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记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From: kftseng@pivot
Subject: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记
Date: 15 Apr 1994 21:03:07 CST
Organization: 中兴大学天枢资讯网

自序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寻兔角。佛说三
藏十二部经,分三乘而说法,其意义不外均为众生度脱苦
海启示行者之方便法门。佛海无涯,只在一心,禅源虽有
自,端始自性,般若心智光如来法性,波罗密多离名绝相
,则心光圆净、寂灭涅盘。经通理显菩提随现,般若波罗
密多心经,简短二六O宇,皆直指般若了义,起心观彻五
蕴皆空,明见自己本体之性相,也就是人人本具有之心体
相,而自性根中般若返照到不生不灭之极乐境,真空实相
法身全体显露,三乘妄执悉皆自灭,至此千江有月映照现
,万道露光日自辉,後学鉴於当今末法时,杂法普兴,人
心迷惑,不明正法,盲修迷道,以迷引迷,迷途欲出无门
,良可悲叹也。不忍群众迷而无救,坚决扫开心中成见,
虚心参求这本心经了义。嗣後到处讲演,幸蒙听众有缘,
踊跃惠予支侍与鼓励,时时来信建议将这卷心经编辑成册
作为讲记。当时承蒙王慧明居士发心笔录,更感谢台东县
佛教支会秘书陈明造居士校正。深望这本讲记内容若有欠
妥缺陷之处,敬请诸善知识不吝指正。愿大众善知识自家
珍圆明,同登正觉真实义。

                        时在
                              佛历二五二八午浦月,
                                  晚学释法真谨序。

--------------------------------------------------

   我们今日学佛,必须进一步体认--人身难得,佛法难
闻,明师难遇-方能痛切发起菩提心,认真精进修行,而
获得究竟解脱,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为什麽说人身难得?因为我们的身体是父精母血和合
而成,当父母交会之时,中阴身争相入胎。争胎者三十馀
亿,入围者亦有十亿之数,每一精□上附一中阴,总在十
亿之上。女性输卵管,两个孔道,分别排卯,精□流不到
排卵方面,永不成孕;其能得入者,在内互相残杀瞰食,
结果只得一个,孪生者甚少,不此猪胎能生十二个之多。
若再以长远眼光来看其他众生,如每条鲤鱼散卵有十亿之
多,比较之下可知人身得之不易。世界上许多自杀的人毁
弃宝贵生命,实在可惜。

  再说六道之中,天道众生寿命太长,贪享福报,不知
回头,容易堕落。修罗众生好胜喜斗,杀心极重,堕落更
快。畜生道众生弱肉强食,彼此相瞰,见血而死,饿鬼长
年□渴,怖畏惊恐,十分可怜。地狱众生痛苦难喻,受苦
无边,无有出期。唯有人道小有福报,受苦较少;又因寿
命太短,无常逼人,致易发起菩提心,求出苦海,所以修
成佛陀必在人间。我们今日得此人身,在庆幸之馀,岂能
不把握光阴,精勤修行,及早超出轮迥,见性成佛。

  至於说到佛法难闻,这是因为当今全世界上佛教仅有
数量而少实质,众生虽发心学佛,却闻不到正法,毕生苦
修,得不到究竟解脱。而现时所要讲的无上心地法门乃是
释迦世尊成佛经验历程,至圆至顿,见性成佛,直趋毗卢
性海,此法门珍贵异常,非常稀有难闻,我们今日能闻此
无上心地法门,实在是非常殊胜之因缘,大家必须珍惜,
好好听闻,思虑实行。

  最後还有一点真义要向诸位宣说:其实学佛不是很困
难的,不过是要找出真止的自已,做自已生命的主宰。因
为凡夫每日随著外境轮转,背觉合尘,妄认四大聚合的臭
皮囊是自已。其实身体不过是个旅馆,我们的妄心暂时寄
居其中,一但房子坏了,就得搬家。今天住在人房子里;
明天住在狗房子里;再过些天,可能要住进猪房子。加此
轮回不息,要受无量痛苦。我们既然了解色身的虚妄,就
要放下对身体错误的观念执著。这个臭皮囊既不是自已,
各位可能会想,那麽心是自己了。但心也不是真实的自己
,怎麽讲呢?此心是念念迁流,逐境生灭的对外驰求,变
成烦恼心。我们学佛好此淘沙金,把沙子淘掉,金子就现
前。我们的真如如本性就是真金,烦恼心就是沙子,金子
一旦淘出来,再也不会变为沙,此中至理,各位当深思。

