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明思总之理 |
精华阅读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nawusica@ks.silkera.net (平错旦曾), 信区: Buddhism 标 题: 正明思总之理 发信站: 铜色吉祥山 (Thu Jun 5 01:47:38 1997) 转信站: Lion!netnews.ntu!news.mcu!news.cs.nthu!MathNet.math.nthu!news.iim.nctu! 来 源: ts39-ip59.ks.silkera.net 菩 提 道 次 第 广 论 《下 士 道》 宗喀巴大师造 深 信 业 果 法尊法师译 「第二引发一切善乐根本深忍信中分三:一思惟总业果。二思别业果。三思 已正行进止之理。 初中分二:一正明思总之理。二分别思惟。 今初 」 深信业果,是下士道中最精华的部份,详述了善恶业及其果报的内容 。唯有断除十恶业,才能不堕三恶道,行十善业,才能得人、天果报。 许多行者,虽然学佛修行多年,仍无法精进地断一切恶,积极地行一 切善,皆是由於对业果的道理,没有深入了解的缘故。对自己每日身口意 的所作所为,是否如理如法,并没有十足的把握。遇到事情,出了状况, 不从业因上去推究,反而求神问卜的也大有人在。行善多年,功德无法有 效地累积,不知是因为还有恶业染污的缘故。碰到天灾人祸,种种障碍的 发生,也不知起因何在。 整个佛法,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基础上,若是认识不清, 就是学佛的基础不稳固,又如何成就道业?所有的因果,无非就是讲如是 因,如是果的道理。你要求什麽果,就得种什麽因,如要得稻子,就一定 得种下稻种,麦种是生不出稻子来的,世间法如此,出世间法也是如此。 只要种下善因,一定就能得善果,不用算命卜卦,也无需看风水、安太岁 ,保证命好、运佳。若是不愿种善因,只一味地求善果,就好比杀人不用 偿命,借债不用还钱,岂非违反因果?佛法本是引导众生以智慧达解脱为 目的,结果却成了消灾解难的良方,成了造业不用受报的挡箭牌,岂不可 惜?所以,能深信业果的道理,如理地行持,正确地种下每个善果的种子 ,方是正途,也才能有效地积聚成佛的资粮。 佛法的整个内容,可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这四句话来涵盖。首先是能断除一切身口意三业的恶行,断了一切恶 之後,才能行一切善,不被恶法所染污,最後连善也不执著,才能自净其 意,住於般若无分别智当中,广行六度。这是学佛的次第,也是修持的次 第,更是成佛的次第,所以第一步,如何正确地断一切恶,便显得格外地 重要了。 由於对业果的道理未能深究,所以无法产生信心,为了要产生决定的 信解,故对於业果的道理,要有深切的认识,才能修一切善,而达人、天 乐果。 对於业果的内容,分三段来讨论: 一是思惟业果的总相。二是思惟业果的差别相。三是如理思惟之後, 如何正确行止的方法。 思惟业果的总相,再分为:业的四种特质,及十业道的内容二部份来 介绍。 首先是业的特质有四: 「 初中有四。业决定理者:谓诸异生及诸圣者,随有适悦行相乐受,下 至生於有情地狱,由起凉风,所发乐受,一切皆是从先造集善业所起,从 不善业发生安乐,无有是处。