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禅与四念处之探讨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Date: 05-29-95    Time: 12:02p     Number: 1110
     From: MERLIN MAJ                    Refer: 0
       To: AB TSAI                    Board ID: TLBBS           Recvd: Yes
  Subject: 四禅                             48: 宗教玄学       Status: Public
-------------------------------------------------------------------------------
        对不起,蔡先生有件事想请教您。
        我最近看张澄基先的佛学今铨中禅定的部份,有个疑问?
        我将其原文引一段出来,请您指教一下。

        ---------------------------
        关於四禅有"念清净"之一支,在"禅法要解"释曰:

    ..,复次,第四禅名为真禅,馀三禅者,方便阶梯,是第四禅譬如山顶,馀三禅
定如上山道,是故第四禅,佛说为不动处,无有定所动处故,有名安稳调顺之处。是
第四禅相..,行者得此第四禅,欲行四无量心,随意易得,欲修四念处,修之易得,
欲得四谛,疾得不难;欲入四无色定,易可得入..

    以上很清楚的说明第四禅的重要性,为一切入道之枢纽。居四禅之位,则四通八
达,各种解脱、证悟,及神通等极易成功。前面说过佛家之禅定实在可以止於四禅,
不必再"向上"去争取什麽是四空定,徒增复杂及纷扰。何况四空定亦根本不能导致解
脱,且有陷入长期无想定的危险,何必去争取呢? 佛家讲四空定,或四无色定,大约
因佛陀先从外道学得此四空定,而知其不究竟,为了表示佛法超胜,故在四空定之上
别开灭受想定,..四空定的根本意识究竟是怎回事,实在难以是摸,其细节亦更人迷
惑。今天吾人谈色界四禅己经是非常困难了,但四禅之基本意义,尚可大致的予以臆
测。谈四空定则臆测亦不大可能。无论中国,西藏或南传的佛典,谈四空定者皆不能
满足我个人最低之求知欲。多年前在纽约我曾以四禅、八定的问题问铃木大拙氏,他
索性痛快的说:根本不要去理会这一套没有价值的事!"
我不同意他的这种看法,我认为四禅及四空定皆有其价值,尤其四禅确有极大之价
值。但四空定之价值及意义,吾人今天实在不太容易知道而已。
        ---------------------------

        我的问题是:

    1.他书上认为修禅,净,密者,不一定会经过所谓九次第定,因为其修持的路
      手与佛陀当时所教的那一套很不一样。此说正确吗?

    2.他提到佛陀般涅盘时,是由第四禅入,我没有看过此说,不知您见过经上是否
     有此记载吗?

    3.因此他的书中,似乎有意著重今人应可舍去谈四空定,如果走四禅八定的路子
      到达四禅时应直接悟入甚深之无我观而证解脱了,此说您认为可行吗?

    4.另外似乎有经论认为除非想非非想处定外,其他皆可发起无漏,甚至未到地定
     亦能能发起无漏,而被称为电光三昧,如此说来解脱是否不一定非经四禅八定不可?


===============================================================================
     Date: 05-29-95    Time: 12:58p     Number: 1111
     From: AB TSAI                       Refer: 1110
       To: MERLIN MAJ                 Board ID: TLBBS           Recvd: No
-------------------------------------------------------------------------------
Maj 兄, 您好:
MM> 我最近看张澄基先的佛学今铨中禅定的部份,有个疑问?
MM> 我将其原文引一段出来,请您指教一下。
     这个问题古来就有所争议, 不外乎是谁比较厉害的门户之见。
     我就所知的一些和您参考看看。

MM> ---------------------------
MM> 关於四禅有"念清净"之一支,在"禅法要解"释曰:
MM> .......,复次,第四禅名为真禅,馀三禅者,方便阶梯,是第四禅譬如山顶,
MM> 馀三禅定如上山道,是故第四禅,佛说为不动处,无有定所动处故,有名安稳调
MM> 顺之处 。是第四禅相.......,行者得此第四禅,欲行四无量心,随意易得,欲
MM> 修四念处,修之易得,欲得四谛,疾得不难;欲入四无色定,易可得入.......
MM> 以上很清楚的说明第四禅的重要性,为一切入道之枢纽。居四禅之位,则四通