  现时我们有缘,也承大家善男信女之不嫌,法真来此
演讲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共勉精进佛法,由於一个
家庭或人人,如果能常常听闻佛法,就不会随便生气,那
就皆大欢喜。所以佛教家庭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这是因能从佛法中得到妙药,心底里得到净化进而无烦恼
故。佛所说心经是对十方诸菩信修行者所演说的。心是人
人都有;这一念心便具足般若、般若就是智慧。因为人人
都有心的缘故,因此人人都有这种智慧。我们在座诸善信
,行者都应该知道。这种智慧具有三种意义,就是三种般
若:1)了义般若;2)观照般若;3)实相般若。金刚经中释
义:『金刚含二义,坚、利、明也,此喻三般若。』一、
坚者,坚固,不为诸物毁,此喻实相般若。体不变,妙用
随缘,是空而妙有义。二、利者,锋利,能毁一切物,此
喻观照般若。当定一念心观照五蕴等皆是空相,照见生老
病死之身亦是空相,照见生住异灭之心还是空相。如是观
察,如是观照,能度一切苦厄。三、明者,光明洁净无染
,此喻了义般若。用文宇为助缘,无文字无可说。文宇性
空了义故。我们一个心是具足这三种智慧的。这部般若心
经所说的是了义智慧。诸位要知道,般若心经名为了义智
慧乃是从释迦牟尼佛之实相大慈悲心中流露出来。

  今日开始讲这部经,就是讲演了义智慧。这有什麽作
用呢?这是因为现世间众生在受苦!不但受苦,而且是受
极苦,是轮转不停的苦!这是一部了义经,因此,先说了
义般若。听後要起心观照,把苦都吐了出来;使一切苦消
除,而得到安乐、自在。从文字中来了义智慧到观照智慧
。那麽,观照要从何处观起呢?就是闻外境的一切声尘。
外间所说的言语章句,由般若心经经文到所演义的各种事
态,是是非非,什麽都有。佛是要使我们起心观照般若,
了悉你所听到的是是非非,皆由心所起造,便可消灭心之
妄念而离苦得乐。

  佛说般若心经是要救度世间的有缘善男信女。使其离
开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
以及五阴治盛苦。这八种苦,是人人都离不开的!家庭中
的父子.母女、夫妻、兄弟::有些离开了就引起无限的
痛苦。有些儿女不在了,做父母亲的想儿女的想疯了。这
就是其中的爱别离苦。总之,六亲眷属是前生的冤业,今
世却偏偏聚在一起,互相缠绕。真是说也说不尽。诸位想
想看,是不是苦呢?

  释迦佛观察到这些因果关系。前生的怨憎,今生聚合
在一起。到头来不是你不要我,便是我不喜欢你。有时,
就是不说,内心也起了一种怨,再由怨生恨。而这、怨怨
恨恨,又常生在一家之中!因此,佛所说般若心经是要
大家能脱离八种苦而得到极乐。你们说这部般若心经的了
义经意有重要否?所以佛说『饭可以不吃,经不可不听!
』

  释迦佛是希望我们受苦的人要起心观照般若,是怎样
观起法呢?眼观色,不起分别心。从耳根听也不起分别心
,不要分别外间的是是非非,鼻不分别香臭、舌不分别苦
辣、身根不分别离合粗细..,那时,我们的心便得清净了
。『六根清净方成正觉』,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六根不净,犹如人在暗室里,黑暗没有光明;在
黑暗之中,只有苦恼的感受!

  要明白观照,反闻自性。好像观世音菩萨一般,从耳
根反闻,而得到闻的智慧。从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来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不落分别之心
,便是观照般苦。大家要知道,佛说法并不是一句两句便
完毕的。请不要怕麻烦累赘,听了之後,所有的麻烦都会
了脱、那时可说是一片清净心了;也可以说你的一念心是
乾乾净净的了;那一切的苦也都给解脱了!

  懂得观照,观照来,观照去,离一切苦,得一切乐。
说个此喻:加果人没起心观照,就像躲在黑暗的屋里一样
,一念心糊里糊涂,全无光明。等到听了佛说的般若法门
,并能用上这个功夫,便加同在黑暗的屋里点了明灯;
点上智慧的明灯。通过明灯的光明向外照见一切,透彻无
碍。这个,便是你本人的心光显现。这样,才能离苦,才
能得乐。其他的法门恐怕易入岐途,长久轮回在六道之中
受苦。

  今天选择释迦牟尼佛所说般若心经,目的是要大家离
苦得乐。就算家中有一人能起心观照般若,那就是一个佛
化的家庭了;便是一个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的
快乐之家。因此,听了般若心经便不会辜负你的一生。你
生生世世所作的业障,都会消除。也就是要大家离一切苦
,得一切乐。

┌———————————————————————┐
│  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
└———————————————————————┘

  现在是略说经题:

  摩诃是大,般若是智慧;合起来说便是大智慧,亦就
是无为心了。波罗密是到彼岸的意思。多是梵文的语尾之
词,对题意无关重要。心是心要,即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
中心所在、总要之处。经是契串历程之义;就是集言说,
贯串成义指要。以智慧到达彼岸,达成目标,这种智慧是
人人都有的。初修行者,起心观照般若,发菩提心。因此
,勇猛精进能够『千处祈求千处应』。从观照智慧,修行
而证得圆通;能施十四大无畏,能现卅二应身;救渡众生
,这是因为行者从闻而修,闻性修行。修的是什麽?是修
般若心,修大智慧心。

