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功德"的概念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发信人: DavidChiou@Lion (邱大刚), 信区: Buddhism
标 题: Re: 请问"积功德"的概念
发信站: 狮子吼站 (Sun Sep 26 08:28:36 1999)
转信站: Lion
==> 於 孤儿安妮的眼睛 (mixova.bbs@bbs.ntu.edu.tw) 文中述及:
: 我不是佛教徒,
: 所以这个疑问可能是出自误解,
: 如果有不礼貌处请见谅:
: 她们总以”做好事积功德”的方式来募善款.
: 所谓”积功德”的定义何在?
: 是不是可以免除罪孽
的确,若以「捐款」来说,答案是「不行」。
善恶各自有报,无法相抵。唯有人的忏心
能使重罪轻受。
梁武帝建大庙造佛像无数,自认为一定有
不少功德,无是问达摩:「我已经有多少功德
了呀? 」达摩只答一句话:「实无功德。」结
果梁武帝就把达摩「请」出去了。
曾有人问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这事,为什麽
梁武帝「无有功德?」六祖答曰:「那顶多是
福德,能获得福报,但是他的心性并没有因为
学佛而清净,因此无有功德。」
以下是原偈:
凡性是功,平等是德;
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於礼是德;
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
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
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
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
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
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其理,非我祖师有过。
: 但印象中似乎不赞成是以如此功利的角度来行善.
的确。佛陀教导的基本义理可总归三句话: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第三句是佛教之所以为佛(觉悟)的教理的原因。
: 还是这是民间信仰的一种?
可能是您遇到的人对於佛法还不是很了解,不
过这的确是民间信仰对於佛教的不了解所致。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贤故友, 抱道乐林泉, 坐到无疑地, 参穷有象天.
胸中消块垒, 笔底走云烟, 更笑忘机鸟, 常窥定後禅.
~访古月师.娥嵋道人
☆欢迎光临:
Ξ 狮子吼站 版面介绍: cbs.ntu.edu.tw
⊙ 禅与静坐版 - 禅修的心态与调适讨论 BudaSitting
|
| 精华阅读 | 首篇 | 上一篇 | 转寄 | 返回上层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 http://buddhaspace.org |