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良师,专心依从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Shishimaru@Lion (欣厌), 信区: BudaMagazine 标 题: 净因三要--选择良师,专心依从 发信站: 狮子吼站 (Thu Sep 30 15:23:05 1999) 转信站: Lion [ 本文转载自狮子吼站 tzuchi 版 ] [ 本文原作者为: kftseng.bbs@buddha.nsysu.edu.tw ] □□□□□□□□□□□□□□□□□□□□□□□□□□□□□□□□□□□□□□□ □ □ □ 净因三要 -- 选择良师,专心依从 □ □ 证严法师 □ □ □ □□□□□□□□□□□□□□□□□□□□□□□□□□□□□□□□□□□□□□□ 参学求法一定要尊师、重道,同时要秉持正知正见,才不致有所偏差。 人生苦短,普贤菩萨警众偈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今日既过,生命亦随之减 少一天; 要时时自我反省过去不正确的观念、行为或思想,是否随著岁月消逝、寿命减损 而日益减少呢? 修行就是要日日精进,将过去错误的观念,一天天地改正减少,并将正确 的观念,一日一日地充实增加,如此慧命才能增长。 佛教所蕴含的教育,是人生最活泼、最实在的教育,是我们人伦、教育、文化的前导 者,学佛也当配合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潮流□□今日社会教育普及,学识智力水准提高,不 同於古时的生活背景,若仍然停留在一般的民间信仰□□人家说什麽,你就做什麽,这就 不是宗教真正的宗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择师要正确,用心要专注 □ ~~~~~~~~~~~~~~~~~~~~~~~~~~~~~~~~~~~~~~~~~~~~~~~~~~~~~~~~~~~~~~~~~~~~~~~~~~~~~~ 莲池大师云:「应知出世投师,须求正见。」是说在五浊恶世中学法,即是学习让心 不受染著,能以超脱常人的智慧看待人事物; 而想要真正超俗,一定要有正见。 参学求法必须谨慎选择自己的方针与目标,以免产生偏差,否则会「差之毫□,失之 千里」。假设人云亦云,今天听这个法有道理,就开始用心於此,明天听那个法不错,又 开始用心於彼,时时处在开始的阶段,则永远停留在第一步而无法再往前迈进。选择必定 要正确,心念一定要专注,有了正确的选择之後,就要认真致力。 德蕾莎修女为苦难众生付出的感人事迹,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她付出一生的时间, 以悲天悯人的慈爱心照顾病苦垂危苍生,让他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尊严,这是她终身所依 皈的宗旨,她伟大的爱心与胸怀,就是菩萨精神的表现。 我们都是抱著救济贫病众生的心来到慈济,慈济志业与德蕾莎修女的博爱精神其实是 相同的。慈济人以佛陀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精神为依皈,这是我们一生的理想,大 家要尽全心、尽本分地珍惜、把握人生,身体力行爱一切众生,这就是慈济人的正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慎选依止之师 □ ~~~~~~~~~~~~~~~~~~~~~~~~~~~~~~~~~~~~~~~~~~~~~~~~~~~~~~~~~~~~~~~~~~~~~~~~~~~~~~ 修行要依循自己所选择的宗旨、志向,如果宗旨一偏,则目标就差了。人生几何? 一 生能有多少日子任我们磋跎? 所以,学佛修行除了宗旨、观念必须正确外,最要紧的就是 选择明师。 莲池大师曾经开示择师之道——「应知出世投师,须求正知正见; 参访请益,莫附邪 宗:要明罪福之因,审辨正邪之利; 正则成佛,邪则成魔; 是以如来知师非而舍去,千择 师善者而从之。观古圣之如斯,何今人而不尔? 」 这段话是说,佛陀的教法有八万四千法门,而一生中有多少个日子、多长的寿命让我 们样样学习呢?