈夫事」,「出家是报七宗八祖之恩」,出家不只可以度过去
的父母及现在生养的亲恩,还可以度未来的父母恩。为什麽出家可以报这麽多的恩呢? 因
为佛陀的教法不只教我们如何做人,还教我们如何超凡入圣,迈向成佛之道; 他不仅教育
我们这一生中要生活得快快乐乐,还教我们解脱自在以及培育永生不死的慧命,让我们以
世间最真、最透彻的道理,照澈过去、现在与未来,不但可以自悟,还可以悟他。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也就是早晨若能听到一句真理,即使晚上死去地无
遗憾。可见一个人拥有物质享受,并非真正的快乐; 真正踏实、快乐,能够救助我们心灵
的,唯有「真理」。

    孔子追求真理的态度,是如此认真,可谓处世之圣人; 身处社会中人都要追求真理了
,何况是要超凡到圣域的我们,当然更不能离开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白骨如山,历劫亲情                          □
~~~~~~~~~~~~~~~~~~~~~~~~~~~~~~~~~~~~~~~~~~~~~~~~~~~~~~~~~~~~~~~~~~~~~~~~~~~~~~

    有一次,阿难跟随佛陀走在路上,看到坟场上有一堆白骨,佛陀就同那堆白骨五体投
地恭敬礼拜。阿难看了觉得奇怪,佛陀乃人天的导师,为什麽在坟场上看到一堆骨头,会
如此虔诚恭敬呢?

    古代印度与中国的葬礼有所不同,在中国,人若死了,就用棺木装好以土掩埋,并立
一个墓碑,做为永久纪念,这叫做「埋葬」。而在印度,人若过世则多用「天葬」——他
们将死去的人搬到山坡上,任其风吹、日晒、雨淋,自然腐烂,让鹰鸟吃他的肉、□蚁啃
蚀他的骨头,并且让雨露洗□成洁净的白骨。他们认为以大自然来洗□最终的人身,最具
生命意义,所以印度古代皆用「天葬」处理死者的躯体。

    阿难向佛陀提出他的疑问:「佛陀啊! 这些白骨与佛有什麽关系呢? 」佛陀开示:「
阿难! 这堆积如山的白骨,都是我过去累生累世父母的白骨所累积起来的,不只如此,将
来还有更多的白骨,都是我未来的父母。」

    在人生道上,一生有一对父母,这些堆积如山的白骨,都是佛陀过去生的父母所遗留
的,可见佛陀在人生道上来来回回,从无止尽之期,不只有过去、更有未来。佛陀的修行
,是为了报父母恩而修行的,是为了开导一切众生而成佛的。在天道,天人寿命长、物质
丰,所以没有机会学佛; 唯有在人间显现出众生的形象、短暂的寿命、污染的情爱,才可
以藉境□心,修行成佛。

    为报大恩、觉长情,出家人的孝是辞亲割爱——舍去凡俗短暂的亲缘,才能扩大心量
成超越过去与未来的觉有情。我常常说,凡夫的情与爱是迷情、迷爱,是小我的染爱、小
我的迷情; 菩萨的爱与情是觉悟、清净的感情。而要求得觉悟、清净、大爱、长情,一定
要先割舍小爱、私爱及短暂的情。

    那麽,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到底有什麽分别呢? 在家人随心所欲,想做什麽就做什
麽,像一匹未戴上鞍辔的野马,所行走的路也没有规则可循,可说是随「欲心扩散」,享
受人生一切的物质生活,此即是在俗染欲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信心.毅力与勇气                            □
~~~~~~~~~~~~~~~~~~~~~~~~~~~~~~~~~~~~~~~~~~~~~~~~~~~~~~~~~~~~~~~~~~~~~~~~~~~~~~

    出家是要收摄欲念,约束欲心:就好像为脱□迷途的野马佩上马鞍,有所制约。出家
人一定要具足三种条件:

    一、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要走入康庄的菩萨道,必须从「信」开始,不只要
有「信」,而且是坚定的信。

    二、毅力。不仅要信「佛」的道路,还要相信自我有坚毅的力量。「千里之路始於初
步」,不论路有多远,不管我们的能力有多少,总要随分尽力去完成要走的这条路,此即
是「毅力」。