所有逼迫行相苦受,下至罗汉相续之苦,一 切皆是,从先造集不善而起。从诸善业发生诸苦,无有是处。宝□论云: 「诸苦从不善,如是诸恶趣,从善诸善趣,一切生安乐。」故诸苦乐非无 因生,亦非自性,自在天等不顺因生,是为从总善不善生总苦乐。诸苦乐 种种差别,亦从二业种种差别,无少紊乱,各别而起。若於业果,或决定 相,或无欺罔,获定解者,是为一切内佛弟子所有正见,赞为一切白法根 本。 」 业的第一个特质,是一切苦、乐,皆业所感。由善业生乐果,恶业生 苦果,此乃总原则。 一切凡夫、众生、和圣众,会随著舒适愉悦的身心,而产生种种的乐 受,乃至有情地狱的众生,也会生起一刹那,由凉风吹起而得的乐受,这 一切都是由於先前,曾经造作和积集的善业所引起的,若说是从不善业, 而引发的安乐,是不可能的。同样的,所有由逼迫而产生的种种苦受,乃 至罗汉身中所受的少许热恼,这一切也都是从过去所造而累积的不善业所 生,若说从诸善业,而发生诸苦受,是不可能的。 宝□论说:「种种苦受,是从不善业生,就如种种恶趣的果报。从善 业,能投生种种善趣,而得生一切的安乐。」所以,种种的苦乐受,并不 是无因生。(顺世外道主张无因生)也不是有它的自性,(有外道主张苦 乐有它的自性,如地水火风,有它的四大种性。如坚固是地大的种性,飘 动是风大的种性等等。)或由自在天所造。(此派主张苦乐皆由大自在天 所造。自性和自在天二者,皆属不顺因生。)而是从善、不善业的总相, 生出苦乐的总相。苦乐受种种的差别,也是从善恶二业种种的差别而起, 绝对没有丝毫的混乱。如果能够对於业果的内容,和如是因,如是果的决 定相,获得殊胜的了解,而不被种种苦乐相所蒙蔽的话,就是具备了佛弟 子所有的正见,此正见也被赞为一切善法的根本。 「 业增长广大者:谓虽从其微少善业,亦能感发极大乐果;虽从微少诸 不善业,亦能感发极大苦果。如内身因果增长,诸外因果无能等著。此亦 如集法句云:「虽造微少恶,他世大怖畏,当作大苦恼,犹如入腹毒。虽 造微少福,他世引大乐,亦作诸大义,如诸谷丰熟。」从轻微业起广大果 ,此复当由说宿因缘发定解者,如阿笈摩说,牧人喜欢,及彼手杖,所穿 田蛙,五百水鹅,五百鱼龟,五百饿鬼,五百田夫及五百牛,所有因缘。 并贤愚经说,金天金宝牛护因缘,当从阿笈摩及贤愚经,百业经等,求发 定解。 」 业的第二个特质,是它能随你的思心所,而增长广大。 思心所,是指我们的心理活动。更详细讲,就是由心而起的意念作用 。若是行善时,心里充满喜悦,过後依然维持这个心态,善业就能随著喜 悦的程度和时间,一直增长扩大。所以虽然是很小的善业,将来却能感发 很大的乐果。不善业亦同,虽然只造很小的不善业,也能感发极大的苦果 。故微小的善恶因,能感得广大的苦乐果,这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无法相 等的。就如小小的稻种,能生出无数的稻穗来,因果也是无法相等的。这 个道理,相同於集法句中所说:「虽造微少的恶业,他世能生恶趣的怖畏 ,当作大苦恼,如同入腹内的毒物,只要一点点,便能丧命。虽造微少的 福业,他世能引生大乐果,这种种的义利,如同五谷丰收般的喜悦。」所 以,从轻微的业,能生起广大果的种种内容,我们当从阿笈摩、贤愚经、 百业经等,所说的宿世因缘故事中,产生决定性的了解。 在此说一则以少施得大福报的故事,本故事出於贤愚经。有一位婴儿 出生时,天空降下七宝如雨,遍满整个家中,大家都觉得奇怪,便去问佛 。