  有人会间:菩萨是修六度万行的。菩萨是梵文菩提萨
□的简称。华译菩提为『觉』,萨□为『有情』。『觉有
情』即觉悟的众生,菩萨又名大乘心地行者,也可以说是
自化度自心众心,菩萨亦能化度其他众生,正是自度度他
,自心觉悟不忘度众,这是说,诸大菩萨修般若行六度万
行时,亦可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而於心一无所得。为什麽
其他的五度不说呢?而只说智慧呢?这是因为如果有了智
慧,其他的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便都
完全具足了。

  般若是无为法,但即是无所不为的。它能行方便,可
度众生故所谓无为者,利益众生无所不为,而无所得心也
。加果光是清净,不发慈悲之心,这是属於顽空枯寂,死
後只不过成为顽空的心神【空灵】而已。

  佛说行者在一念心中要起心观照。人们如果这样的修
,行深便可与佛一样,同一鼻孔出气,并肩而行了。正是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一念慈悲心
得到这样的效果,就是千万人,只要诚心称意自性清净,
就会有求必应了。古德所说:『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常
作渡人舟』,便是这个意思。希望大家同修般若法门,从
了义般若起心观照。观照来,观照去,终证得实相般若。

  请别忘了佛说我们的一心具足三般若。这是以大智慧
心到达彼岸的法门;也就是这部般若心经经题的实在意思
。其实,六种波罗密都可以到达彼岸。不过前五波罗密无
智慧,可能会使修行起障碍、间断;有了智慧,便不会间
断地直通彼岸,了生脱死,证入佛道。

┌———————————————————————┐
│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 │
│ 空,度一切苦厄。                            │
└———————————————————————┘

  这是般苦心经的首段;亦是释迦佛要讲修行历程主旨
之指标。

    观自在菩萨,这个自在是身心自在。就是说观自在即
是最初修行者起心观照般若,而身心得大自在的行者。

  身自在是安泰,心自在是清净。在初修行时从心起观
照,观察世界诸苦而闻自性。这叫观自在。成就心性圆通
,观察世间一切众生心性皆可从苦海得到了脱;自己自在
也使众生从他的开示而得自在。

  释迦说:我们应学习起心『行』观照般若,乃至二六
时中起心观照般若,也就是观照智慧,行深即能照见五蕴
皆空,而度尽一切的困难苦厄。

  五蕴是什麽呢?五蕴也有人称为五阴,蕴是积集的意
思是覆藏义。简单说是色法和心法。要观彻五蕴都空,一
切皆是真实的空,这样就能了脱所有的苦了。五蕴析分为
色,受,想、行、识。色表有形的物质与无色质之虚空;
众生的身体与虚空即一。故亦说是身法。受、想、行三蕴
均属心的起用。识蕴乃分别心的本体。故说是心法。

┌———————————————————————┐
│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 │
│ 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

  般若心经的这几句,有人说是太深了。这是佛对舍利
子说的几句话。舍利子是佛的弟子,他的智慧第一。佛嘉
许他在大众之中是智慧第一。因此,佛对舍利子说:你行
观空,亲身体空,乃四大的假合,属於地水风火,故名为
四大。这四大假合是空而无实的。

  何谓四大—地、水、火、风,加我们人身体之肋骨、
皮毛等是属地大。精血、痰唾、汗液等属於水大。体中□
热是属火大。呼吸是风大。我们人便是具足这四大以为身
的。

  观身四大为空。这个空是有情的。那麽,无情的呢?
此如桌是木造的,它依火成灰,继以风吹灰没。故说无情
也空了。

  佛说:我们要学观色不异空,观色身与空不两样,这
种修法,是起心观照般若。知色当体空,不要分别色,一
切无情,山河大地、草木桌椅等,不分别它,亦不执著它
,也就是色当体都是空。

  佛指示舍利子学修观空法,不分别它,观身外的无情
万物都空。换句话说,佛是指示舍利子观色当体空,不要
起观分别意。各位行者,我们应该学起心观色当体归空。

  『受想行识,亦复加是』,这是承上经句的色蕴而说
的话。佛说色不异空的色法是指身法。不异空即与空没两
样;即是说色、空是一样的。不独身法与空一样,受想行
识这些心法也是与空一样。受者是领纳为义。想是思想。
行是心起作用。识属分别意,是第六意识而不离第八识,
互相是关连的。

  这便是了义般若。须要解说使大家明臼,建立起心观
照,始能进一步行深智慧。由此能度一切苦厄。不但能自
度,而且能度一切的苦,度尽地狱、饿鬼、畜生::等三
恶道之苦。

  从这样的观照,而照见了身心二法皆空。身法即空,
心法亦无。那一切的妄想执著也都消除净尽了。那麽,所
谓皆空的空,是个什麽空呢?那就是空相。空相就是无为
相。佛又说:空相而不空。这怎麽解释呢?空相从心体上
说,一切法皆无,都无执取了。这是空相。不空即有,这
是妙有【表面像是有,实际却是空】也就是明见心的本体
之性相。