    三、勇气。人生的道路,难免会有坎坷不平的时候,但我们一定要有勇气突破人生的
历□,肯刻苦耐劳才可达到目标。

    随著经济的富裕与繁荣,我们享受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成果,更应该走入社会,为苦难
众生尽一分力量。而修行者更要拿出苦行僧的精神,除了控制自己的心念不受社会物欲与
名利所引诱,并且要付出爱心及无私的悲心,扩大清净的感情,去爱护一切众生,若能如
此,就可称做现代的修行者、现代的宗教家了。

    我们的身躯来自父母,由父母所赐与,因此一切举动、造作,无一不是父母的功德,
我们若能够造福人群,父母也是间接得到福德。所以,出家修行者要好好利用时间,尽守
本分,做好分内应该做的事情,绝不可被现代社会物欲潮流所动或被名利诱引,要自我警
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慈济原是大洪炉                             □
~~~~~~~~~~~~~~~~~~~~~~~~~~~~~~~~~~~~~~~~~~~~~~~~~~~~~~~~~~~~~~~~~~~~~~~~~~~~~~

    修行就是磨□,藉环境以□心,藉事来养心。欲藉环境修□心性,藉人事修养人生,
必须经得起磨□。

    打铁店里有很多废铁和丢弃的杂铁,想把这些废铁再还原打造成良好的用具,一定要
丢进炽热高焰的洪炉里,经过烈火烧炼、熔化,才能将废铁再还原。但是,并非只将它熔
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器具,一定还要经过大铁□的敲击、打造:经过□打後,再丢进洪炉
烧炼,然後再次拿出来敲打。这期间不知道要经过几次的热火,不知要经过多少次的敲打
、锤□,如此不断重复,才能制造出理想的良器。

    佛法有如洪炉; 废铁犹如凡夫顽固的心。众生长久以来,轮回在三界六道之中,使清
净的本性,不断在其中受到污染,染著「爱、欲、自私、贪、□、痴、慢、疑……」等习
气。我们想要回复「人之初,性本善」的清净心性,一定要经过教育及洗□。

    什麽样的教育,可以洗掉污染心呢? 佛法□□佛陀超凡的智慧,能将众生刚强的心折
服。众生的心像长期使用过的废铁,刚强、坚硬又顽固,唯有佛教大智慧的教育,才可以
将如此刚强的心念洗□清净。

    大部分人听闻佛法之後,都会自省过往的错误,并且想改正。但是回到现实生活中没
多久,他还是照样有染著的心,仍然还有贪、□、痴、慢、疑等种种习气,在日常身行中
,还是同样会有计较之心。这就像废铁丢入洪炉里烤炼,没有敲打一样,等火的热度退了
以後,又还回本来的废铁,一点都没有改变原质。

    因此,除了听闻佛法之外,我们还要身体力行,在生活中的每个当下,发挥我们的爱
心,不畏辛劳地奉献、付出。学佛首重力行、实践」而慈济就是用佛教的精神,力行菩萨
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                          □
~~~~~~~~~~~~~~~~~~~~~~~~~~~~~~~~~~~~~~~~~~~~~~~~~~~~~~~~~~~~~~~~~~~~~~~~~~~~~~

    人生旅途中:难免曾遇到逆境和不如意的事情。曾经有一位委员从台北回来,他告诉
我:「慈济的委员不好当,责任很重。」我问他:「有多重啊? 」他回答:「我每劝募一
户参加「慈济日之後,都得保他阖家平安,否则下回要再去收善款,就很难了……。」他
又说:「当然,我希望每一个人参加功德会以後能够发欢喜心,也能平安幸福,但是,毕
竟人生无常啊! 」

    他提到,有位热心的会员认为「乐捐就是造福,家里便能平安」,所以全家参加捐款
的行列。有一段时间,那会员觉得参加功德会以後,家中不如意的事情一直在改善,现在
什麽都如意了,她很高兴,所以又发心去劝募别人,总共邀了十几位朋友加入会员。但是
过一段时间,有一次她发现徵信的名单将她儿子的名字印错了,便非常生气地责问委员:
委员到分会查询,结果帐目没有错。但是这位会员还是气难消,见到朋友就诉说此事,她
说:「我不是怕钱不见,我怕的是名字不对,佛祖就不认识我。这样一来就没有感应了。
」

