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8}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littlec@Lion (最没有价值学弟), 信区: Buddhism 标 题: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8} 发信站: 狮子吼站 (Sat Aug 17 20:38:27 1996) 转信站: Lion 8 页 驹泽大学佐藤达玄教授所著《中国佛教□□□□戒律□ 研究》 (25) 第十一章第三节,介绍菩萨戒的流布说,首由 昙无谶 (385 — 433) 译出《大般涅盘经》、《菩萨地持经 》、《菩萨戒本》、《优婆塞戒经》、大力弘通菩萨戒;同 时指出境野黄洋著《支那佛教史讲话》告诉我们《菩萨璎珞 本业经》、《梵网经》、《地持经》,是大乘戒经中的三大 圣典。(26) 事实上,大乘戒经的确很多,经过整合演变,便汇集成 为主要的几部经了。菩萨戒的诉求,原先是为摆脱律仪戒的 呆板束缚,所以重视实质的化世力量、重视无上菩提心的开 发,以及涤除心垢即是解脱,即是空慧的体验、即是佛法化 世的目的。例如《维摩诘经》〈弟子品〉云:「心垢故,众 生垢,心净故,众生净。」若知心不在内、外、中间,罪垢 即除。 (27) 所以也无须斤斤计较於戒律条文问题。从大乘 菩萨的立场看,戒律的目的是为了解脱,而将条文的戒相称 为别解脱戒,所以《清净□尼方广经》要说:「□尼□尼者 ,调伏烦恼,为知烦恼,故名□尼。」又说:「烦恼不起, 是毕竟□尼。」□尼的汉译是律,律的作用是知烦恼,伏烦 恼,若能直下不起烦恼,当然是最好的律了。若将声闻律与 菩萨律相比,则「菩萨毗尼犹如大海,所有□尼无不纳受。 」 (28) 也就是说,只要能伏烦恼,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心,便是摄尽一切□尼的最上□尼了。 可是,对於凡夫而言,心垢不易清除,心戒不易□持, 烦恼时时生起,放逸的行为也常常发生,仅靠发菩提心是无 法获大利益的。所以佛在《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中作 最後的教诫之时,要说:「是故比丘,无为放逸,我以不放 逸故,自致正觉。无量众善,亦由不放逸得。」 (29) 如何 能不放逸?必须「依经、依律、依法。」 (30) 对於不放逸 的方法,最好还是持戒,故有偈云:「念无放逸,比丘戒具 。」 (31) 到了《大般涅盘经》的〈分别邪正品〉,便要求 佛子「戒无粗细,当坚固持。」初期大乘戒是由繁而约,结 果发现了徒托空言,不切实际,故又主张凡是戒律,从根本 戒至微细戒,均宜 ———————————— (24) 土桥秀高著《戒律□研究》 969 ~ 970 页。 (25) 东京都木耳社昭和 61 年 12 月 15 日第一刷发 行。 (26) 佐藤达玄著《中国佛教□□□□戒律□研究》 318 ~ 320 页。 (27) 大正藏十四,541 页中。 (28) 《清净□尼方广经》的三项引文出自大正藏二十 四, 1078 页上~中。 (29) 大正藏一,26 页中。 (30) 《长阿含经》游行经第二中。大正藏一,17 页下 ~ 18 页上,佛陀再三再四地告示弟子:「我依 诸经,依律,依法」。 (31) 同上注 17 页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font>□/font>□/font>□ □ 仁者不杀生 义者不偷盗 礼者不邪淫 □ ( ) □/font>□/font>□/font>□□ 智者不饮酒 信者不妄语 □ (__) □/font>□/font>□/fon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nt>□/font>□/font>□ Ξ Origin: 狮子吼站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