佛说:在□婆尸佛时,有一天,许多僧人经过一个村庄,大家都争相请 僧,作种种的供养,其中有一位穷人,满怀欢喜也想供养,但是家中太贫 困,以致於找不到一件值钱的东西可作供养,於是便找了一把白色的石头 ,看起来类似珍珠,以最至诚恭敬的清净心供养众僧,并发大誓愿。就是 这样的因缘,九十一劫当中,感受无量的福德,使之财宝盈满,衣食无缺 。 「 复次尸罗轨则净命正见四中,後未亏损,前三未能圆满清净,少亏损 者,说生龙中。海龙王请问经云:「世尊我於劫初,住大海内,时有拘留 孙如来出现世间,尔时大海之中,诸龙龙子龙女悉皆减少,我亦减少眷属 。世尊现大海中,诸龙龙子龙女,悉皆如是无有限量,不能得知数量边际 ,世尊有何因缘而乃如此。世尊告曰,龙王若於喜说法□奈耶而出家已, 未能清净圆满尸罗,亏损轨则,亏损净命,亏损尸罗,未能圆满,然见正 直,此等不生有情地狱,死没已後,当生龙中。」此复说於拘留孙大师教 法之中,在家出家有九十八俱胝,金仙大师教法之中,有六十四俱胝,迦 叶大师教法之中,有八十俱胝,吾等大师教法之中,有九十九俱胝,由其 亏损轨则净命,尸罗增上,於龙趣中已生当生。吾等大师,般涅盘後,诸 行恶行,毁犯尸罗,四众弟子,亦生龙中。然亦宣说,彼等加行,虽不清 净,由於圣教尚未退失,深忍意乐,增上力故,从龙死殁,当生人天。除 诸趣入於大乘者,一切悉当於此贤劫诸佛教中,而般涅盘。是故微细黑白 诸业,如影随形,皆能发生广大苦乐。当生坚固决定解已,虽微善业应励 力修,微少恶业,应励力断。 」 尸罗,是戒律。轨则,是轨□规则。净命,以清净心来维持生命,出 家众以少欲知足为净命。 尸罗、轨则、净命、正见,这四者当中,以正见最为重要。只要正见 未坏,前三者若是不能圆满清净地行持,死後还能生在龙中。龙族是人道 以外,六道当中还能学佛修行者。海龙王请问经中,龙王就曾问佛,龙族 数量为何增加的问题:「我於贤劫之初,当时有拘留孙佛出现於世,大海 中的龙王、龙子、龙女数量减少,我的眷属也减少。「白色都佛」以後, 龙族的数量突然繁盛,大海中龙王、龙子、龙女的数量多到无法计算,请 问佛这是什麽因缘,乃致於此。佛告龙王说,如果是由於听闻佛法,後受 戒出家,不能清净圆满持戒,轨则、净命或有亏损,然而正见未坏,这类 的众生,死後不堕地狱,(邪见者堕地狱)而生在龙中。」贤劫当中,共 有千佛出世。第一位佛,是拘留孙佛,当时的在家出家众,共有九十八俱 胝。第二位佛,是金仙大师,有六十四俱胝。第三位佛,是迦叶佛,有八 十俱胝。第四位佛,就是释迦牟尼佛,有九十九俱胝。这些佛教弟子当中 ,由於亏损执则、净命、戒律的人,都已生或当生在龙中。在释迦牟尼佛 涅盘後,行种种恶行,或破戒的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 。),也生於龙中。这些众生,在修种种加行时,虽然不能清净,但由於 对佛法深具信心,已有胜解的正见产生,而且善根深厚不退失,所以於龙 中死後,当生人、天。其中除了能发菩提心,趣入大乘外,都能在贤劫诸 佛中,证得阿罗汉果。所以说,虽然是微细的善恶业,却如影随形,能在 将来发生广大的苦乐果。故对於业果的道理,应当生起坚固的胜解,虽是 微小的善,仍应积极地修,即使是微小的恶,也应尽量去断除。 「 如集法句云:「如鸟在虚空,其影随俱行,作妙行恶行,随彼众生转 。如诸少路粮,入路苦恼行,如是无善业,有情往恶趣;如多有路粮,入 路安乐行,如是作善业,有情往善趣。」有云:「虽有极少恶,勿轻念无 损,如集诸水滴,渐当满大器。」