    另外一个例子是——一位委员向会员劝募,请会员发心捐款为慈济医院购置病床。会
员说:「好啊! 我愿意乐捐。」於是他捐了两张病床的善款。过了一段时间,他打电话向
委员询问:「我用两个名字乐捐病床,最近我身体不太舒服,可能乐捐的病床有人躺著,
所以找才会生病。」

    佛陀有言:要念念善因,我们做好事,功德是出於一念的善良,善心一动,就已经播
下善因种子了。希望大家不要执著,我们发心,便是种下善「因」了,无我相的布施就会
有无量功德; 若斤斤计较,有贪欲、污染的心,如此纵使有功德,也是非常的微小。

    所谓「种如是因,必定得如是果」。例如身体产生病痛,怎能说乐捐的病床有人睡,
就会生病?也不可以因为在走路时,脚踢到石头,就认为自己今天做了好事,为什麽没有
受到保佑,却让脚踢到石头? 其实,说不定你是心有「杂念」,正想著许多的污染□□贪
、□、痴……心不在焉於是走路踢到石头; 踢到石头後的那一念「痛」,才使你警觉本性
啊!

    希望大家能够拿出「正念」的精神,正确地学佛。

    入佛门有很多种方法,有的人说:「只要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
世界。」其实,《阿弥陀经》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并不是光
念佛号就可以求登西方极乐世界,人若没有「大福德」、「大善根」因缘,绝对无法往生
西方极乐世界。「大福德」就是利益人群,随分随力做好事,随时把握机会去救人:「大
善根」就是拿出智慧,以「无我」的精神,为佛教、为众生付出良能。

    人生在世,最有意义的就是要利益人群、服务众生,将普天下老者当做自己的父母,
将幼小者视为自己的孩子,把年轻同辈者当做自己的手足——视人人为我的亲人、手足与
子女,以慈母的心来待人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个冷酷无情的毒子                             □
~~~~~~~~~~~~~~~~~~~~~~~~~~~~~~~~~~~~~~~~~~~~~~~~~~~~~~~~~~~~~~~~~~~~~~~~~~~

    现代人多数不知敬爱自己的父母,只会疼惜自己的子女。看看目前的社会,老人间题
日益严重,有不少社会人士建议慈济筹建疗养院和养老院,这实在令人痛心,为何有这麽
多老人无法享受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之乐呢?

    几天前,有一位年轻人将母亲送到慈济医院,他母亲因心脏血管破裂,病况相当危急
,被送入加护病房。医师检查後表示:「这个病例目前我们无法处理,她必须开刀动心脏
手术,需要很多心脏专科医师参与、协助。师父,我们是否尽快将她转送到台北? 」慈院
启业才三个月,设备尚未齐全,救人第一,因此我回答:「只要她的家属愿意,我们立刻
联络台北的医师,送她到台北救治; 至於交通问题,我们可以为她租小飞机。」

    我们与台北的医师联络好,只要这位患者一到达,随时可以进入手术室开刀。医师又
说她家境困苦,我说:「这是救人的时候,不是谈钱的时候,只要有得救的希望,我们就
要全力救治。」医师便与她的家属商量此事,她儿子说:「到台北治疗的医药费我负担不
起,即使免费找他没空去照顾。」医师耐心地为他分析:「她才四十五岁,身体其他器官
的功能都还不错,现在还来得及救治,若再拖延就药石罔效了。」没想到他却回答:「那
麽,我将她带回家好了。」医师无法和他达成共识,便说:「那就暂时让她留在加护病房
观察吧。」她儿子又说:「她的心脏已经这样了,还住院干嘛? 」於是强将病人推出加护
病房,医师大声喝阻,但他依然故我。结果,被推出加护病房的母亲,乘电梯下楼後便过
世了。

    看看这位儿子对待母亲的态度,实在令人感慨! 佛将一切众生视为自己的子女,用「
慈母心」对待一切众生; 子女对待父母,若能够像父母对子女一般,无怨尤的牺牲、奉献
,这样温馨的画面将是多麽美好啊!令人感慨的是,现在为人子女者,能对父母「承顺颜
色,以尽孝养」者,真是愈来愈少了。

--------------------------------------------------------------<< 2 待续>>-----
--
慈济捐款帐户:0688779-1 请注明 921 震灾捐款
为号召更多的人响应救灾行动, 重建我们的家园。请将以下的 HTML 指令加入您的首页

Ξ Origin: [鹿苑]五明学馆  [FROM: 140.117.100.125]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