  佛就是要舍利子学习,修空相妙有之法。

  有人听了此经文,明白的不少;不明白的也很多。为
什麽呢?就是在这空相即不空,不空即妙有的问题上,佛
常常说妙有无为。有人认为佛说的话好像前後矛盾,又似
笼统。为什麽佛要这样说呢?其实不然!对於这个问题,
诸位要发真实心来听,我也以真实心为诸位讲解。讲什麽
呢?讲空相不空的道理。空相,即是实体,是心的本体。
是人人本具的心体。我们在起心动念,想东想西,妄想纷
飞时,心体便见不到。在起心动念的妄想忽止时,清净心
性即时显现如静水,这就是心之本体性。也就是妙有空相
之实相。这样,相信大家可以明了般若心经的大意了。

  根据楞严经所载:佛陀对阿难说,在室罗筏城中的清
晨,未食之家在欲炊的时後,要做饭便须生火。那时,固
然不加现在的那麽方便。只好手执阳燧,到日光去求火,
怎麽样求法呢?那是一手持镜,一手持艾子,由日光引火
,燃艾而得。这便是指出了空相不空的道理,因为真空可
以取火。大家想想看,如果二百个人取镜,二百个艾子。
那麽,这里都是火了。加果全台湾的民众都这麽做,那麽
这个复兴基地全是火了。久者如果世界的人民都这样做,
那整个地球都起火。故说空相不空。故说四大—地、火、
水、风,亦复加是。因此,我们的身体也是。你可要认识
身体是空,但有是妙有,是心之本体起作用。这样,即可
了知清净的法身是什麽了。

┌———————————————————————┐
│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  │
│ 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  │
│ 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  │
│ 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  │
│ 尽。                                        │
└———————————————————————┘

  如果我们了解空相不空的道理,便可了解这一段经文
,现在『不空』二字,不去讲它,先谈空吧。

  诸法,在广义上说,即是身心二法。空相,就是真空
实相,也就是心的本体相。

  不生不灭等句,所说的不生,这就是空相,空相无凡
夫法。只因有了六根,而对六尘,才起了分别,始生出六
识,而得十八界。如果我们不听佛经,不离十八界,这便
叫做凡夫法。

  由无明以至老死,合成十二因缘法。下文的无苦、集
、灭、行【道】,就是无四谛法。无智亦无得是说无六度
法。

  承上面所说,身心二法皆是空相虚无,是真实不虚之
实相法;是我人心的本体相,换句话说,在空相实相之中
,是没有身心的;待证得空相实相之体相,空相实相现前
,就是自性清净,也就是见到心的本体相。
诸位听到这个道埋,心如同大海之水,得到大海中的
一滴水,将是终身受用不尽,反过来说,如这一滴水复投
於大海之中,即无分别了。等於一体的智慧与无量智慧汇
合,分不开来了。

  诸位想想看,听闻佛法经义,是多麽的不容易啊!古
德说:『万顷良山非为贵,惟有听经实在难。』

  这个法门真是太好大微妙了。它的要义是引十八界凡
夫法,四谛法,十二因缘法,六度法,来说明空相实相,
人生极乐法。各位要用心的听,如果还有人问:这空相实
相究竟是什麽呢?回答是空相实相就是实相般若;也可以
说是实相智慧。人人皆有色身,人人皆有心念;要是能起
心观照,行深般若,便可成就实相般若,成就人生极乐法
实相即是空相,它是心的体;心体并没有生灭,没有垢净
,也没有增减的。佛说诸法的空相便是这样。这是说实相
般若的本体也没有离开大家的一念心。佛说一念心具足大
般若,人人皆可现显般若实相之体相。

    佛说我们要学修,起心观照般若。眼根不缘色尘,耳
根不缘声尘..等。因此,眼识清净,不起分别好坏。因一
切有情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
,便劳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使寝息,莫向外求,与
佛无二。

  耳闻声尘,心观音声的两个耳朵是反闻,不向外闻。
外闻是听,好像风山声、车马声等,要起心观照不向外听
这一切的声音,要能反闻。闻什麽呢?闻自性;闻自己的
一念心;也就是闻自己的本心体性。简单的说,六根不执
看六尘,也可说是六根心性清净。正如弥勒菩萨说的:『
一切修行人,要明白起心观照般若;心性须要清净方得无
上正等正觉!』

  因此,在般若心经里佛给舍利子指示说:修方便法门
,是见不到自性的。要学修起心观照般若;便好像在黑暗
的屋里点上了明灯,放出光明。古德说:观照般若,六根
清净。当心光发现时,六根也就会清净。可见修行要成就
,一定要起心观照般若。

  我一再重复地说了许多。这样大家对般若心经的实意
便会此较深刻、明白,以後成佛证大菩提,便有你们的份
儿了。

  简单的说,你那真实不虚的智慧,是没有色相的,实
相之中是空的。实相不但没有色相,而且没有虚妄的心相
。受、想、行、识便是虚妄的心行。我们要空色身,空妄
心。大家听这部般若心经,应该要彻底的明白。我讲解经
文是愈讲愈欢喜的。我们在今生得到此法,不要只顾说不
懂,要知道佛说:「一入耳闻,永为佛种子」。那麽,大
家听了这部般若心经生法喜吗?现在,你们各位都是相似
即佛了!诸位可知道听经生法喜心有什麽好处呢?古德说
:「恼一恼,老一老;乐一乐,少一少」。这就可以明白
,听法生欢喜心是会青春不老的。