所以,专心正念才是修行的宗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罪福不离身口意 □ ~~~~~~~~~~~~~~~~~~~~~~~~~~~~~~~~~~~~~~~~~~~~~~~~~~~~~~~~~~~~~~~~~~~~~~~~~~~~~~ 学佛最主要就是要「明罪福之因」——明辨何者是罪业? 何者是福业? 造罪或造福,都不离「身、口、意」三业:「身」□□多杀、多淫; 「口」——妄言 、恶口、绮语、两舌;「心」□□贪、□、痴,这些都是罪业的因。 能爱护生灵、不淫不杀,亲手遍布施,身体力行爱护一切众生,生活守节无染污,这 就是「身」的净业之因。至於「口」的净因,则是时时劝导、调和众生的是非纷争,令其 去除恶念,趋向善道,这就是口的净业。若心能不贪求,常生施舍心:不生□怨,时时有 慈悲、柔和、善顺的心念; 不痴妄,时时向正确的道路行进,所谓「形正影端」,能心存 正念,则身行必定端正,这就是「意」的净业。所以,要时时培养慈悲、喜舍、正念的心 ,这就是「福业」,修行的关键也在於此。 学佛能否邪正分明,在於「审辨」□□仔细谨慎地分别邪正。身、口、意若正,则能 成佛,三业若不正,则成魔; 也就是说修行的观念正确,则一切动作、行为皆正; 观念一 偏差,则一切动作都是邪行、邪思,也就是魔业,因此必须非常小心谨慎。 「因」是由观念、心念、心田中所培养,种下正因则成佛,种下邪因则成魔,所以, 学佛发心必定要非常慎重。修行者若能改正过去的陋习、错误的观念,行於正道,则能达 到成佛、证菩提的目标; 反之,如果不能舍弃过去的陋习、修改过去的偏执,反而更加深 一分执迷不悟,到最後终会成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吾爱吾师,当择善而从 □ ~~~~~~~~~~~~~~~~~~~~~~~~~~~~~~~~~~~~~~~~~~~~~~~~~~~~~~~~~~~~~~~~~~~~~~~~~~~~~~ 「是以如来知师非而舍去」□□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曾为太子,因为体悟到人间生 老病死的苦,而舍离荣华离开皇宫。在外最初五年的时间里,他到处参访婆罗门教,後来 觉得此非解脱的道路,所以立即舍去。我们求师问道所依止的人,如果言论、行为不能合 於人生正道,就应该再寻找正确的明师。 「子择师善者而从之」——佛弟子应该好好选择真正的正道、至善之师,并终生奉行 。孔子在论语中明确地教导我们如何选择师长、如何尊重师道,必须「择其善者而从之」 ,要「得一善而拳拳服膺」、「就有道而正焉」,入世的教育是如此尊师重道、如此慎择 师长,何况是出世修行的人? 「观古圣之如斯,何今人而不尔? 」——释迦牟尼佛在无数过去生、无量劫以前,即 不断地出现人间,不断地以身行示法,教导我们如何修行,如何选择师长,如何舍身为人 。佛陀是时时刻刻现身於人间的,可惜凡夫的肉眼不能看见如来的真法身。孔子与佛陀都 是显现於世间的古圣先哲,他们的行谊一直流传至今,今人为何不能效法圣人之节,追从 圣人之迹呢? 我们不妨仔细观察周遭人的言行举止,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何者是善,何者不善,大家需好好用心分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悟得正道,一生依止 □ ~~~~~~~~~~~~~~~~~~~~~~~~~~~~~~~~~~~~~~~~~~~~~~~~~~~~~~~~~~~~~~~~~~~~~~~~~~~~~~ 能源大师曾引先哲的言论教导後学:「学道,悟之为难; 既悟,守之为难; 既守:行 之更为难; 今当行时,其难又过於悟守。盖悟守者精进坚卓,勉在己躬而已; 唯行者必等 心死誓,以损己益他为任。若心不等、誓不坚,则损益倒置,便堕为流俗。是宜□畏。」 「学道,悟之为难」——是说要真正体会道理中的精粹,实在不简单,所以孔子说: 「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若能听到一句真理,深加体悟,并且心与理合一,即使晚上死 了也不遗憾。一般人常常在听道理、讲道理,但是有多少人真正体会道理中的真髓呢? 所 谓「得一善而拳拳服膺,日於斯,夜於斯,时时刻刻行於斯。」能够早晚时时刻刻依理行 事,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言谈举止、行为动作合於道理,就是真正体悟道理的真髓了。 