     这一段本身就有问题。「修四念处要先有四禅才能易得」?
     这句话好像说「有博士学位的人来念国中比较容易毕业」一样。
     《别译杂阿含#102》世尊初成道, 而作是念:「有一道能净众生
     使离苦恼,亦能除灭不善恶业,获正法利」,所言法者即四念处。
         没有四念的基石,何来四禅之屋。

MM> 八达,各种解脱、证悟,及神通等极易成功。前面说过佛家之禅定实在可以止於
MM> 四禅,不必再"向上"去争取什麽是四空定,徒增复杂及纷扰。何况四空定亦根本

     四禅不是佛所教的最高境界,禅(Dhyana)是一种能力,但是它和
     能不能得道无关。禅定就是空定,空定就是禅定。把禅界定在色
     界,空定便认为是在禅定之上,这是很可笑的说法。我认为这样
     分类的人至少没真正读过阿含经和华严经。

MM> 我的问题是: 1.他书上认为修禅,净,密者,不一定会经过所谓
MM> 九次第定,因为其修持的路 手与佛陀当时所教的那一套很不一样。
MM> 此说正确吗?

     这是把「禅」定义在「宗」的层次上, 和他宗一起讨论的。九次
     定地是必经之地,世尊在在言明「渐次修习」的道理,凡是可以
     速成的,都非佛法。但是解脱的知见不一定要渐次修习,它是可
     以顿悟的,然而悟後不能真正解脱,要「想办法去除烦恼」,这
     就要功夫了。

MM> 2.他提到佛陀般涅盘时,是由第四禅入,我没有看过此说,不知您见过经上是否
MM> 有此记载吗?

     有的,但是张先生把「禅」的意义弄错了。这里我简单的说明一下,
     禅(不是宗)是修行者洞悉宇宙真相的能力,具有这个能力的人才有
     可能有智慧(般若),但是能不能有智慧还得要再看修行者的本性如
     何而定。

         例如提波达多他有四禅的能力(别杂#3),示现神通比世尊更花
     俏,大迦叶、舍利弗、目犍连等都是,甚至於世尊都当众称赞大迦
     叶的神通,要弟子们不要以大迦叶穿破衣不洗澡而看轻他。

         四禅的能力是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的副产品,初禅者可以洞悉
     宇宙的真相,二禅者知道小千世界,三禅者中千世界,四禅者大千
     世界,这些修行者以肉身来去诸天「如伸臂顷」连懒腰都不必伸,
     一伸手就到了。(详见杂阿含)

         但是这些能力是依附在人(肉)身的,也就是说没有人身就没有
     禅,所以世尊入灭时,四禅也跟著结束(大般涅盘经)。也可以说四
     禅是肉身结束,进入四果的开始。想想也是,不管我们是否已得阿
     罗汉果或其他果,要不要再来都是这个肉身灭後才开始有意义的。
     在往生之前老婆小孩仍得养,出家人就参禅打坐仍得照作。

MM>3.因此他的书中,似乎有意著重今人应可舍去谈四空定,如果走四
MM> 禅八定的路子 到达四禅时应直接悟入甚深之无我观而证解脱了,
MM> 此说您认为可行吗?

     入了四禅仍会住到无间客栈,提婆达多先生就是一例。会不会解脱
     要看他是否证得(实际成为)四果,提先生有四禅,可是连初级的果
     都不是,仍是凡夫一个。要解脱仍是要靠四念八正道等。

MM>4.另外似乎有经论认为除非想非非想处定外,其他皆可发起无漏,甚至
MM> 未到地定 亦能能发起无漏,而被称为电光三昧,如此说来解脱是否不
MM> 一定非经四禅八定不可?

     两者无关。渐次修习佛法的人一定会经过四禅。但是解脱的知见,
     则不必如此,那是四念处就能作到的,四念处是打开电视看节目,
     四禅的人知道电视是如何运作的,不过他也必需要打开电视才能
     看到节目。
                                      -- AB Tsai --



* Origin: ◇ 南无护法韦驮尊天菩萨 ◇ (3:111/4)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