又云:「莫思作轻恶,不随自後来,如 落诸水滴,能充满大器。如是集少恶,愚夫当极满,莫思作少善,不随自 後来。如落诸水滴,能充满大瓶,由略集诸善,坚勇极充满。」本生论亦 云:「由修善不善诸业,诸人即成惯习性,如是虽不特策励,他也现行犹 如梦。若未修施尸罗等,随具种色少壮德,极大势力多富财,後世悉不获 安乐。种等虽卑不著恶,具足施戒等功德,如夏江河能满海,後世安乐定 增广。应善定解善非善,诸业他世生苦乐,断恶励力修善业,无信岂能如 欲行。」 」 集法句中也说:「如鸟飞於空中,影子是随其而行。我们所作的善恶 业行,也是随著我们生死流转的。又如要出外远行,但缺乏路粮,一路上 苦恼而行。如同没有善业,只有堕恶道一途。若是路粮充足,一路上便能 安乐而行,如同作善业,一定往生善趣。」又说:「不要以为很小的恶行 ,无损於善行,如累积一滴滴的小水滴,渐渐也能充满整个大的容器。」 又说:「切莫认为小小的恶业,将来也许不会受报,如同滴落的水滴,能 充满整个容器。如此渐渐积聚一个个小恶业,有一天也会遭受极大的苦受 ,同样的,切莫认为小小的善业,不会感得好的果报,如同滴落的水滴, 能充满整个大瓶,由於这些小善的累积,也能生出极大的乐果来。」 本生论中也说:「由於修善不善等业,会薰习成习惯性,成为将来的 种性,他生来世不须特别用心尽力,造善恶业就像在梦中所作,完全出於 自然。若是今生不修布施、持戒等善行,即使具备了高贵的出生,好的相 貌,是青年才俊,有大权势、大财富,也不能保证後世依然能享用这些福 报。如果出生的种性,并不是好的家世,但能具备布施,持戒等种种功德 ,也能如夏天的江河水,慢慢将海水填满,後世的安乐一定能渐渐增广。 所以应该善於分辨种种善恶业,所感得的种种安乐果,在能产生决定的信 解以後,努力地断恶修善。若是对整个业果的内容,无法生出坚固不移的 信心,又怎能生起要行善的欲求呢?」 「 所未造业不会遇者:谓若未集能感苦乐正因之业,则定不受业苦乐果 。诸能受用大师所集,无数资粮所有妙果,虽不必集彼一切因,然亦定须 集其一分。 」 业的第三特质,是没有造的业,不会遭受果报。若是没有积集能感苦 乐的业因,一定不会感得苦乐的果报。佛在因地当中所修集的无数福德资 粮,悉回向给未来一切众生,我们现在能受用佛的种种功德,虽还未能累 积一切成佛的善业之因,但至少要能积集一分的功德,方能和佛的功德相 应。 「 已造之业不失坏者:谓诸已作善不善业,定能出生爱非爱果。如超胜 赞云:「梵志说善恶,能换如取舍,尊说作不失,未作无所遇。」三摩地 王经亦云:「此复作已不触,馀所作者亦无受。」□奈耶阿笈摩亦云:「 假使经百劫,诸业无失亡,若得缘会时,有情自受果。」 」 业的第四种特质,是已经造的善恶业,绝对不会失坏。就是已经造的 善不善业,一定会生出苦乐果。如超胜赞中所说:「印度婆罗门的教法是 ,福报和罪业可以互相交换。佛说所作的业不会失坏,未造的业也不会碰 到。」三摩地王经也说:「已造的业,不会不碰到,别人所作的业,也不 会报在你的身上。」□奈耶阿笈摩也说:「即使是经过百劫这麽长的时间 ,曾经所造的业,也不会失坏,只要时间因缘成熟,果报还是会降临到自 己的身上。」 OmMaNiPadMeHung 平错旦曾 合十 --- 若执著此生, 则非修行者; 若执著世间, 则无出离心; 执著己目的, 不具菩提心; 当执著生起, 正见已丧失。 |
精华阅读 | 下一篇 | 末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