  刚才说,无虚妄的身心,无十八界等的空义法。那麽
,如果有人问;佛正在座说法时,有佛身吗?有是有,但
这是假有,因此,佛对舍利子说:要知道世上的人不能了
解佛的道理;就是认为身是实有,人的思想便变成妄想,
这便叫做凡夫。那麽,凡夫是怎样形成的呢?佛说:一切
世间众生,就因为一念不觉而起心无明。无明是什麽?即
是粗烦恼、细烦恼;大烦恼,小烦恼。从小□围说,在家
中六亲眷属,不无是非麻烦;换句话说,便是发脾气,因
不生觉悟而被物所转,而发脾气,即是无明。佛说:无明
起,就迷惑;迷惑便造业;因造业而致受苦,人们不明了
佛法,始有十八界现前。十八界则是:六根、六尘、六识
。佛说十八界犹如十八层地狱。这个业就是生死业,六亲
朋友有了这个业,就不能离开这十八层地狱,将是永远永
远地受苦。

  怎麽样离法呢?佛对舍利子说:问得对了。应该起心
观照般若,学起心观照修行;那就会像太阳重现,云散雾
消,大放光明了。大家来想一想:这样的佛法,不是很好
,很微妙吗?

  再讲,在法华经中方便品舍利佛劝请分:【来作此较
佛法旨意】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三请,岂得不说。汝
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说此语时,会中
有比丘、此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
,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末得
谓得,末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

  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真实。
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告舍利弗,如是
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耳一现时。舍
利弗,汝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舍利弗,诸佛随宜说
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
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
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
现於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
现於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
於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悟佛
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於世。
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佛告舍利
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
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
说法,无有馀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
法亦如是。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
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
。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
未来诸佛当出於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
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
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
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
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
生演说诸法、是法、皆是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
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
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令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
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
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
,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
切种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
舍利弗,诸佛出於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
,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
贪嫉妒,成就诸不菩根故,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
别说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
闻不知诸佛加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
,非辟支佛。又、舍利佛,是诸此丘、此丘尼,自谓已得
阿罗汉,是最後身,究竟涅盘,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此丘,
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後,现前
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後,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
,是人难得。若遇馀佛,於此法中,更得决了。舍利弗,
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馀
乘,唯一佛乘』。

  上面讲过佛要舍利子学修起心观照佛性;学习行深般
若,功夫成就,现身无量,处处说法,救度众生,也是无
量。

  佛说:起心观行证得真空实相,无色、受、想、行、
识;无凡夫法:等的这个『无』字不能说没有;有是有,
却是假有。大家应知道,这无字应作空解,无为解。即空
十八界,空凡夫法,又作明彻解,了见一切有为法是虚幻
无实,只是因缘集,最後也因缘尽而散离,如露亦如电。
佛又对舍利子讲到十二因缘法。舍利子是证得四果的罗汉
。他是见惑断尽的罗汉。修十二因缘可成罗汉。佛说十二
因缘是在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都离不开的因缘果报。

  故修四谛法,修十二因缘法。乃观察所有一切众生,
皆不离此四谛,十二因缘而证觉果。也有在佛未出世以前
,观因果生灭,未听佛说法自悟无生,而成正觉的,又名
为独觉。那是多生修来的,时时也起心观照般若【智慧】
,观世间的生死轮迥,无常之理,而证无生法。

  那麽,在佛未出世以前,是怎麽样观法呢?正是:『
秋观黄叶落,春看百花开』。因此,了然於世间众生的生
死,是死如秋叶,生似春花;人的生灭即加花谢花开,而
自悟无生法。由此,可了知人生不离十二因缘。依据佛说
为十二支。支是路的意思;即十二条路。怎样解释呢?这
是包括三世的因果。先说过去,具有两支因;即两种因缘
。由於前生一念不觉,而起心『无明』;有微细烦恼,生
死即从此而来。故说,根本无明就是生死;也可以说彻微
细烦恼即是生死的根本。

  佛说千经万卷,均不离众生怎样断烦恼心,而证极乐
法。因此,我们须要断烦恼心;不然的话,修行的路便差
得远了。因起心『无明』,受迷惑而糊涂了;於是造业【
行】,是过去的因所造成。造了业就不能这样了事,这是
前生的两种因缘。前生造业,终归死了。那怎样呢?大家
要留意听好。当时,也不懂得修行学佛,糊涂了一生。等
到口眼一闭,还在惦念著子女,财产等等,思想不停断。
那时候孤苦伶仃;死後什麽都没有了,只剩下孤单妄心一
个。大难过了,也迷惑了,叫天天高,叫地地厚,这便加
何是好呢?如果生前不造恶还好,仍可照常地缘父母,怎
麽缘法呢?一时心地黝暗,光明给遮盖了。但见大地只有
一点火光。由於妄心有五通,只须一想就到了,这样又投
生了。重复、生又死,死久生;父缘母缘自己的业缘相合
,因此,又成胎了。所以方才说,因为前生积极了微细烦
恼『无明心』而『缘行』,即是造业。死後便投生,这叫
『缘生』。『识』缘生了;第八『识』投胎,遇缘又再滋
长。