我创办「慈济功德会」的目的,在於「为佛教,为众生」,这就是我遵从师教所体悟 的真理,也是我一生依止与遵循的法则; 而要真正体会为什麽要「为佛教,为众生」,必 须先体会人生的真谛,能体会就叫做「悟」。 「既悟,守之为难」——要一生一世固守所悟得的道理,热心不退、恒心不灭的坚持 下去,实在很难啊! 不过,在慈济这个团体里,以精舍常住众为例,他们任劳任怨,为了 志业工作而默默奉献毫无怨言,这就是「守」:工作人员以「志业」的精神投入「职业」 ,不计较时间、工作分量,专心致志奉献一己之力,这也是「守」——守其职志。至於慈 济委员呢? 慈济创办二十几年来,每月增加不少委员,他们不是三个月、五个月短时期的 发心,而是持恒长心,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日日为慈济济贫教富工作奔忙,这也叫做「守 」。他们能够体会佛陀的慈悲、体会慈济志业的深远意义,因此身体力行此志愿,这就是 「悟而守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甘愿做,再困难也能行 □ ~~~~~~~~~~~~~~~~~~~~~~~~~~~~~~~~~~~~~~~~~~~~~~~~~~~~~~~~~~~~~~~~~~~~~~~~~~~~~~ 「既悟,守之为难」——奉持善法後,要进一步力行时,也是很困难。 然而,慈济人长期不断地为志业努力奋斗,不管风霜雨露,不论烈日酷阳,一样奔走 於长街陋巷,这股精神与毅力,让很多困难的事迎刃而解,这就是菩萨精神的发扬。只要 甘愿做的事,即使再困难艰钜,都能欢喜信受乐意奉行; 如果是不情愿做的,即使再轻松 也觉得困难。 「今当行时,其难又过於悟守。盖悟守者精进坚卓,勉在己躬而已」——修行者当要 开始实行的那一刻,才深深觉得这比悟道、守道更加困难,因为是要从自我勉励进一步到 力行实践的阶段。一生守身洁志,将身戒规矩守好,坚定心念,没有一曝十寒,没有朝秦 暮楚,不致三天精进,七天懈怠:不过,这都只是「勉在己躬而已」——只是身体力行、 独善其身而已。 诸位应该感到很欣慰,在慈济世界里,大家持守「难行能行」的志节,如此一来,一 切的「难」,似乎部已不算是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贯彻利益众生的宏愿 □ ~~~~~~~~~~~~~~~~~~~~~~~~~~~~~~~~~~~~~~~~~~~~~~~~~~~~~~~~~~~~~~~~~~~~~~~~~~~~~~ 「唯行者必等心死誓,以损己益他为任」——修行的人,要立下誓愿,以平等心、平 常心做好自己的本分事,不可认为「我会做的,你不曾做」而心生骄傲。这种利益群生的 任务不只到死为止,佛教有「倒驾慈航」的说法,不仅要一生一世不改变心志,还要有来 生再续未竟志业的誓愿,再回到婆婆世界继续济助苍生的工作。 有人问我:「师父,□以後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 」我毫不考虑的回答:「我不要 到西方极乐世界,我想再生为人,因为人间需要我们! 」每个人都应该要有这种以牺牲自 我、利益他人为责任的誓愿,而且坚持贯彻,永不改变心志。 「若心不等、誓不坚,则损益倒置」——若无平等心、誓愿不坚定,一心以利益自己 为前提,则容易颠倒是非; 只要一念心颠倒,行为就颠倒了。所以又说「是宜□畏」—— 种正因则得正果,终至成佛; 若种邪因,就会走入偏邪的魔道成为魔。对於这种因果循环 ,应该心生警惕。 在学道路上倍守与力行,虽然世人以为困难,但修行之人如果能择师而行、择善从之 ,事事勇猛精进,一切便不以为难了。 ---------------------------------------------------------------<< 5 待续 >>--- -- 慈济捐款帐户:0688779-1 请注明 921 震灾捐款 为号召更多的人响应救灾行动, 重建我们的家园。请将以下的 HTML 指令加入您的首页 iwin=window.open("http://www.tzuchi.org.tw/taiwan.htm","iwin", 'status=no,toolbar=no,location=no,menu=no,width=350,height=260'); Ξ Origin: [鹿苑]五明学馆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