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数则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ccc@pivot (毛毛虫), 信区: Buddhism
标 题: 法语数则
发信站: 中兴大学天枢资讯网 (Mon Jun 19 20:58:56 1995)
转信站: pivot
勿因耳闻而轻信,道听涂说本无稽;
不以传统而妄信,历代传说多谬奇;
众人谣言不可靠,毫□之差失千里;
迷信教条未见安,经典所载非无疑;
师长训示固可贵,慑信权威非所宜;
凡事合理方可信,且需益己复益人;
必俟体察分析後,始能虔信并奉行。
#羯腊摩经#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
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众生渡尽,方证菩提。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
-六祖坛经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华严经
清净为心皆普陀,慈悲济物为观音。
-太虚大师
凡圣等一,无自无他;
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逆顺风静,冥顺於法;
安住性净,寂然无为。-达摩祖师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若人欲识佛境界,当需自净其意如虚空。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为他人得离苦。
要问前世因,今生得者是;
要问後世果,今生修者是。
诸法因缘生,亦由因缘灭;
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亡罪灭两俱空,此则是名真忏悔。
不管人家对不对,自己一定要对。
做对了,是应该的;做错了,赶紧忏悔。
点燃你自己的明灯,没有人会给你解脱。
认识自己,达到涅盘,你就是佛。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为中道义-中论
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般若心经
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馀;不能省察,
纵然阅一大藏经也无用-印光大师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心经
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
无有恐布,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心经
今日易逝,明日不多;
时不待人,刹那无常;
即心即佛,一念觉省。
众生无边誓愿渡,烦恼无边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往昔所造诸罪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我今一切皆忏悔。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可作佛。
-涅盘经
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我不敢轻於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法华经
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担忧未来,
不执著过去,你的内心就会平静。
--释迦金言集
心地能平稳安静,触处皆青山绿水。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翠竹黄花,皆是般若;一色一香,无非中道。
虽行於慈,而於诸众生无所爱恋;
虽行於悲,而於诸众生无所取著;
虽行於喜,而观苦众生心常哀愍;
虽行於舍,而不废舍利益他事□ -华严经
只有不变的人,才可随缘。
以不变之身,随天下之缘□
即所谓: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辱我、骂我、毁我、负我,本来无我;
让他、容他、忍他、恕他;何必理他。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
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
-华严经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菩提自性,本自清明;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六祖坛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神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
菩提无性,即真即性即道;
万法本空,离有离执离无。
依法不依人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依义不依语 依智不依识
人性最大的烦恼是自己的希望太多,
而不是自己拥有太少。
因为希望愈大,所以失望也就愈多。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
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 -六祖坛经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我们判断自己,觉的自己有能力做什麽;
别人判断我们,是看我们已经做什麽。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
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
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永嘉大师
大度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追求名利是一种执著,刻意舍弃名利亦是一种执著。
对於名利必须得之不喜,失之不忧,才能随缘知足。
-- 星云大师
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性圆通一切性;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诸法真实相,无有相也;不生、不灭、不常、
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梵网经
法者,非有亦非无,以因缘故,生诸法也。
-维摩诘经
菩萨忍受一切恶果,对众生心平等而不动摇,如大地。
-华严经
若以诤止诤,毕竟不得止;唯忍能止诤,是法真尊上。
-中阿含经
若欲得净土,当净其心,唯其心净,则佛土净。
-维摩诘经
假借四大以为空,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不因果报方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
正当的布施,必须是不求得回报;
以清净的慈悲心,求愿自己和所有人,
同入觉悟之境。-大般涅盘经
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见相亲,岂不满腔欢喜;
世间尽多难奈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有信而无解,增长无明;有解而无信,增长邪见。
信与解圆通,方为行之本。-涅盘经
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生,不从外入;
自性能含万法,万法在诸人性中。-六祖坛经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时。
-太虚大师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将心必心,便是佛心。
万事随缘皆有味,一生知足乐无穷。
心外本无佛,佛外亦无心;
迷时心是佛,悟後佛即心;
心佛生无别,诸法亦唯心。
此法即心,心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 以无心之心,学无法之。-法黄□禅师
真实的悟,只是生命的觉醒,
只是认知了原本的自心即是原本的自己。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1.每一个自我在宇宙间都是顶天立地的,每一个
人都是自己的主宰,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不必
听命於任何人。
2.每一个人要有独立的自我人格,莫以他人观点
衡量自我价值,莫为他人思想左右,也莫投他
人之好,而作出非自己愿意的行为。
真正的生活是眼前的瞬间,而不是已经消逝的过
去回忆,也不是尚未出现的绮丽梦想。
一个生活在眼前瞬间的,人所过的人生,才是真
正的人生。
扫地、扫地,扫我心地;心地不扫空扫地,
人人若将心地扫,人间处处是净地。
扫地、扫地,扫尽虚空不留馀地;
从□至外,自他两利,扫地、扫地,扫我心地。
此心常看的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
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情。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
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如是观察,渐离生死。-八大人觉经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八大人觉经
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念亲,
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八大人觉经
非法亦非心,无心亦无法;
说是心法时,是法非心法。
失去也许是另一种获得,
只要不觉得遗憾就好了。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金刚经
*心行处灭言语道断
*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
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盘。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明明有六趣,觉後空空无大千。
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拘留孙佛
万人施,万人舍,共结万人缘;
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
世若无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事佛也。
-大集经
无我无人观自在,非有非空见如来。
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於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若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
观是何人心何物,本来这个不须寻□ 百花落尽皆无尽,山自高兮水自流。
能进能退观自在,不变随缘佛化身。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道心心心是佛。
禅心本无相,向佛即如来。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
身来身去本三昧。-六祖坛经
布施的目地,即是使自我生命产生喜悦感。
忍辱,并不是消极的接受事实,
而是积极的改变,以达至其理想。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过梅花下,春在枝头已十分。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
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生活的本质是实现而不是占有,
它本身是一种喜悦,无需向外追寻。
吾心似秋月,碧潭秋皎洁;
无物堪比拟,教我如何说。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下过,桥流水不流。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在无常中有永恒,苦空中有觉悟,烦恼□得菩提,
无明中得清净;观视无量有情,如一赤子。
躺在菩提树下,永远也得不到正觉;
高距在金刚座上,永远也不是真佛。
独具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人,
才是众生所需要的活佛与菩萨。
心中有自己的成见,就听不到别人的真言;
两人对谈,多数人急著表达自己的意见,结
果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声音。
空,是我们舍弃一切所得的真实,
也是我们得到一切的舍弃。
布施,是一种报恩,而不是一种救济。
-----------------------------------------------------------------
本篇以前曾发表过,其中部份错误已修正如上!
若有发现其它错误,请随时更正之!
--
★ □ □ □ □ □ □ □ □ □ ★
□毛 毛 虫 自 勉 录 : □
□ 今 日 踽 踽 独 行 □
□ 他 日 化 蝶 飞 去 □
※ □ □ □ □ □ □ □ □ □ ※
Ξ Origin: 中兴大学天枢资讯网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