    前生造业所缘的『识』,便是所谓心的本体之妄心,
这个妄心,可以说是果。『缘识』是第一果;『识』缘『
名色』。那麽,六根成就了,故称『六入』。缘六入即眼
耳、鼻、舌、身、意,意即心意思想,这样随著母亲的气
体而呼吸,逐渐滋长,终於降生,生下之後依报便来了。
乃引致与人世间的种种接『触』。因触而缘『受』,至五
六岁时,六根已渐具足领受之欲。而成为现在的五支果。
『受』又缘『爱』,在八九岁之时爱心增长,不离眼见色
爱色,听声爱声—如果青少年时代不闻佛法,十八九岁时
乃至不能控制,那时,情爱旺盛,好勇斗狠,追求谋夺,
因『爱』而『取』。这一取,便造业,因『取』缘『有』
,又促成作业的充分因素,这是现在的三支因,那麽,是
『有』了,有什麽呢?有了末来的生死业!这就造成了末
来的二支果;『生』与『老死』。

  我们从经文看:起心观照,得般若;而智慧现前,业
就空了。故从无无明起,到乃至生老死尽,是说空了三世
的十二因缘。再向大家简括地说:由过去起无明烦恼心而
造业,投胎受报,得现在五支果。缘了爱、取、有,即成
了现在的三支因,於是,结末来的二支果,即再受『生』
而渐老『死』。

  这一段经文所讲到的三世十二因缘,是人人离不开的
。即使轮转六道,也离不开这个循环,释迦佛向舍利子说
:行者要知道断微细惑之心,证第四果,及修十二因缘法
,证正觉果。

┌———————————————————————┐
│   无苦集灭道。【行】                      │
└———————————————————————┘

  大众行者听佛讲苦,集、灭、行【道】、四谛而修行
,证正觉果。但是,舍利子乃般若心经的当机者,故佛对
他说,要学修智慧法门,超越了凡夫法,超十二因缘法,
也超四谛法,圣人所修的四谛,是个什麽法门呢?

  佛说四谛。谛即是真实道理,分苦、集、灭、行【道
】,四项。佛说的实【真】谛是不会错的。那苦从何来呢
?人生在世,八苦交煎。总括一句,是由前生业因得来的
。今生六亲眷属,聚会一处。大小烦恼,粗细烦恼,错综
繁复,纷相杂陈:相因相成,而致众苦聚合。故说,修行
人必须断除它。怎样断法呢?因生死乃来自烦恼心;是以
欲了生死,就必须断烦恼心业。

  由於前生业因的积集,生来即具足无量诸苦,故称集
谛。为何今生受苦?是因前生收集业因得来的。如果今生
再加积集,那麽,来生便有得更多苦受了,因此,人人听
到佛所说的这些真实道理,便发心断除烦恼业,这叫做知
苦断集。

  佛开示真实理,时常是反覆重说的。这是使弟子能够
彻底明白的缘故,既知苦的不好受,因而要断除积集烦恼
业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达成灭苦的目地。那麽,怎样
才能做到断集灭苦的大愿呢?那就是修行【道】这是唯一
的办法。有很多修行人和家里的人、朋友等结怨怼,造是
非;拖泥带水,纠缠不清,这样是一事无成的,应该专心
一致的慕灭,修行【道】,才能证得涅盘的境界。

  我们究竟修的是什麽行【道】?这有卅七行【道】品
,先说品类,共卅七。简而言之,是三四,二五、支七、
单八。

  三四是说: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二五是说:
五根和五力。支七是说七觉支—分:择法觉支、精进觉支
、喜觉支、轻安觉支、念觉支、定觉支和舍觉支。单八是
说八正行【道】,计有: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
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这总合起来,正是卅七品。有
这麽多的修行【道】方法,都是要来帮肋我们离苦得乐的
。各位听了这部般若心经之後,在家里如法修行,便会『
乐一乐,少一少』了。也渐渐离苦得乐,最後证得无上正
等正觉。

  现在略讲头一品:观身不净。佛常说修行人应止观自
己的身体不净。有人说:『怎麽不净呀?我每天都洗澡涂
抹香水啊!』这些,不过是表面掩饰吧了,我们听佛理的
人,不应有这种习气。这怎样解释呢?不要说气味了,我
三、四岁的小孩,身体皮肤光滑幼嫩,但是年月逐渐我们
看我们在不停地变易、成长,衰退、败坏、终会成了什麽
呢?佛说:『我们起心观照就会知道,胞皮之内,脓血遍
一切处』。还说:『有情都是由父精母血所生,和父母有
缘方有身体,而身体也不离四大【地水风火】。起心观照
身体上的皮、肉、筋骨、毛发、指、爪,就是地大;大小
便溺、唾、血.汗是水大,火大就是身体有暖气,四肢动
转呼吸就是风大;如四大各自分散,那个是我?『久说』
观察此欲身,贪爱烦恼生』。要是分析说,我们人身第一
是种子不净。第二是受身不净。第三是住处不净,因在母
胎中生长!第四是食□不净,食母体的血;要是父母亲发
了大脾气,那麽血都变了。抽出来看呈黑色,可见这话不
错吧!等到出胎之後,是非常污浊的。故说第五是出胎不
净,人身体中也是脓血遍一切处。假如死了没几天,以台
湾的天气来说,便要生大□了。

  第二品:观受是苦。受有苦受和乐受,这都因六亲眷
属烦恼极多造成的,这会儿有人问了:既说乐受,那何来
的苦呢?我们想想看,此如看电影,天天看,三个月便眼
花了,又加打牌吧!不是乐事吗?一打呀!便什麽都忘了
。要是连夜通宵续打,精神就会引起不正常。由此可知,
所谓乐到极端时便是苦。有人又会这样问:「那麽,所说
的乐一乐,少一少」也是苦吗?错了!你们念佛、拜佛、
听经,了解佛说的经义,烦恼心就破除了。这麽一来,儿
女们也都受到影响,也都跟随学佛了。大家自然地同修佛
法,这才是佛化家庭的真实快乐,还有,不苦不乐受是修
行人不起心观照的情景,佛说这是平平受。这些人死後只
成为过往虚空等精灵神定,或是沦於鬼道。所以,学佛人
应该开佛知见,勿听邪说。

  第三品:观心无常。我们必须依佛所说,观察我们的
妄心,是在不断地生灭不已,实实刻刻在变化。

  第四品:观法无我,简单说,对於一切善法,不要执
我。不应称功说德,自我贡高。至於各种的恶法,那更加
须要做到不可有起心动念之处。佛说:修行人不应离开这
四种念心,这是成佛的种子因。

  继续讲四正勤;这是修行者的四种勤劳,包括些什麽
呢?第一先说恶法,恶法有十:

  身三:那是杀、盗,淫、三种行为。口四:有恶口、
两舌、绮语、妄言四种恶业。意三:是三种不好的心念:
贪欲,□恨和愚痴。上面所说的,合成了十种恶法。

  修行佛法的人,恐怕亦不能离开这十种恶法。故须把
它视作毒蛇,坚决要断除它。

  如已生恶,须令断灭。

  第二是说如果未生,那便最好。但仍须令它不生,我
们要把它当作洪水来袭的提防。

  第三说到善法,也加上面所分的一般,合成十种善业
身三便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守此戒律,是修梵行
的基础,口四是不恶口、说善言、不两舌、说方便、不绮
语、语柔软、不妄言、语诚实。意三乃不贪欲,行了净观
;不□恨,起慈悲心,不愚痴,要发心修行。佛说:守此
十善法,上者生天,中者人道,其下者为阿修罗。因此,
我们若已生善,要令它不断地增长。

  第四是假如十善法未生,须令它生。怎麽做呢?比如
:勤行放生,以修不杀;勤行布施,以修不偷,勤守梵行
,以修不淫。

  对於令生善行的重要,此喻说如钻木取火,非至燃烧
不了事。更使增长永不断暂。

  从次第说,未生令生,已生不歇。令善业加倍地生长
,犹加种树,须勤加灌溉一样。

  说到这里,四念处加上四正勤,合起来有八品了。

  下面说是四如意足,也叫四种神足。是属於四种禅定
的行【道】法。包括:欲如意足、念如意足,进如意足和
慧如意足。简概的说:先增进行【道】心;继之念念一心
,住於正理;再加精进无间;则能达到观照离妄,智慧现
前了。这是修行人应有的次第。

  跟著说下去,是五根和五力,这是我们要培养的五种
根本,作为入圣流的根本。它们包括信根、进根、念根、
定根和慧根,等到这五种根本坚固了,而且增长有力;如
树生根,便枝叶茂盛,这称为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
,定力和慧力。

  继续解释的是七觉支,也称作七菩提分:顺著次序来
说,择觉支是以智慧辨择诸法,精进觉支是以勇猛精进的
态度来行持佛法,善觉支是心得善法,应生法喜之心,轻
安觉支是使修行人得轻快安乐来改正懈忌与粗狂。念觉支
是恒常观念佛法;如观身不净等。定觉支是要常住一境,
安住不舍,使不起乱心,舍觉支是对应舍的妄心假有,
尽须舍离。

  最後是说到八正行【道】了:

  【一】正见:是修行者修实相般若行【道】,了见四
谛,十二因缘分明,破有无等种种邪见。

  【二】正思惟:是修行者了见四谛,十二因缘时,正
念思惟观察筹量令观增长正见常住无间。

  【三】正语:是修行者以实相般若正见之理,修摄口
业,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之语言。

  【四】正业:是修行者以实相般若,修摄其心清净正
业,断除一切邪妄之行。

  【五】正命:是修行者当离五种邪命利养,以正当生
计以养自活其命。五种邪命利养是;1.诈现异相。2.自说
功能。3.占相吉凶。4.高声现威。5.煽动人心。

  【六】正精进:不杂名精无间为进,修行者应勤修实
相般若之行,一心专注无有间歇。

  【七】正念:是修行者起心观照实相般苦,及五停心
观为助行【道】之法,堪能速至涅盘,五停心观为1.多散
乱行者修数息观。2.多贪欲行者修不净观。3.多□恚行者
修慈悲观。4.多愚痴行者修因缘观。5.多障碍行者修实相
观。

  【八】正定:是修行者摄诸散乱身心,寂静正住实相
般若之理,决定不移。正者不依偏邪而行,能直通至涅盘
【灭度】名为行【道】。这八正道就是八段正确的行程,
犹如八块木头造成的船,是可以靠它来登彼岸,证大菩提
的。

  以上是释迦佛所说四谛法中,行【道】谛所含卅七行
【道】品的解说。

┌———————————————————————┐
│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苜提萨□,依般若波  │
│  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  │
│  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
└———————————————————————┘

    这是说明观照般若,则空行者心地方法的一段文字之
了义般若,但是,心地有多等,简说之,分因地心地与果
地心地两种,最初修行者修得的属因地心地,是有所得的
,如文殊、普贤、观世音、地藏王等诸大菩萨是属果地心
地,是无所得的。因此,佛对舍利子说;应该要学文殊、
普贤、观世音及地藏王等那样的修行心地,功次成熟而证
实相般若,便是真空的境界,其中无生灭,垢净与增减,
这皆是实相般若的本体相。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般若心经是何等的重要,行
深般若,能开佛知见;看空五蕴,破凡夫法,空十二因缘
、空四谛、破六度法,也就是破因地心地法,了知无智无
得,慧通无碍,离妄证真实,直达究竟涅盘。因此,也破
了果地心地法,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觉智圆满。

┌———————————————————————┐
│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  │
│  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  │
│  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  │
│  不虚。                                      │
└———————————————————————┘

  从第解说,依般若波罗密多,最终能修证无上正等正
觉,亦即是说,可证佛果,这清楚地说明了大众行者依般
若而登彼岸;就是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三世诸佛,都是依
般若法门而得成正果。

  故大般若经中说:『般若是一切咒王』。是真实无虚
。

┌———————————————————————┐
│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日:『揭谛、揭  │
│ 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
└———————————————————————┘

  这一小段咒,犹如虚空本境,正定不偏,诵念它感应
力很大。

  这部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一部大智慧经,希望大
家能依佛所说,依经所教,好好的修学,成就无上正等正
觉,是大众行者归依处。

┌———————————————————————┐
│         三归依文:                  │
├———————————————————————┤
│ 自归依佛;发无上心,体解大道,涅盘寂静。  │
└———————————————————————┘

  就是自心归依自性实相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不
贪求不贪取,得少不悔恨】,能离财色,能两足尊,开展
无上实相菩提心,去体会大自然及自心的实相本体,是於
心一无所得。

┌———————————————————————┐
│  自归依法;当亲彻见,诸行无常,因果不昧。 │
└———————————————————————┘

  就是自心归依自性正见,实相法【无邪见之法】,要
自心圆满体证、法界诸行是变易不常住,而果不离因,是
互相因缘果报,丝毫不差。

┌———————————————————————┐
│ 自归依僧;诸法无我,六和无碍,和南圣众。  │
└———————————————————————┘

  就是自心归依清净实相行,了知法界诸相无有自性实
相,并行六和敬,和其他行者互相尊重体谅。

注译:六和敬是行者六种心地契约行相,和敬者:和同敬
爱,此六者义通,『和』是外同他善之义,『敬』是和内
自谦之义。实行清净,实相行为是六和之义。

  【一】同戒和敬;行者要通达实相正见之理行,了知
罪不得,为欲安立众生於实相正见之理行,以方便善巧同
持戒,戒品无有乖诤亦了知众生戒善,未来必得菩提无上
果,是以敬之如佛,故义同戒和敬。

  【二】同见和敬;行者要通达实相正见之理行,而了
知诸法本无所得亦无所知见,为欲安立众生於实相正见之
理行,以方便善巧,同一知见无有乖诤,亦了知众生;知
见必得一切智圆明,是以敬之如佛,故义同见和敬。

  【三】同行和敬;行者要通达实相正见正行之理行,
而能了知无所作无所行之义,为欲安立众生於实相正见正
行,以方便善巧同修,诸行无有乖诤,亦了知众生。诸行
渐积功德;当成就佛果,是以敬之如佛,故义同行和敬。

  【四】身慈和敬;行者要心地上行於平等大悲,以修
其身,常与众生一切乐事无有乖诤,亦了知众生悉有佛性
,未来必得金刚之身,是以敬之如佛,故义身慈和敬。

  【五】口慈和敬;行者要心地上行於平等大慈,以修
其口,常与众生说一切正知正见,实相诸法、开示其得法
悦乐,无有乖诤,亦了知众生悉有佛性,末来必得无上清
净口业,是以敬之如佛,故义口慈和敬。

  【六】意慈和敬;行者要心地上行於平等大慈,以修
其意,实了知众生诸根性,欲与众生意乐,无有乖诤,亦
了知众生悉有佛性,未来必得意如佛心,是以敬之如佛,
故义意慈和敬。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